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锋世界级创新高地和增长极 广州打出“外联内扩”湾区牌

李振2020-06-10 07:00

这是广州在相关报告中首次提及“广佛全域同城化”。胡刚分析称,此举意在将广佛的融合扩展到更大的区域和领域。

6月6日,广州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在广州开幕,广州市长温国辉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广州要推进“双区驱动、双城联动”,引领全省共同打造“世界级创新高地和增长极”。

从报告内容看,广州要实现上述目标,需着眼释放“双区驱动”效应,发挥广深“双城联动”、广佛“极点带动”作用,引领全省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除推动广深联手组CP(意为“同人,搭档”)外,报告还对广佛同城、广清一体化发展着墨颇多。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要打造世界级创新高地和增长极,广州不能单打独斗,要打“外联内扩”的湾区牌。“双城联动”体现的是广州要携手大湾区兄弟城市实现优势互补,“广佛全域同城”“广清一体化”则体现出广州作为中心城市,向内增强对周边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释放“双城联动”效应

实际上这并非广深第一次组CP。早在2013年广深两城就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第一次确立了双城“优势互补、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共同推进”的合作原则,并在一把手层面建立了协作工作机制。

而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广深也升级为湾区CP。同样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的核心城市之一,双方承担着相同的历史使命。

广州担当着发挥国家中心城市和综合性门户城市的引领作用,深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过程中,也承担着创新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双城携手破除要素流动障碍,共同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在胡刚看来,“双区驱动、双城联动”是广州进一步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举措。广州只有通过与深圳发挥“双城联动”作用,才能激发自身的经济增长潜力。

“单打独斗不再适应当前城市的发展规律,经济发展一定是趋向集群发展。”胡刚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城市规模越大,产业规模越大,企业集聚越多,专业化分工越细,经济效率才越高,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也越大。

广深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本身就同处一个狭长的城市地带,加之两城之间产业具有互补性,推动广深“双城联动”自然兼属行政撮合与市场自发行为。“因为无论单一的广州或深圳,都无法在世界竞争中完全胜出,必须要靠协作联动。”胡刚认为,未来的大湾区一定是一个城市集群,内部各城市间相互合作发展。

广州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拿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举例称,此目标并不是一座城市能独立完成的重任。广深发挥“双城联动”效应,既符合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规划,也有利于弥补双方各自短板、放大各自创新优势。

“深圳创新实力虽强,成果转化能力也突出,但仍存在高端顶尖人才缺乏、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而广州作为科教重镇,拥有大量具有国际知名度和研发能力的高校、科研机构,入选全球科研城市50强,但成果转化能力稍弱。”王桂林直言。

胡刚认为,广州要冲锋世界级创新高地和增长极,首先要做的就是释放广深的“双城联动”效应。大湾区港澳广深四大核心城市均要发挥引擎带动作用,如果广深这两座超级城市能实现“联动”发展,将极大地激发“双核”的化学反应。

关键在于要打破藩篱

为冲锋世界级创新高地和增长极,今年的广州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进科技人员往来畅通、财政科研资金跨境使用、科研仪器设备通关便利、大型科学设施和科技资源共用共享等。

实际上,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定位之一恰恰是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这是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的首要任务。

但在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看来,尽管粤港澳大湾区的硬件条件已经相当不错,财政科研资金有了跨境使用的案例,但在一些细节上还存在不足。

“例如,当前大科学装置、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科学数据在与港澳开放共享上还有改善空间。”林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推进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最关键的还是要打破软性藩篱,“广州与港澳在制度条例、法律规则上均存在差异,需要三地在数据共享、技术转让、利益分配等方面的协商对接。”

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万陆也认为,要推动创新要素在穗港澳三地实现自由流动,首先要破除三地之间的制度、规则障碍。“在很大程度上,粤港澳大湾区要参与世界竞争,必须实现创新资源的高度整合、形成一体化合力,才能夯实共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基础能力。”

实际上,亟待破除的除了穗港澳三地之间的软性藩篱,广州要实现引领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也必须打破区域间的行政“枷锁”。

今年的广州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高水平推动广佛全域同城化,加快建设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以及共建广清经济特别合作区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这是广州在相关报告中首次提及“广佛全域同城化”。胡刚分析称,此举意在将广佛的融合扩展到更大的区域和领域。

截至目前,广佛已在设施、经济、生活、治理等多方面实现同城化,尤其是政务互通推进打破广佛地域界限和行政壁垒,进一步加深同城化程度。

例如,佛山南海区先后与广州市白云、花都、番禺和南沙4区相互开通政务服务跨城通办;广州北部的白云区、花都区也与其相邻的佛山三水区,广州南部的番禺区和南沙区与其相邻的佛山顺德区分别实现了开通政务服务跨城通办。

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随着国家发改委发布相关都市圈政策,粤港澳大湾区内部城市间融合、互惠、合作关系将进一步加强。

发挥各自竞争优势

今年的广州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加快产业协同发展,并提出了诸多具体目标:共建粤港深度合作园、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配套保障和服务好广州期货交易所落地建设,推动筹设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等。

在胡刚看来,加快产业协同发展的前提是穗港澳三地产业优势各不相同,港澳长于金融、高端服务业,广州产业发展与市场空间大,产业协同发展才能扬长避短。

以广州开发区与香港共同规划建设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为例,通过推动广州开发区的产业空间、智造优势与香港高端服务业、一流科研资源结合,最终探索实现与香港在营商环境和投资贸易便利化等方面的对接。

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市发改委副主任陈建荣评价该合作区时表示,建设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一方面可以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利于老港口、老园区焕发新动力;另一方面凭借建设穗港智造特别合作区的机会,创新对接港澳机制,全面服务香港再工业化,共同实现高“智”量发展。

而近期粤港澳大湾区金融26条的诞生,也是为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而来。26条措施中提及,要充分发挥广州碳排放交易所的平台功能,开展碳排放交易外汇试点;研究设立广州期货交易所等。

可以预期的是,广州期货交易所的建立将极大地推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高端资源要素、金融要素向广州集聚,也能提升大湾区的全球影响力,助力大宗商品国际定价中心的建设。

在金融业人士看来,广州并非传统的金融中心,但广州可以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竞争优势,实现金融产业的“后来居上”,这便是加快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的题中之义。

(作者:李振 编辑:李艳霞)

李振

政经版记者

重点关注交通、外贸领域,持续关注城市进化及一切与人口人才相关的研究,紧盯粤港澳大湾区一线。欢迎交流!微信:15521370038;邮箱:lizhen@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