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侨文表示,英国与中国的关系将继续明确地放在优先位置,并进一步指出,中国实际上可以在很多领域分享专业知识和良好实践,帮助英国实现“全球英国”愿景。
吴侨文(John Edwards)可谓临危受命,这位资深外交官5月被正式任命为英国驻华贸易使节(Her Majesty's Trade Commissioner for China)时,中国和英国之间的外交关系正在经受一系列挑战——从香港问题到华为去留——商界担心这可能最终波及日益密切的双边贸易和投资领域。
在履新之际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吴侨文安抚了这种担心。“英国对与中国的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雄心勃勃,”他说,“我们希望与中国合作,增加贸易和投资流量,改善市场准入,并为未来关系树立共同志向。”他特别指出,过去几个月新冠疫情带来的经验教训是,全球合作与协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三年前,吴侨文的一段新春拜年视频曾给很多中国人留下深刻印象,当时这位英国驻上海总领事两只胳膊下各夹一只大公鸡毛绒玩具、手里攥着鸡宝宝的喜庆亲和形象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掀起热议。
能讲一口地道中文,得益于他早年加入英国外交部之初在威斯敏斯特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接受的普通话研修培训;除此之外,这位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历史系毕业的才子迄今25年的外交职业生涯中,已有超过一半时间是在中国度过。
学史之人更善鉴往知来。回顾过去,吴侨文说:“英中全球战略伙伴关系为我们两国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他表示,脱欧之后英国将重新投资并加强其全球关系,而英国与中国的关系将“继续明确地放在优先位置”。
吴侨文赞赏中国两会宣布缩短对外国投资负面清单和促进对外贸易的坚定承诺。对于华为能否继续参与英国5G建设的问题,他称,英国政府欢迎中国包括华为在英国的投资,但须“遵守对任何外国投资的通常制衡”。
英国脱欧过渡期将于今年底结束。尽管与欧盟之间谈判已过四轮仍进展寥寥,吴侨文重申了英国如期脱欧的坚定决心:“我们不会要求延长过渡期,如果欧盟要求,我们会拒绝。”他还指出,中国在很多领域有能力帮助英国实现脱欧后的“全球英国”愿景。
6月12日,英国内阁办公厅大臣戈夫(Michael Gove)在主持与欧盟领导人会谈时,正式确认英国不会延长过渡期,将于2021年1月1日收回控制权。
英国脱欧过渡期将于今年底结束。-新华社
在谈到新冠疫情为他的工作带来哪些新挑战时,吴侨文表示,短期来看,由于疫情引发的经济封锁和全球货运中断造成巨大的供应挑战,严峻的全球同步经济下滑则带来同样的需求挑战。
“从长远看,我们需要正确、冷静地分析这场危机,看看我们能把哪些事情做得更好些,”他说,“在某些情形下,人们会希望缩短供应链,以便更可靠地获得必需设备;在另一些情形下,人们会希望确保供应链多样化,这样即便某个市场中断,也是可控的。”
这次新冠疫情全球性爆发让英国深深尝到了在医疗防疫物资等一些关键商品上依赖进口、供给短缺的苦头。据英国多家媒体报道,就如何加强本国供应链的韧性和多样性,近期英国政府官员已与企业和贸易团体展开对话,重点就是如何减少对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依赖度。
随着疫情各项数据显著好转,英国政府正在制定经济振兴方案,预计将于7月份公布。一项增强供应链抗风险能力的计划很可能囊括其中。
这个被命名为“保卫工程”的计划由内阁二号人物外交大臣拉布(Dominic Raab)亲自牵头,旨在梳理英国经济关键领域薄弱环节,通过鼓励部分制造业回流和确保进口多元化,摆脱在医疗用品和其它战略性领域对某些主要进口国的依赖。有英国媒体将之解读为是针对中国。
不过,英国对于供应链的重新考量和布局,若理解为是与某个市场“脱钩”之策,未免太狭隘了。
