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新时代的西部大开发要闯出一片新天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05-19 07:00

西部地区应通过市场化改革、创新与开放,提高本地区的市场化、法治化与国际化水平,实现自我驱动发展。

音频来源:南财音频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下称《意见》)。这份文件在去年3月19日由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共有36条。

为了统筹区域协调发展,1999年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意见》的核心是强调,在新时代,利用新理念、设立新目标,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

传统上,中国以地理学家胡焕庸提出的胡焕庸线作为中国人口密度的对比线,此线以西地广人稀。现在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加上3个自治州,总面积为68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的71.4%,总人口约占全国的25%,GDP总和占全国的20%左右。限于地理条件、气候以及人口等因素,改革开放以来,西部与东部发展差距逐步加大,在这种背景下,形成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过去的20多年,中央政府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对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教育、民生、生态等投入。

进入新时代后,西部大开发迎来新的局面,那就是要服从国家发展新战略, 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坚定不移推动重大改革举措落实。也就是说,西部大开发不再主要依靠输血,而是通过市场化改革、扩大开放等,实现自我造血,实现高质量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改善生态环境、营商环境、开放环境、创新环境,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

首先,《意见》要求,以创新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创新开放合作,打造区域创新高地。西部地区虽然经济相对落后,但是,在三线建设过程中,建设了大量高校以及军工企业,比如西安、成都、重庆、兰州等城市,科技基础并不比东部差太多,只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由于体制和环境的问题,科技人才资源无法利用起来。《意见》提出,支持西部地区在特色优势领域优先布局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大科学装置,深化东西部科技创新合作,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在西部地区布局建设一批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学校,支持“双一流”高校对西部地区开展对口支援。事实上,成都、西安等地已经聚集了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企业。

其次,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引领,加大西部开放力度,发展高水平开放型经济。由于地理原因,西部地区开放度不够,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因此,《意见》要求借助“一带一路”建设,加大开放力度,通过支持重庆、四川、陕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等措施,提升开放环境;要求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逐步向规则制度型转变,改善营商环境;同时强化开放大通道建设,尤其是加强中欧班列枢纽节点建设。

此外,《意见》要求西部地区推动形成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产业体系不等于高端服务业、高科技产业,它还包括传统产业现代化。西部地区有很多优势产业,比如农业和旅游业。可以推动农牧业全产业链、价值链转型升级,尤其是生产方式的全面现代化。旅游资源丰富也不等于旅游业发达,西部地区要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游客,完善旅游设施,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告别粗放型的发展方式。

《意见》继续强调了基础设施建设与中央财税支持等西部发展因素。《意见》提出加快川藏铁路、沿江高铁、渝昆高铁、西(宁)成(都)铁路等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加强航空口岸和枢纽建设,扩大枢纽机场航权,进一步提高农村、边远地区信息网络覆盖水平等。同时,强调中央财政在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各领域专项转移支付分配中,继续通过加大资金分配系数、提高补助标准或降低地方财政投入比例等方式,对西部地区实行差别化补助,加大倾斜支持力度。加大地方政府债券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将中央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纳入地方政府财政承受能力计算范畴。

应当说,《意见》在继续强化支持西部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西部地区在新时代通过市场化改革、创新与开放,提高本地区的市场化、法治化与国际化水平,实现自我驱动发展。摆脱过去过于依靠向中央要政策和资金支持的做法。在当前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与格局的大背景下,西部开发将承担更伟大的意义。西部地区应该借助于当前有利的发展环境,积极作为,勇于改革,闯出一片新天地。

(编辑:欧阳觅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