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行同业业务总监、交银理财董事长涂宏:交银理财迎击波动的“防御术”

周炎炎2020-05-08 07:00

“到2025年,我们想把规模发展到2万亿,相较现在翻一番。这个计划没有变。”

对话资管30人

在交银理财诞生一周年前夕,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交通银行同业业务总监、交银理财董事长涂宏。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涂宏认为,外部不确定性、违约风险、股市下跌都将影响国内,但由于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没有完全放开,中国金融市场与全球市场还存在“防火墙”。

不久前,中国银行和东方汇理已经踏出合资资管公司这一步,交行也在谋篇布局。涂宏称,目前交行选取了一个外方机构的短名单,包含四五家,还在谈判中,目标是成立一家外方控股的资管公司。

涂宏。资料图

今年理财规模增长目标1.1万亿

《21世纪》:2020年以来,疫情蔓延全球,美股4次熔断,各类投资品价格波动剧烈,美联储及各国央行开启大放水,这对国内金融市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央行相对而言货币政策空间仍较大,是否意味着我国金融市场受到的冲击小一些?

涂宏:全球疫情发展导致了金融市场动荡,股票、外汇、债券、商品、贵金属市场均有波动,特别是最近破天荒的出现了“负油价”,给国内部分个人投资者造成超乎预期的损失,已经引起国家金稳委的关注。

由于近年来中国对外开放更加充分,外贸依存度较高,出现了“同频共振”的现象。境外市场的不确定性、违约风险、股市下跌都可能蔓延至国内,但由于人民币兑换没有完全放开,中国金融市场与世界还存在“防火墙”,例如A股的振幅不及美股,人民币汇率波动一般在3%-4%,在正常范围内,符合央行建立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走向双向波动的预期。

债券市场方面,3月美联储突然降息100个基点至0-0.25%,10年期国债收益率跌至0.5%,创历史新低,我们国内市场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跌到了2.5%左右。4月份以来,上证综指、中债综合指数、商品指数等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这都表明经过长期改革开放和加强监管,近年来中国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韧性显著增强,抗冲击能力已大幅提升。

但考虑到境外疫情继续扩散以及对世界经济产生的不利影响,我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面临新挑战,金融市场运行也将面临持续考验。

《21世纪》:如何看待2020年的股债市场?

涂宏:目前银行理财配置二级市场股票比例不高,纯粹的二级市场买卖建仓份额有限,行业平均最多在2%左右。今年新股发行预计不会太快,上证指数预计会在2500-3000点之间,以20%-30%的幅度来回振荡。

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债券市场,托管余额在今年1月超过100万亿。债券市场受到外部影响较大,人民币利率处于历史性低位,债券市场继续大幅下探的可能性不大。

《21世纪》:由于利息不断走低,理财总规模是否不会大规模增长?去年交行人民币理财产品余额达9225.16亿元,较上年增长23.76%。而且理财子公司产品发行速度在大行中也是较快的,2020年目标1.1万亿会受到疫情影响吗?

涂宏:去年交行在资产管理方面投入较多,加上一年多以来市场流动性非常富裕,居民收入需要寻觅比储蓄更加高回报的产品,因此规模攀升很快。交行储备了较多资产足以应对本次疫情带来的挑战。到2025年,我们想把规模发展到2万亿,相较现在翻一番。这个计划没有变。

交银理财2019年取得净利润8912万元,这对处于起步阶段的理财子公司十分重要。但对母行来说,现阶段子公司的短期利润又不太重要。相对于母行近800亿的年度利润,理财子公司的利润从量上看只是个补充,因此从整个交通银行集团看,更重要的是按照什么样的模式来发展理财子公司,在广阔的资产管理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具有较大的发展后劲。

对于母行来说,再造一家公募基金从利润增量上看没有太大意义。理财子公司需要利用母行的客户渠道,借鉴汇丰、UBS、JPMorgen等国际先进大银行的资产管理方式,确定理财业务的发展和盈利模式。

我们今年的理财业务规模增长目标仍是到1.1万亿。

银行存量表外理财业务在会计核算方面还有改进空间。按照原先的盈利模式,发行理财产品计入负债,资产进行投资,有投资收益,全部按照监管要求的每个产品“三单”——单独管理、单独建账、单独核算——来处理,但由于客观上存在刚性兑付和预期收益产品等因素,当产品发行之后,理财产品向渠道支付手续费是按照收付实现制、而非权责发生制来实现的,在资产出现价格下跌的极端情形下,可能演变成庞氏骗局。理财子公司按照资管新规和理财新规发行净值型产品后,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如何熨平收益波动?

