西城区实行多校划片入学 北京是否再无学区房?

创新教育王峰2020-05-01 11:45

北京市西城区2020年义务教育阶段入学政策近日发布。

其中的重磅政策是,自2020年7月31日后在西城区购房并取得房屋产权证书的家庭适龄子女申请入小学时,将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

此外还规定,自2020年7月31日后户籍从本市其他区迁入西城区的适龄儿童申请入小学时,将不再对应登记入学划片学校,全部以多校划片方式在学区或相邻学区内入学。

这是继海淀、东城两个教育强区,朝阳、丰台等几个教育大区之后,北京最后一个教育强区宣布实行多校划片。这意味着,7月31日后购买西城学区房的家庭,其子女并不一定能够进入对口的名牌小学,还有可能被划入邻近的小学。

同一天发布的海淀区义务教育入学政策也继续强化了多校划片,该政策指出:自2020年起,海淀区新建小学和中学新增设的小学部,原则上实施多校划片。

政策一出,首当其冲的是学区房市场。而西城又是北京学区房市场的“牛鼻子”,近年来,一些“老破小”学区房屡屡创下天价。

2014年时,位于西城区的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不少老旧的平房学区房,价格被炒到了每平方米近30万元,并且房源稀缺。据新华社报道,一个不足10平方米的单间,比卫生间大不了多少,要价税后实收300万元,不还价。2016年6月,有报道称10平方米过道学区房报价150万元,购房者可获得北京实验第一小学前门分校的学区指标。

政策出台后,引起入学家庭的关注,学区房凉凉的呼声此涨彼伏。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朝阳区是北京市最早实行多校划片的区,这一政策始自2017年4月26日发布的入学政策,被称为“426新政”,该政策指出,当年6月30日之后取得房产证的家庭实行多校划片。

但事实是,这一政策并未实行。原因是朝阳区的教育质量并不均衡,即被认可的好学校不多,实行2017年多校划片政策在家长中引起了剧烈反应。

5月1日,2020年朝阳区居住地对应学校查询系统开通。记者查询发现,2017年“426新政”发布后曾短暂显示多校划片的小区,显示的仍是单校划片。

再看朝阳区的名校学区房价格。以对口中国人民大学附属朝阳学校的芍药居片区为例,在2016年房价在8-9万元左右,2017年“426新政”发布后跌至7万元左右,但尽管此后仍为单校划片,房价至今仍徘徊在7万元左右。可见,学区房价格受整个二手房交易市场影响更大。

海淀区学区房的价格表现同样如此。2019年4月30日海淀区宣布,2019年1月1日后在海淀区新登记并取得房屋不动产权证书的住房用于申请入学的,将不再对应一所学校,实施多校划片。

可以说,这个政策极为严厉,因为其并未给潜在的学区房购房者缓冲的时间。

但从价格来看,以中关村三小的学区房蜂鸟家园为例,2018年12月的成交价在10-14万元左右,多校划片政策实行后,今年以来的成交价仍在13-16万元左右。可以说,在整个二手房交易市场稳中有降的背景下,学区房还有一定的保值功能。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在优质教育仍不均衡的情况下,买学区房是刚需,而不仅仅是投资,因此不会“凉凉”。

北京链家中关村学区店高级置业顾问余少峰也表示,根据以往经验,在类似政策出台之初,市场的确会进入短期观望状态,但学区房对一些家长来说是“刚需”,优质教育资源集中的学区房价格很可能会保持高位。

但实行多校划片仍被认为是进一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有利举措。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在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地方,实行多校划片,可以增加不在优质学校学区的儿童入学机会。

而在推广名校集团化办学、“收编”周边一般学校的政策下,片区内的学校质量进一步接近,又为推行多校划片提供了动力。

(作者:王峰 编辑:耿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