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股票指数涨幅为何跟不上GDP的增速?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尹中立
2020-06-09 12:11

只有让股市里真正的高科技公司越来越多,才能使股指切实反映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是经济学和金融学教科书的经典结论。但用这个结论来分析中国的股市和经济却出了问题:自从1990年中国股市诞生之后,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在全球独领风骚,而股市指数的涨幅却差强人意,当前的上海综合指数是2007年最高点的一半不到。20年前的沪指便是2000多点,现在依然还是2000多点。相比而言,过去10年美国的GDP增长速度远比中国低,而美国股市却上涨了超过四倍。今年初以来全球遭遇新冠疫情冲击,所有国家的股市均受到影响。目前,美国股市已经基本收复失地并创历史新高。

有人认为沪指多年原地徘徊的原因是指数的计算方法出了问题,因此,摆脱沪指不涨困境的对策是修改指数编制方法。笔者也赞成对上海综合指数的编制方法进行适度调整,但这不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股市的基石是上市公司的质量,应该多从上市公司的质量和结构方面去分析股指。

截止到2020年5月底,美国市值最大的10家上市公司分别是微软、苹果、谷歌、亚马逊、脸书、伯克希尔哈撒韦、摩根大通、美国银行、强生、埃克森美孚。前五名均是高科技公司,它们在各自领域都是世界最强的公司,不仅业务规模巨大、有很强的盈利能力,而且保持高速增长,这些公司的股价在过去十年的上涨幅度都在10倍以上。正因为这些蓝筹公司的快速增长带动指数上升不断刷新纪录。

截止到2019年底,中国市值最大的10家公司分别是工商银行、中国平安、建设银行、贵州茅台、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石油、招商银行、中国人寿。除了贵州茅台之外,其他公司都属于银行金融类,市值前十的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高科技公司。

我们再看看我国市值最大的十家公司在最近十年的表现。2007年以来,这些公司中表现最好的是贵州茅台,其股票市值上涨幅度超过7倍,其次是中国平安和招商银行的市值有近1倍的上涨,其余的7家公司市值均是下跌的。表现最差的是中国石油,其市值从2007年的5万多亿元下跌到当前2019年底的1万亿元,下跌幅度超过了70%。在蓝筹股普遍下跌的情况下,股票指数如何才能上涨?

当然,我们也有表现比较好的上市公司。过去12年,我国股市上涨幅度超过10倍的股票有10家,它们是三安光电、长春高新、华夏幸福、闻泰科技、恒瑞医药、片仔癀、格力电器、古井贡酒、美年健康。其中有四家公司经借壳重组而成,它们是三安光电、华夏幸福、闻泰科技和美年健康,占比40%。这个结果表明A股投资中,资本运作仍占据重要地位。

剔除借壳重组类股票之后,表现最好的这些公司从行业看基本上属于医药和白酒类。这些统属大消费类的公司之所以被看好,主要与我国的人口和市场有关,它们的成功更多地是依靠市场营销,相比美国的高科技公司而言,A股市场的这些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还是有较大差距。

更值得关注的是,我国成长性最好的科技类公司基本上都没有在A股上市,其中典型的代表是腾讯和阿里,美国上市的中概股有很多表现都相当优秀。它们没有选择在A股上市,主要问题还是IPO制度过度强调财务指标,难以适应高科技类公司的发展实际。最近几年,有关部门力推注册制改革,正是为了改变这些不合理的现状。

那么,是不是降低IPO财务指标要求就肯定可以培养出一批高科技类上市公司呢?上市公司银广夏20年前曾经描绘了用科技改造沙漠的蓝图;10年前的重庆啤酒曾经投资治疗乙肝的疫苗而吸引众多投资机构的关注,其中不乏公募基金重仓持有该股票;乐视网和信威集团的市值都曾经高达1500多亿元,它们在各自领域都有雄心壮志;康得新和康美药业也都标榜自己是高科技公司,而且最高市值都在1000亿左右。但这些曾经的“明星高科技股”都是造假专业户,它们的心思主要用于财务造假而不是科技创新。可见,在放松新股准入门槛的同时,必须具备足够强有力的惩戒手段。

总之,只有让股市里真正的高科技公司越来越多,才能使股指切实反映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作者系荣盛发展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资本市场研究室尹中立)

(作者:尹中立 编辑:洪晓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