《21世纪》:与其他理财子公司相比,交银理财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涂宏:交通银行的“两化一行”战略已执行多年,其中国际化和综合化都颇有成效,也能助力交银理财的发展。举例而言,交行已在1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23家境外分(子)行及代表处,交银租赁50%以上的租赁资产都是海外的外币资产,与境外航司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飞机租赁业务的收益在前两年美元资金市场利率较低的情况下,也有6%-7%的收益,而交行海外分行利用信誉优势、客户存款优势、拆借资金优势,筹资成本较低,以4%-5%的价格承接交银租赁的资产,双方都获得了可观盈利,实现了子公司和海外分行的双盈,交银租赁成为银行系数一数二的金融租赁公司,在全球也成为位居前列的航空租赁公司。这是交行国际化、综合化良性互动的实实在在的效果。

交行正在建设“财富管理银行”,加上交银集团有7张资管牌照,实践经验、渠道优势、获取资产能力、境内外本外币跨市场资源整合能力是我们的优势。

《21世纪》:境内外金融市场波动、利差收窄、央行对调整存款基准利率态度谨慎的情况下,交行及交银理财近期在保持收益水平上是否遇到一些问题,如何解决?

涂宏:理财子公司是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排头兵。在市场剧烈波动的情况下,净值型产品受影响在所难免。面对波动,我们主要采取了两大措施:一方面,利用大类资产配置经验,春节前提前配置了一些防御性资产,“以丰补歉”。此外,通过暂缓短期限理财产品及交易型需求的资金入市,有效规避了净值回撤。而中长期限理财产品及配置型需求的资金,目前正延续前期的配置型思路,在市场波动的低位稳步建仓。

另一方面,利用子公司更加灵活的投资决策机制,加快部分市场风险暴露较大的资产调整,利用另类和传统资产相关性较低或者负相关的资产,通过整体配置再平衡,来降低产品净值的波动。

《21世纪》:资管新规预计按照一行一策进行延期,交行目前需要延期的资产规模大约1000亿左右,需要多久能够消化,主要使用哪种方式消化?

涂宏:交银理财管理的产品规模(含受托管理总行的存量理财产品)达9525.2亿元,4000多亿是标准化产品,可以直接平移到理财子公司,其他多数可以通过发新产品承接、产品自然到期来消化。真正的“硬骨头”大约1000亿元左右。

交银理财积极落实资管新规的政策要求,结合这部分资产转型的痛点和难点,多渠道探索处置路径。对于非标资产处置,交银理财立足于发展与整改相结合,合理安排老产品压降,并结合子公司新的发展模式安排好新老产品有序衔接。资管新规及其细则颁布之后,首先立足于自身进行压降规模,老产品不再投资跨越2020年过渡期的新资产。

其次,围绕“先易后难、先公募后私募、主动作为、主动整改”的原则,加快尝试多渠道发行子公司产品。将非标资产穿透底层逐一评估,结合资产属性、期限和收益率综合考量。目前已发行多款1-3年期的公募净值型产品,有序承接了部分处置难度较低的非标资产。

后续,交银理财将持续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尝试发行私募专项产品、布局长期资金对接等方式,压缩存量非标资产规模。同时,对于处置困难较大的资产,争取监管政策支持。

筛选“盟友”实现“反哺”母行

《21世纪》:银保监会此前一直推动外资投资便利化,交行今年有没有与外资加强合作的计划?如果成立了合资公司,和交银理财如何做到定位差异化?

涂宏:随着国外资管机构在中国登陆,交银理财希望与各类资管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深耕越来越庞大的理财市场、服务各类客户的投资管理需求。

我们目前选取了一个外方机构的短名单,包含四五家,还在谈判中,目标是成立一家外方控股的资管公司。外方控股的理财子公司薪酬可以更加市场化,更主动地选聘专业人才。交行作为国内的商业银行,主要是债权文化,投资文化较少,合资公司的一些新观念可以帮助交行的内部改革,实现“反哺”。

《21世纪》:在外部合作上,交银理财如何甄选合适的机构伙伴?

涂宏:从基金公司管理资金规模和人员配置来看,一般而言,一家2000亿元管理规模的基金公司员工达到300多人,按照这个比例衡量9000多亿管理规模的交银理财,需要千人以上。人少、专业人士匮乏是目前理财子公司的通病,因此委外是银行理财的必经之路。

对于合作机构的遴选,重点从投研能力、风险控制、管理规模、历史业绩等多个维度予以考量,评价业绩时结合长短期表现、充分考虑回撤、横向对比同业,努力构建公司核心合作机构库;评估方面建立合作机构长效考评体系和退出机制,定期安排合作机构路演及反向路演工作,并对其投资运作情况进行监控评价。

《21世纪》:疫情期间,不少银行理财子公司推广线上面签,未来资管科技将为理财子公司带来哪些变化?交银理财在技术引进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涂宏:全流程IT系统是个复杂工程。目前交银理财有60多个系统,主要按照“设(设立)、募(募集)、投(投资)、管(管理)、退(退出)”五个流程,分前中后台。IT方面,我们一方面坚持自主研发,另一方面依靠母行的金融科技实力。目前交行正进行科技板块改造,筹建金融科技子公司,还配套推出了金融科技万人计划、FinTech管培生、存量人才赋能转型三大工程,为金融科技布局做强人才支撑。

银行资管业务正处在不断变化的阶段,业务需求和流程都不太稳定,完全模仿基金公司搭建IT系统意义不大,需要循序渐进。

(作者:周炎炎 编辑:马春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