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通勤报告:哪座城市的居民通勤幸福度最高?

王帆2020-05-22 09:46

联系职和住之间的通勤支撑,直接影响着城市发展和居民幸福感。

随着城市的发展,居民通勤问题正在成为各地进行城市规划、交通组织的一个重要考量方面。

一般而言,职住是城市空间的核心功能,决定了城市结构、空间绩效和运行成本。而联系职和住之间的通勤支撑,直接影响着城市发展和居民幸福感。

哪座城市的平均通勤距离最短?哪座城市的轨道交通覆盖通勤比例最高?5月2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监测与治理实验室,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百度地图慧眼发布了《2020年度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

报告共选取了36个中国主要城市,以居住地或就业地至少一端位于中心城区范围内的通勤人口作为研究对象,包含城区内部通勤、城区居住郊区就业、郊区居住城区就业、城区居住市外就业、市外居住城区就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摘取了报告的其中几个发现:

1、 北京平均通勤距离最远

通勤距离是指家到就业地的距离。平均通勤距离越大,意味着居民通勤成本越高,城市需要更高效的交通系统支撑。

36个城市中,北京的平均通勤距离达到了11.1公里,较明显地超出了上海的9.1公里,广州的8.7公里和深圳的8.1公里。

由于平均通勤距离会受到少数长距离通勤数据的影响,因此报告还呈现了各城市通勤距离的中位数,北京同样是最高,为7.6公里,上海、广州和深圳分别为5.4、4.8和3.7公里。

与通勤距离相关联的另一个指标是职住分离度。报告指出,受到房价、就业机会、家庭、教育等各种因素影响,居民往往难以选择最小通勤的居住和就业,职住分离度是现实中城市职住供给失衡状况的反映。

(数据来源:《2020年度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

2、轨道交通覆盖通勤,广州表现最佳

报告采用轨道站点1公里半径覆盖通勤比重,比重越高,说明轨道对职住空间支撑作用越好。

36个城市中,1公里轨道覆盖通勤比重最高的城市是广州,达到了37%,其次为武汉为35%,上海为33%,成都为32%,比例最低的济南仅有1%。

报告指出,当前,一些城市轨道客流强度偏低,正是由于轨道布局与通勤需求存在空间错位,轨道1公里覆盖通勤人口比重体现轨道线网对职住空间的支撑与契合程度。

(数据来源:《2020年度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

3、北京、深圳、重庆有最大的通勤空间半径

随着都市圈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上班族选择工作在大都市,住在卫星城,或者反之,住在大都市,工作在“郊区”。这带来“远距离通勤”的情况,而中心城通勤影响范围往往超出自身行政范围。

报告数据显示,北京、深圳、重庆的通勤空间半径均为40千米,上海为39千米,其次为天津37千米,广州则为31千米。通勤空间半径越大,说明城市通勤紧密联系的空间范围越大。

远距离通勤往往对轨道交通的依赖度较高,通勤空间半径大,也相应对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以及跨城的轨道交通建设提出了相应的要求。有区域经济专家认为,在都市圈时代,随着交通配套的逐渐完善,职住人口分离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未来,核心城市容纳的将更多是通勤人口。

(数据来源:《2020年度全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

(作者:王帆 编辑:耿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