吴侨文指出:这场疫情危机最明显的教训之一,是面对全球危机,需要采取全球对策,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独自行动。因此,在新冠疫情之后,我们需要在所有方面采取更多协作和开放,而非更少。
在他看来,应对今天的新冠疫情如此,面对明天的气候变化议题更是如此,能否做到国与国之间实现更多协作与开放,才是面临的最大挑战。
6月10日,英国首相约翰逊(Boris Johnson)在议会下院每周三例行首相问答时间谈及对华长期战略时,也重申了在贸易、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必须与中国继续坚持合作的立场。在此前一周的同个场合,约翰逊在面对要求他对北京采取更强硬立场的压力下,强调自己是“亲华派”,“深深反对反华的仇外心理”,称这与向北京方面提出对一些关键问题的关注并不冲突,中英需要保持“良好而友善”的合作关系。
1999年,吴侨文第一次被英国外交部派往上海,担任驻沪总领事馆政治、经济和新闻领事,为了说服爱妻一起搬来上海,他特意带她搭地铁到二号线尽头的浦东郊外走走看看。那时的浦东,出了陆家嘴便基本属于乡下,世纪公园才刚刚建好,还没正式对外开放。在那里的三年多,他目睹了中国令人惊叹的城市发展变化。
2003年回到伦敦,吴侨文先后任英国外交部人权政策和项目负责人、领事政策负责人,随后又做了三年外交大臣演讲撰稿人,曾服务工党执政时期从斯特劳、贝克特到米利班德三位外交大臣,直到被派往耶路撒冷出任副总领事。
他再次回到中国是2012年,新身份是英国驻华使馆公使衔参赞,负责中英间气候变化、城市化、能源和医疗健康等事务。2015年,他成为英国驻上海总领事,负责华东事务。今年初,这位阅历丰富的“中国通”外交官加盟英国国际贸易部(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Trade),转任驻华贸易副使节。
吴侨文经历的这二十年也正是中英经贸关系突飞猛进的二十年,中英双边贸易总额从1999年区区46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突破1000亿英镑, 达到创纪录的1045亿英镑,中国也从英国排名第26的出口目的地国跃升为英国第三大出口市场,仅次于欧盟和美国。
不单如此,2019年度英国对中国的出口增速超过了全球其它任何地区,英国赢得的来自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也比欧洲其它国家都更多。
上个月,英国首任驻华贸易使节彭雅贤(Richard Burn)在三年任期结束后离职,吴侨文转正任命官宣的同一天,彭雅贤也被宣布临时任命为英国驻欧贸易使节。
英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外交网络之一,驻外机构数量仅次于美国和法国,位居全球第三。不过,驻外贸易使节一职在全球一共只设了九位,除了中国,其他八位驻外贸易使节都是覆盖一个跨国区域,分别是非洲、亚太、东欧和中亚、欧洲、拉丁美洲、中东、北美、南亚。
这个特殊职位是2017年为了应对英国脱欧而设立的,英国国际贸易部期望通过驻外特使在关键市场为英国吸引外来投资、支持英国企业海外发展,并在与他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中发挥重要作用。
眼下,这项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吴侨文说,他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自己领导的英国国际贸易部中国团队足够灵活、反应敏捷,对客户——无论是想要进入中国市场的英国企业,还是希望在英国设立企业的中国投资者——及时做出响应。在当下环境中,这可能意味着更多的数字化和虚拟工作方式,他承诺该部门服务品质不单不会受损,反而更容易打交道。
“我热衷于从事贸易和投资工作的原因之一,是可以不懈地致力于推动两国间的实际项目,看到这些项目促进创新、创造就业机会并改善人们的生活。”他说。
让他受到鼓舞的是,即使在当下困难的环境中,中英在彼此市场一些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投资项目仍在持续推进。受益于中国消费者向世界各地寻求最好、最具创意的产品,英国在教育科技和游戏业等领域对华出口已在增长。
