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治理需要有企业家精神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20-06-17 10:00

很多企业都开展了不少与环保相关的企业社会责任(CSR)项目,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在投入资金、专业知识等宝贵资源的同时,如果适当地引入商业方法和市场机制,就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六月有两个与环境相关的纪念日。继月初的世界环境日之后,我们又迎来了6月17日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1994年12月,第49届联合国大会根据联大第二委员会的建议,决定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旨在进一步提高世界各国人民对防治荒漠化重要性的认识,唤起人们防治荒漠化的责任心和紧迫感。

荒漠化是指因气候异常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地球表面极薄的一层物质就是土壤层,它对于人类和陆生动植物生存极为关键。荒漠化就是土壤层土质恶化,有机物质下降乃至消失,造成表面沙化或板结从而成为不毛之地。荒漠化不仅造成贫困,而且迫使人们离开故土,造成严重可怕的移民浪潮。

荒漠化的出现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为了经济发展而采取的乱砍滥伐、过度耕种放牧等行为是导致荒漠化的重要原因。这似乎表明生态和经济有着天然的排斥性,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在英文里,经济学和生态学都有一个共同的词根“eco”,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家庭事务”,“economics”一词是指人们的家庭事务,而”ecology”则是指大自然的事务,可见这两个词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这种关联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暗示:经济(其基础是市场机制)能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提供有效的方法。

在这方面,由一批中国企业家发起成立的阿拉善SEE公益机构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做出了很好的尝试。

阿拉善SEE基金会是中国本土最大的环保组织之一,业务聚焦荒漠化防治、气候变化与商业可持续、生态保护与自然教育等领域,自成立起就开始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地区进行荒漠化防治,经过最初几年的探索之后,他们意识到,只有采用商业手段,在推动环境保护的同时,提高当地老百姓的经济收入,才能让环保项目可持续。

在内蒙古阿拉善盟一个叫腰坝的地区,阿拉善SEE从2008年开始推动当地农民种可以节水的小米。按照当地过去玉米的耕种模式,一亩地一年要消耗1000吨水,而种这种小米每年的耗水量可以控制在300吨以下,同时农民的收入也会提高。阿拉善SEE为当地老百姓提供捐助,铺设滴灌技术的水管,并收购农民种的小米,进行深加工之后再销售。

而且,相对种植玉米,节水小米的收入也明显提高。最初只有几十户农民种了几千亩小米,后来累计种植2.4万亩,全部采用可控制的滴灌技术种植小米等经济作物。

当地农民每户都有一口井,刷卡之后才能抽水。如果某一户用水节省,就可以把用水指标卖给其他人。这种市场化的方式推动了腰坝地区地下水的改善。该地区的地下水量过去不断下降,到2019年已经开始恢复平衡并略有上升。

运用企业家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手段(这其实就是企业家精神的发挥)来推动环境改善,是一种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方法。现在有很多企业都开展了不少与环保相关的企业社会责任(CSR)项目,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在投入资金、专业知识等宝贵资源的同时,如果适当地引入商业方法和市场机制,就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无论是世界环境日,还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都在提醒我们,在环保方面我们依然面临着极大的挑战,需要有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参与进来,运用他们的优势资源、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做出贡献,就像阿拉善SEE的企业家们所做的一样。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阿拉善SEE基金会秘书长张立,同时也是由《21世纪经济报道》举办的中国优秀企业公民评选的评委之一,张教授对企业家在环保事业中发挥的作用深有体会,在一次采访中他说:“改革开放40年来,企业家对中国经济的巨大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他们一旦对环境问题做出社会责任的承诺,就会义无反顾地去做。”

参与环保和生态治理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多年来《21世纪经济报道》一直持续关注企业公民和CSR话题,我们通过采访报道、论坛、评选等多种方式致力于CSR理念和最佳实践的传播,展现优秀企业公民的良好形象。2020年中国企业公民评选活动已经启动,欢迎企业申报参评。(文/华钧)

点击进入活动官网:2020中国企业公民论坛

点击进入申报参评:2020中国企业公民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