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总支书记陶勋花:乡村振兴要让村民留得下来,稳住现在才能稳将来

2020两会访谈录李果2020-05-29 07:00

随着西部经济的发展,沿海和内陆城市的工资剪刀差缩小,就近就业对于农民而言是很理想的生活,但问题是乡村是否有新的工作机会。对于农村而言,每一个农民都可以是人才。但乡村的希望,在未来,在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农民的收入问题有较重笔墨。为此,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岷江村党总支书记陶勋花,从农业、农村、农民的角度出发,对于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农民就业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看法。

乡村如何找到新就业机会

《21世纪》: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农民”,提出“拓展农民就业增收渠道,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作为来自农村的全国人大代表,你如何看?

陶勋花:岷江村作为成都周边的农村,没有脱贫攻坚的任务,直接面对的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人,要让村民们留得下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让村民们在村里面有工打、有收入。因此,我认为要着力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只有稳就业,才能稳增收。

结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在乡村振兴的探索中,我认为可以从短期和中期来布局。短期的布局是要着力解决村民们收入的问题。中期则是要与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动力结合起来,如科技兴农、智慧助农。一句话,对于当下的农村农业问题而言,只有稳住了现在,才能稳将来。

短期布局方面,我们着力解决的是村民们居家灵活就业的问题。

受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与政府调控的约束,岷江村所在的区域有特殊性,没有制造业和矿产资源开发企业。过去岷江村的主要产业是花木种植业,但目前市场需求逐渐减少,使得我们需要扩大就业渠道,以增加收入。

在长期的农村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一点,即实现农民增收的前提,是要让他们参与就业培训,如果他们不掌握其他技能,就只能种地。

但每一个农民的年龄、文化程度和工作经验都不相同,因此在岷江村,我们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年龄段的农民,量身定做他们的就业方式和渠道。

《21世纪》:就目前的情况看,支持农民就近就业创业存在哪些难题?

陶勋花:尽管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出现了很多就业机会,但需要注意的一个现实问题是,农民们传统观念很重,他们有着乡土情怀。

五年前,我介绍了很多村民去城里打工,但是不久很多人都回来了。他们对我说,陶书记,尽管在城里面挣得多,但是开销大,在城里面挣3000元,不如家里面挣2000元,还可以兼顾老小和自家农田。

因此,随着西部经济的发展,沿海和内陆城市的工资剪刀差缩小,就近就业对于农民而言,既能够照顾小孩和年迈的父母,也可以在工休时继续种种地,是很理想的生活。但问题是,由于种地收入微薄,我们的乡村是否有新的工作机会?

《21世纪》:在解决这一难题方面,岷江村是如何做的?

陶勋花:举例而言,在返乡农民工方面,过去村里面很多人在浙江、江苏的服装厂工作,回到村里后如何继续发挥他们的手艺优势?

通过联系成都本地的服装厂,得知有制作校服中部分工序的缝制需求,但这群人过去做的是工装,和校服的工艺有很大差距,因此我们又请本地的就业局前来做岗前培训,让他们的缝纫技术适应产品要求。现在,服装厂只需要定期把布料运送到村里面来,村民们制作完成后,再统一把成品送回去,目前已经解决了40多个村民的就业。

对于长期留守在农村的村民,我们开设了手工培训课程,这样的就业方式更加灵活,他们甚至不需要统一在一个地方工作,直接把订单带回家做。

做缝纫和手工作坊,其实解决的是女性的就业问题,而村里面还有大量的男性劳力,过去他们主要的工作是种植花卉苗木,但近年来市场饱和,价格持续下跌。村民们种植树木养家糊口很难,因此我们针对城里面人的“阳台经济”,开设了乡村美学学院,使得他们从过去种植高大树木,变为种植小微盆景。现在不仅受到了很多城市消费者的欢迎,也解决了村以男性为主的中青年就业需求。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我们又利用闲置宅基地和住房对外租赁,发展文旅和民宿产业,目前村里面已经建好3家民宿,还有6家在建。除了可以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一些没有专业技能的村民,也可以通过培训后在这些民宿中担任保洁工作。发展乡村旅游还带火了餐饮业,我们对如何发掘地方美食也做了很深入的研究,这方面又解决了几十个人的就业问题。

2015年岷江村的人均收入是1.8万元,2019年已经超过3万元。

大学生能发现乡村新价值

《21世纪》: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更重要的是要有年轻人,岷江村目前有大学生愿意回来就业吗?

陶勋花:对于农村而言,每一个农民都可以是人才。但乡村的希望,在未来,在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一辈。

每年村里面都有小孩考上大学,我不建议他们所有人都回到村里面,毕竟这里的就业承载力还很有限。但一些大学生回来后,也找到了合适的工作,他们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创结合起来,让古老的东西受到城市游客的喜爱,这可能只有在外面见过世面的大学生能够胜任。

比如,土地上生长着各种各样的草药,过去这些都不值钱,但我们村的大学生却把这些草变成了宝。他们想到了把草药做成生动有趣的科普课件,吸引城里家长带着小孩来学习,让他们知道这些草药的价值,也丰富了我们乡村旅游的内容。

大学生回来,能够发现乡村的新价值,也能把土地上很多不起眼的东西通过现代化的方式串联起来,吸引了很多城市游客。他们都认为,这不是简单的乡村旅游,而是可以学习到很多与大自然有关的知识课堂。作为基层的村支书,我认为岷江村的经验都可以复制。

当然我们村也在进行三年、五年的发展规划,我想未来还可以朝着科技兴农、智慧农业的方向发展。但现代农业这条路是很漫长的,很多现代农业都需要五年或者十年的培育,老百姓很少愿意去等这个时间,你和他们谈远大理想和规划,不如谈现实的增收问题,不然农村留不住人。一句话,只有稳现在,才能稳将来。

《21世纪》:你一直在强调人才对于乡村振兴、对于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性。在今年两会上,就这一方面话题,你提出了什么建议?

陶勋花:在加强乡村专业人才培育方面我的建议是,首先建立区级乡村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扩大乡村专业人才服务覆盖范围、提升服务保障能力,确保创新创业团队、专业人才指导服务覆盖所有行政村,并切实发挥带动创业就业、提供技术指导服务等作用。

第二,建立健全乡村振兴人才长效培训机制。面向全国涉农院校推出乡村振兴人才定向培养计划,加强乡村规划、文创、旅游、金融、互联网、品牌等培训课程设计,认定一批培训机构和基地,采取校地、城乡、区域合作等培训机制,分类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第三,开展乡土人才示范培训。认定一批带动能力强、有农业生产经验或一技之长的农村家庭能人。实施乡村工匠扶持行动,不断扩大“匠人联盟”影响力。

在创新乡村人才使用机制方面,我建议建立完善用人机制。改革人才分类管理、优胜劣汰制度,创新选拔方式和考核办法,拓宽选拔视野,积极为优秀乡村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此外,还需要探索制定促进人才流动的政策措施。根据乡村人才的结构、数量、层次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建立优秀人才库,实现服务乡村振兴和人才成长的有机统一。

(作者:南方财经全国两会报道组 李果)

(作者:李果 编辑:李博)

李果

政经版记者

常驻成都,关注区域政经新闻,跟踪消费领域变化。邮箱:liguo@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