“我期待着进一步深化中英贸易关系,”吴侨文说,“我们将与中国合作伙伴携手,利用创新和行业力量来应对新冠疫情和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我们将把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流量增加一倍,作为这次危机中经济复苏的关键部分。”
吴侨文对中国在5月下旬召开的两会也非常关注,他说很高兴看到两会宣布加强国际贸易,从缩短对外国投资的负面清单到促进对外贸易的坚定承诺,期待与中国同行一起实施。“市场改革、开放国际竞争以及帮助中国充满活力的私营领域发展,都是使这个伟大的经济体再次蓬勃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说。
他还特别注意到李克强总理关于中国将积极参与世贸组织改革的言论,他称,英国政府坚信一个强大的、基于规则的贸易体系符合所有人、所有国家的最大利益,英国将致力于与中国紧密合作,以保持双边贸易和投资流动的畅通。
谈及目前在华英企的经营恢复情况,他介绍说,自疫情爆发以来,英国国际贸易部在中国就建立专门团队,为在当地因新冠疫情遭受破坏的英国企业提供建议,帮助他们获得支持。英国国际贸易部下属的出口信贷机构英国出口金融(UKEF)提供灵活的融资解决方案,拥有超过40亿英镑的能力支持英国企业对中国出口。
随着中国在这场新冠大流行中更早走出疫情困境,许多英国在华企业也逐渐恢复在中国市场的正常业务。一些创意领域的英国公司、教育公司、生命科学和医疗保健类公司已率先重启当地办公室运营。
“像阿斯顿·马丁和迈凯轮这样的大型汽车公司都已全面运营,向我们反馈其销售稳定。捷豹路虎所有经销商4月份已恢复运营,他们说业务恢复速度超出了预期。”吴侨文说。
实际上,英国公司得到的支持不只来自本国,也来自中国。由印度塔塔集团全资拥有的捷豹路虎就在本月初宣布获得中国银行等5家中资银行联合提供的50亿元银团贷款,为期三年。
英国制药公司葛兰素史克(GSK)拥有的先进佐剂技术有助于提高多种疫苗的功效和规模,因而成为解决这场全球性流行病的重要力量之一。该公司已与中国厦门Innovax生物技术公司和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临床阶段免疫疗法公司维尔(Vir)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合作寻找新冠病毒解决方案。
吴侨文称赞中英贸易合作已扩大到共同努力应对新冠疫情所带来挑战的领域。他指出,阿斯利康和葛兰素史克在中国的持续投资和参与表明,国际制药公司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在教育领域,自从新冠疫情在中国爆发,在华英国教育公司积极应对在线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培生、英国技能优才中心(UKSCE)、剑桥国际、牛津大学出版社和Twig Education等纷纷积极参与,向中国学校提供免费服务、组织大规模在线研讨会、提供学习工具,帮助增强本土教师的数字素养技能并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
伴随出行限制下对在线内容需求的持续增长,包括电影、电视、动画、游戏、音乐、电子书、沉浸式体验等在内的英国创意产业也纷纷从中受益。
“我们必须承认挑战仍然存在,”吴侨文说,“在广告等领域,市场需求明显减少,中国投资者对海外投资也变得更为谨慎,小型公司则面临严峻的财务挑战。”
但是,已在英国市场耕耘了二十年的华为能否继续参与英国的5G网络建设,显然是中英之间面临的更为棘手的挑战。
今年1月28日,约翰逊顶住美国压力,宣布允许华为参与英国5G网络非核心部分建设,且市场份额限制在35%以内。他希望既不危及国家安全和盟友关系,又能让英国率先享受新技术带来的领先优势。直到4月下旬,英国外交部高官还表态称,允许华为参建5G的决定不会重议。
5月上旬,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限制华为购买芯片,引发英国对华为进行新一轮安全审查。华为能否继续参与英国5G建设重新变为未知数。
“我们欢迎中国在英国的投资,包括来自华为的投资,但须遵守对于任何外国投资的通常制衡,”吴侨文谨慎地回答,“电信公司将在相关立法框架内对供应商做出自己的商业决策。”
