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消息称“人保关停助贷险部门”。对此,人保财险回复称,首先,需明确说明,人保财险没有关闭助贷险部门,更没有关停此类业务。同时,此次疫情确实对公司业务,包括助贷险业务造成一定影响,但在公司可控范围内。而且,公司作为一家商业机构,根据市场变化和自身经营情况对内部业务进行一定调整完全正常。
融资类信保业务赔付快速增长
“助贷险”其实是一种信用保证保险。2018年,人保财险信用保证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15.75亿元,承保利润1.85亿元,综合成本率96.9%;2019年,其信用保证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27.63亿元,但承保亏损28.84亿元,综合成本率也在各险种中高居榜首,达到121.7%。
在中国人保2019年业绩发布会上,人保财险副总裁沈东解释称,这主要是受到融资性信用保证险的影响。社会信用风险上行,导致融资类信用保证险赔付快速增长,费用率也相对较高。同时,融资性信用保证险是先赔后追,追偿的收入入账相对滞后,业务会表现出赔付率先高后低的特征,特别是在业务快速发展的情况下。
所谓融资性保证保险,主要包括个人消费类的借款履约保证保险、汽车金融履约、政银保、银行商业贷款保证、互联网金融平台贷款保证、信用卡统保等细分业务。
人保财险227.63亿元的信用保证险中,非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约有17亿元,融资性信用保证险约有210亿元。
2019年12月,银保监会下发的《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对2017年发布的《信用保证保险业务监管暂行办法》进行全面修订。其中,《征求意见稿》将信保业务进一步划分为“融资性信保业务”以及“非融资性信保业务”,并对前者提出了更高的监管要求。
沈东坦言,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部分行业、企业、居民的财务状况将受到影响,偿债能力减弱,融资性信用保证保险风险管控压力或将持续加大。
4月22日,在银行业保险业一季度运行发展情况发布会上,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表示,疫情期间,公司经营波动加大,部分企业和个人收入减少,还款能力下降,违约率增加。比如,信用保证保险赔付率一季度呈大幅上升趋势,上升的比例约50%。
建议审慎介入相关业务
从其他上市保险公司看,平安产险保证保险保费收入从2018年的330.12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347.0亿元,赔款支出从137.89亿元增长到183.07亿元,承保利润从22.05亿元下降到15.52亿元。
太保产险保证保险业务收入从2018年的35.09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56.16亿元,承保利润从2.56亿元下降到1.25亿元,综合成本率从84.2%增长到95.5%。
此前不久,银保监会通报显示,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在承保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信用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中,未在收到消费者理赔申请后告知消费者理赔程序和所需材料,也未在合同约定时间内作出是否赔偿的核定;不符合互联网金融相关规定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开展信用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
随后,上海银保监局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中华财险上海分公司因未按照规定使用经批准的保险条款、委托未取得合法资格的机构从事保险销售活动的违法违规行为,机构被罚80万元并停止接受信用保证保险新业务2年,两位相关负责人分别被警告并处20万元罚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表示,近年来财险公司非车险业务发展较快,其中尤以信用保证保险较为突出。信用保证保险的风险与经济周期、经济环境变化相关,这类风险具有一定外溢性和传导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加之网贷政策收紧,风险会传导至保险公司,如果保险公司不具备相应风控能力,可能面临严重亏损。对于不具备风控能力的保险公司,建议审慎介入相关业务。
如何做好信用保证保险的风控至关重要。沈东介绍,从2019年四季度开始,人保财险已经开始对融资性信用保证险加强风险敞口管理。下一阶段,人保财险将控制增量;根据监管政策鼓励发展与抗疫相关的业务,并以这次疫情防控为契机,积极调整业务结构,推动客户群体改善;强化合作渠道的准入,重点探索与民生消费、医疗药品、物流运输、生活服务等行业流量方合作,加大科技赋能投入,提升信保业务全流程风险管控能力。
普华永道中国金融行业管理咨询合伙人周瑾指出,总体来看要从被动风控转为主动风控。第一是要掌握数据主动权,必须要能够获得客户真实完整的数据;第二是利用多方数据,包括人行征信数据,工商、税务、市政、以及其他外部数据源,对客户的风险画像进行全面勾画;第三是建立自己的风控模型,即便针对合作平台已经筛选并做过风控的客户,保险公司也必须要有自己的风控逻辑和模型,并基于自己的风险偏好来选择业务;第四是坚持风险共担与风险定价,与合作方要共担风险,避免“扛雷”,并基于业务的风险水平来区别定价,以获得足够的风险对价。
(作者:李致鸿 编辑: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