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联合正午阳光、华策影视、柠萌影业、慈文传媒、耀客传媒和新丽传媒六大影视制作公司发布《关于开展团结一心,共克时艰,行业自救行动的倡议书》。
九家公司表示,即日起将对影视剧、综艺节目生产的各环节成本体系、价格体系进行动态调整,将对包括并不限于各个工种的演职人员报酬、特约演职人员与飞行嘉宾报酬、供应商价格、内容采购价格等实施现阶段市场可承受的价格管理,形成市场调节、能上能下、工种平衡、共商共担的定价参考原则。
另外,九家公司还将反对内容“注水”,提倡影视剧拍摄制作不超过40集,鼓励30集以内的短剧创作。
因为疫情的缘故,影视剧产业在今年一季度遭受重创。倡议书中提到,疫情期间仅影视行业就有60个剧组停拍,100个项目延迟,预计今年电视剧产量将比2019年下降30%,广告收入平均跌幅超过30%以上,影视行业上市公司市值大幅度缩水。
从财报上来看,疫情对影视行业的冲击将在未来一年内逐步释放。
慈文传媒一季报转亏
参与倡议的慈文传媒2020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当期营业收入141.93万元,同比下降99.0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38.34万元,同比下降346.15%。
对于一季度业绩亏损的原因,慈文传媒曾在业绩预报中表示,由于受疫情影响,公司影视业务生产发行基本陷入停顿;加之影视业务的生产制作和发行周期导致公司收入确认存在一定的季度性波动等原因,公司一季度影视业务收入确认金额很少。此外,因游戏行业受到国家政策严格管制、游戏产品更加向头部公司集中,公司游戏业务实现业绩较上年同期亦有所下滑。
相比之下,另一家发起倡议的上市公司华策影视的一季报尚未直接反映出疫情带来的影响。
华策影视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62亿元,同比增长3.64%,传媒行业已披露一季报个股的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13.8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0亿元,同比增长204.87%。这主要得益于报告期内,有多部电视剧项目确认收入。
不过,华策影视也在公告中指出,受新冠疫情影响,公司影视剧项目拍摄、影院经营、商务经纪等业务均遵照当地政府的规定执行了阶段性停工、相关人员居家隔离等政策,部分项目的生产计划可能出现一些调整。尽管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项目进度的稳定,但是否会导致部分项目出现进度延后存在不确定性。
华策影视表示,本次疫情对整体经济、经济活动组织方式、居民生活方式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影视行业下游终端客户广告预算的波动、消费者文娱消费意愿、能力和偏好等的变化都将通过产业链的传导,对文化影视行业和公司业绩产生不确定的影响。
对此,公司将对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大的业务进行结构上和节奏上的调整,全力压缩成本;对于受疫情影响相对较小的业务,加快后期制作、加紧沟通排播、加强应收催收,全力保障现金流和经营稳健。
“公司的行政部门、后期、发行团队都在2月复工复产了。剧集拍摄工作也从三月中下旬开始陆续复工。”5月8日上午,华策影视证券事务部的一位姓张的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表示,由于此前停工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的因素,譬如演员档期撞车、后期制作扎堆等,所以很难预估疫情对剧集制作的整体影响。
影视行业去年已开始调整
事实上,影视行业面临的整体调整从去年就已经开始。
财报显示,华策影视2019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31亿元,同比下降54.62%,归母净利润亏损14.67亿元,同比下滑794.55%。
此外,该公司2019年员工人数下降近三成,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同比减少21.47%、12.48%,公司似有意精兵简政、降本增效。
而慈文传媒去年全年营收11.71亿元,同比下降18.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5亿元,同比增长115.05%。2015年至2017年三年,慈文传媒的净利润分别为1.99亿、2.9亿、4.08亿,从2018年开始就出现转折,告别了快速增长期。
内容采买费用正在降温
尽管九家公司的倡议为行业内部分企业的自发行为,不具有强制约束力,但对影视剧制作成本和定价的影响却不容小觑。
一位影视行业相关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随着网络平台占据影视剧分发量的比重越来越大,爱优腾(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三家的话语权和议价能力也与日俱增。这三家联手在内容采买上缩减开支,反过来倒逼了上游的制作单位进一步压缩成本。
透过爱奇艺2019年的财报也能看出内容采买费用正在降温。
爱奇艺2019年第四季度营收成本与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7%,这主要源于内容成本的下降。第四季度内容成本为人民币57亿元(约合8.147亿美元),与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13%。 2019年全年内容成本为222亿元,同比增加6%,但增速相比前两年已然放缓。
“三大视频平台再加上六家主要影视制作公司,这样的联合在整个行业的利益分配过程中释放的影响是巨大的。”华策影视的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说道。
他告诉记者,九家公司经过多轮的倡议和号召已经让此前盲目追求流量效应,造成部分顶流演员薪酬畸高的现象得到了扭转。“现在单个演员的片酬不会超过5000万元,相比之前,降幅非常大。”
这一变化开始于上述九家公司2018年8月针对明星天价片酬发出联合声明:演员、嘉宾总片酬不得超过制作成本的40%,主要演员片酬不得超过总片酬的70%;单个演员的单集片酬(含税)不得超过100万人民币,其总片酬(含税)最高不得超过5000万元。
制片公司与网络平台一荣俱荣
而在最近一次5月7日的倡议中,九家企业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共降成本”、“共担分险”。在降低成本方面,要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合约中规定的范围、标准和要求使用制作费用、资源,建立健全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工作长效机制。加强演职人员在薪酬、排名、待遇等方面的管理,演职人员的薪酬包含所有劳务及按合约规定的其它费用,投资方不再为额外要求支付任何费用。坚决抵制攀比之风,艺人番位排名权、演职人员选择决定权应由投资方、制片方依法依规依合约确定,任何人不得对此提出无理要求、强制性要求,干扰正常创作。任何演职人员的随行人员要按合约控制在合理规模,不应干扰剧组正常工作秩序,杜绝不合理要求。坚决维护创作者、投资方、制片方合法权益,维护行业正常生产秩序。
“我们和网络平台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上述华策影视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疫情导致的剧集制作断档,平台也有可能会面临“剧荒”,这将影响未来平台方的采购策略。“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可以做更多的排播以及多轮发行。”
“从长远来看,整个行业会整体向好。通过合理的成本控制让行业回归健康发展。疫情的影响也是两面的,拍摄停工这段时间,允许编剧团队充分打磨剧本、后期制作团队的工作没有停,也有更多的时间来提升后期质量。”这位工作人员补充说道。
(作者:包雨朦 编辑:曹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