他补充说,英国政府当然也会“仔细评估”美国最新制裁可能带来的影响。
6月12日,英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受抗疫封锁影响,4月份英国GDP比上月萎缩20.4%,创史上最大环比降幅,同比更骤降24.5%。经合组织(OECD)也表示,今年英国经济将出现成员国中最大降幅,预计GDP萎缩11.5%。
如何尽快实现安全解封,让经济重新运转、摆脱困境,已是英国政府当务之急。而在疫情之外,应对脱欧带来的冲击也不容小觑。
目前英国和欧盟之间就未来关系进行的谈判在第四轮结束后仍处于僵局,在分歧最严重的渔业、治理安排和公平竞争环境方面,没有任何进展。如果今年12月31日脱欧过渡期结束时双方还未达成协议,原本自由进出的双边贸易将不得不遵循世贸组织的关税政策,贸易壁垒以及新的海关检查导致的延误,无疑会对英国和欧盟之间贸易造成严重影响。
欧洲是英国最大的进出口市场。按照2018年度数据,英国对欧盟出口总额2910亿英镑,占英国出口总额45%;英国从欧盟进口3570亿英镑,占英国进口总额53%。
鉴于疫情造成的影响及谈判的复杂程度,欧盟方面不止一次表达过希望英国考虑再度延长脱欧过渡期,但英方却始终未松口风。
被问到是否看好在年底前与欧盟达成协议实现有序脱欧的前景,吴侨文很干脆地回答:“这已列入重要立法,这仍然是我们的政策。我们不会要求延长过渡期,如果欧盟要求,我们会拒绝。”
吴侨文解释称,延长过渡期只会延长谈判时间,延长商业不确定性,并延迟英国控制边境的时间。“当我们需要立法和经济灵活性来管理英国对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应对措施时,这也将使我们受到欧盟法律的约束。”他说。
他对英国5月19日宣布的新关税制度——英国全球关税(UKGT)满怀信心。这个英国近五十年来首个独立的关税政策将从2021年1月1日开始生效,取代欧盟共同对外关税政策。
“这是个更简单、更易用、更低的关税制度,对于中国对英国市场的出口商来说是个好消息,降低关税有助于他们减轻成本压力,必将受到贸易商的欢迎。”吴侨文说。
UKGT使免关税产品数量几乎增加一倍,最终60%的进口贸易量将免税进入英国市场。即便在维持关税的领域,也有3500多种产品的关税得到降低和简化。
在与欧盟谈判争取“最佳条件”的同时,英国也正着手与多个经济体展开自贸协定谈判。继上月与美国正式开启自贸谈判,与日本的自贸谈判也在6月9日展开,英国还寻求参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随着本月初任命新的南亚贸易使节,英国也在探索与印度达成自贸协定的可能性。
无论新关税制度还是积极开展双边自贸谈判,都充分体现了英国政府对于脱欧后其在世界舞台上重新定位于“全球英国”(Global Britain)角色的雄心。但是疫情迄今给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带来的深刻改变,也让英国选择的这条未知路充满挑战。
6月4日,约翰逊亲自出马主持了一场全球疫苗虚拟峰会,英国召集60国主办的这场峰会要为全球疫苗免疫联盟(GAVI)筹款至少74亿美元,让这次峰会成为全球卫生合作新纪元的开始,使未来疫苗负担得起,能供所有需要者使用。这是自疫情以来,英国首次展示其全球领导力。
“我们面临的挑战无可逃避,”吴侨文说,“‘全球英国’将重新投资于我们的对外关系,捍卫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并表明英国在世界舞台上是开放、外向和自信的。”
他表示,英国与中国的关系将继续明确地放在优先位置,并进一步指出,中国实际上可以在很多领域分享专业知识和良好实践,帮助英国实现“全球英国”愿景。
“无论是新电影联合制作、新药开发、新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甚至是对高品质英国食品饮料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我们正在共同努力,建设未来经济,发展我们强大的双边贸易和投资联系,解决全球和区域安全挑战,并进一步加强我们人民之间的联系。”吴侨文说。
(作者:师琰 编辑:辛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