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蔡卫平:加强医护防护意识 建设综合性传染病医院

2020两会访谈录唐唯珂2020-05-27 07:00

2003年“非典”肆虐后,不少大型、特大型城市新建或扩建了当地的传染病医院、三级综合医院也都设立了传染科。此后,在流感、禽流感、登革热等非烈性传染病疫情中经受了考验。但是这些医院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应急处置过程中,仍然暴露了许多问题,凸显了传染病防控及医疗救治体系的不足。

因此,完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救治体系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们建言献策的热点方向。

“抗非”老将此次再战“新冠”,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主任蔡卫平对医疗系统如何应对重大疫情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他建议,应“平战结合”,扩大传染病医院建设规模,并建成大传染科的综合性医院,以应对各种重大疫情。

建综合性传染病医院

蔡卫平提出,建设综合性的传染病医院。传染病医院不仅仅只有传染科,应该建成大传染科的综合性医院。现代医疗体系之一是多学科协作诊疗,各种学科相互支撑综合救治才能提高传染病救治水平。应设立足够的重症医学科及呼吸科床位,提高重症救治能力,特别是呼吸系统重症疾病救治能力。各种学科也要协同发展。

传染科、呼吸科和重症监护医务人员严重不足。不少城市尽管病例数不到500例也已经开始筹建临时医院备用,说明平时的准备不足。全国各地3万多医务人员支援武汉,配备基本上都是感染科、重症医学和呼吸科医生。

蔡卫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传染病的收治目前主流的有两种不同体系,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是按照以前苏联的模式,建立传染病专科医院,例如麻风病院、结核病院的模式。

专科医院的好处是可以大规模收治一类病,可以集中收治一类病种,而局限性在于只有一个专科,但医学发展的趋势是越来越倾向于多学科救治,以新冠肺炎为例尤其是危重症的救治,不再是单纯局限在肺部,而涉及到心脏等多个领域,专科医院不利于适应医学综合学科发展的方向,对重症救治能力显得相对薄弱。

另一种模式则是欧美比较盛行的,即在综合医院建设感染科,在欧美国家其除了流感以外大型传染病相对较少,大规模流感流行时,其大多数病人也并不住院。其好处是医院有综合科室为传染科提供支持,综合救治能力比较强,但弊端也很明显,收治能力比较弱,可收治人数较少,即使提前收治病人,也导致了其后期死亡率很高。对比这方面的缺陷,我国专科类的传染病医院,收治病人数远高于欧美,应收尽收,但重症救治能力还是不强。

因此我们需要两套系统整合在一起,建设平战结合的综合性传染病医院。

大型传染病医院应设立临床P3实验室,以备疫情时临床检测符合生物安全要求,能正常开展相关检测,减少标本外送引起的潜在风险。

传染病医院内应配置足够的医护人员,充足的医护人员配备既可满足重大疫情时的人员使用,也可用于援外任务,尤其是大型传染病医院。按照正常床位配置的1.3倍做人员配备。政府应保障传染病医院日常运作,保障传染病医护人员工资待遇。

加强防护意识

除此之外,对于医疗人员需要提高平时的普遍防护意识和发现传染病意识。

蔡卫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以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对于轻症的病人和无症状感染的病人,其实哪个科室都可能接触,在疫情抗击的过程中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也通过做一些传染病防控的培训,组织其他科室的人员进行抗击疫情的工作。

在平时,所有的医生和医务人员都需要传染病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意识,很多时候病人发烧不一定先去感染科,相对急诊和门诊看得比较多,发烧、肚子痛等症状也可能去耳鼻喉科,所以无论哪个科室,传染病的意识要贯穿始终,在工作中询问病史的时候,都要多问几句聚集发病的情况,提高尽早发现的意识。在平常的工作中,各个科室的医务人员都需要将佩戴普通外科口罩常态化。

此前也有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对于医院来说,不管公立、社会办医医院,都需要唤醒对于突发事件的反思。

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存在于呼吸道、胃肠道、神经系统等领域。针对突发公共事件,医院需要有新的平战结合新思维。具体举例来说,就是年轻的专科医生可以选择一个主专科方向和一个辅专科方向,例如麻醉科医生可以同时辅修相关学科,例如ICU科室,在必要时候进行战时统筹。

此外,公立医院有一定的系统,大系统和小系统的循环系统,而未来这种医院体系需要改变,例如分层进行挂号缴费治疗等,小循环进行减少院内感染的可能。大循环方面,减少例如内科大楼、外科大楼、检查大楼相互区分可能造成的交叉感染。而病房隔离等措施方面也持续需要升级调整。

(作者:南方财经全国两会报道组 唐唯珂)

(作者:唐唯珂 编辑:徐旭)

唐唯珂

产经版记者

重点关注大健康、零售和文旅领域。从基因科技、生物制药、互联网药店到商超数字化,酒店业变革都欢迎来聊,邮箱:tangweike1125@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