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疫情已停工百天深陷“寒冬”的影视行业,正陆续迎来复工、税费支持等曙光。
5月14日午间,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电影等行业税费支持政策。
其中提到,自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纳税人提供电影放映服务(指电影院放映)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电影行业企业2020年度发生的亏损,最长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8年;自202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免征文化事业建设费。湖北省2020年免征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其他地区前8个月免征。
午后,影视股急速上涨,横店影视、上海电影、金逸影视、万达电影、幸福蓝海、华谊兄弟等纷纷直线拉升。
落空的票房
“煎熬”已久。
50条院线,10000多家影院,近70000块银幕,从1月24日(除夕)至今,中国线下电影市场已停摆4个多月了。
票房数据在说话。2019年,中国电影行业总票房642.66亿元。2020年,2月票房23.38万元,3月票房51.40万元,4月票房仅6.80万元。4月29日,国家电影局召开电影系统应对疫情工作视频会议提到,疫情短期内给电影行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巨大”,估算全年票房损失将超过300亿元,接近2019年票房总量的50%。
影院停摆下,A股影视行业上市公司一季度损失惨重。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Wind数据发现,申万影视动漫板块26家A股上市公司中,20家一季度录得亏损,23家一季度营收同比下滑,19家一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万达电影一季度亏损高达6.07亿元,中国电影亏损2.92亿元,文投控股、华谊兄弟、金逸影视、横店影视、幸福蓝海也都亏损超过1亿元。
寒冬中自救
面对寒冬,影视行业开启了自救行动。
5月6日,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等9家影视公司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团结一心 共克时艰 行业自救行动的倡议书》提出,影视行业要做好“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过紧日子、难日子的思想准备”,并倡导全行业“共克时艰,共降成本,共担风险,共建信心”。
对影视剧、综艺节目生产的各环节成本体系、价格体系进行动态调整,将对包括但不限于各个工种的演职人员报酬、特约演职人员与飞行嘉宾报酬、供应商价格、内容采购价格等实施现阶段市场可承受的价格管理,形成市场调节、能上能下、工种平衡、共商共担的定价参考原则。
A股影视行业上市公司密集发布定增方案募资“补血”。万达电影、华谊兄弟、捷成股份、当代东方、中广天择相继发布再融资预案。万达电影拟募资不超过43.5亿元,用于新建影院项目,并补充公司流动资金及偿还借款。华谊兄弟在亏损39.6亿后,拟向阿里、腾讯第九名明星战投定增22.9亿元,优化资本结构,降低偿债压力。
影院迎开放曙光,多部大片等待上映
电影院终于有望开门迎客。
5月8日,国务院发布相关指导意见,称可以采取预约、限流等方式开放影剧院等密闭式娱乐休闲场所。
5月12日,文旅部落地细则,表示影剧院要坚持预约限流,观众人数不得超过剧场座位数的30%,要间隔就坐,保持1米以上距离。
上海电影家协会主席任仲伦在接受央广网采访时表示,影院正式恢复放映,需要一个重新起跑的时间,快则一周左右,慢则半个月左右,6月份或许可以进入到正式恢复放映的阶段。
方正证券指出,电影院获准开放,目前影片审核、定档、拷贝、排期等前期工作尚需一段准备时间,静待各地细则规定出台,预计5月底前全国影院正式开放。疫情导致影投行业出清加速,集中度与单银幕票房有望迎来拐点,龙头受益明显。横店、上影、金逸陆续设立产业基金,为产业上下游整合做准备。
综合卖方观点,影院复工后,龙头院线和优质影视内容公司将迎来利好。
新时代证券指出,电影局积极出台财税优惠叠加帮扶支持政策,帮忙产业应对疫情,行业有望逐步复苏,集中度有望提升,尤其是疫情影响较大的电影和影院。熬过寒冬,受益标的为龙头院线和优质影视内容公司。
民生证券传媒行业首席分析师刘欣表示,影院是高经营杠杆行业,即使无收入进项仍需支出租金、人员薪酬等固定支出,因此疫情对利润和现金流影响更重,中小影院经营面临较大压力。疫情对影院公司影响只是短期冲击,对影视制作公司影响仅使得相关公司收入延期,且疫情背景下中小影院由于现金流和经营压力加速退出进程,行业并购整合进程有望提速,长期看龙头市占率有望逐步提高。
片源方面,上百部电影正等待上映。年报显示,华谊兄弟的《八佰》、光线传媒的《姜子牙》、中国电影的《夺冠》、北京文化的《封神三部曲》、万达电影的《唐人街探案3》等都在等待上映。
(作者:周莹 编辑:朱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