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减少六、七月份一般国债、地方债发行,为特别国债腾出空间。
6月18日,财政部发布5月财政收支数据。
1-5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7672亿元,同比下降13.6%。其中,全国税收收入66810亿元,同比下降14.9%;非税收入10862亿元,同比下降4.9%。
一季度我国经济下降6.8%,从4、5月数据来看二季度经济有望实现略高于0的增长,但目前经济仍在填补前期疫情冲击带来的损失,尚未恢复至正常水平。为帮助企业脱困,尤其扶持受疫情冲击较大的行业,阶段性减税降费举措在不断推出。
前5月财政收入下降13.6%,这是疫情冲击下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与阶段性减税降费政策叠加的综合结果。
分月度来看,前5月各月全国财政收入分别下降3.9%、21.4%、26.1%、15%、10%。3月以来,随着复工复产的持续推进,经济活动在不断恢复,4、5月份财政收入降幅在持续收窄。财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展望后几个月,经济稳步复苏态势明显,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扎实推进,主要经济指标将延续回升改善、持续向好的势头,财政收入降幅会继续收窄。
地方积极盘活资源增加收入
前5个月,主体税种降幅基本为两位数,仅个税微涨0.7%。
具体而言,前5个月的国内增值税23662亿元,同比下降22%;企业所得税18313亿元,同比下降13%;国内消费税6581亿元,同比下降11.3%;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5663亿元,同比下降20.5%;个人所得税4810亿元,同比增0.7%。
不过,随着部分宏观经济指标渐趋正常化,主体税种的降幅有所收窄。像前5月国内增值税较前4月收窄2.4个百分点,企业所得税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降幅收窄1.1个百分点。
税收收入中,颇具亮点的是证券交易印花税。前5月,证券交易印花税817亿元,同比增长18.4%。
前5月非税收入仅下降4.9%,一定程度上支撑了财政收入维持目前水平。去年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作用下,中央增加了对央企和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利润的上缴,这推高了去年非税收入的基数。在高基数基础上,仍然能基本维持去年相当的收入水平,主要在于地方加大了资源盘活力度。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受疫情影响,地方财政收支压力加大,一些地区多渠道盘活国有资源资产,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和国有资本经营收入保持增长,在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能有力地补充财政收入。
除了非税收入,部分地方也在积极推出优质地块,全国卖地收入整体有所增长。前5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1091亿元,同比增长0.9%。前4个月全国卖地收入入库1.58万亿元,同比下降4.5%。
政府债券加快发行
1-5月累计,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0281亿元,同比下降2.9%。其中,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支出13171亿元,同比下降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7110亿元,同比下降3.1%。
在财政收入下降13.6%的背景下,财政支出仅微降了2.9%,得益于今年政府债券的提前放量发行,这是今年积极财政政策很重要的方面。
从主要支出科目来看,卫生健康、债务付息、农林水等重点支出或刚性支出保持增长。
比如前5月,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4651亿元,同比增长5.8%;卫生健康支出7800亿元,同比增长7.5%;农林水支出7369亿元,同比增长1.7%;债务付息支出3405亿元,同比增长6.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财政部获悉,前5个月,中央支出同比下降2%,主要是中央部门落实带头过紧日子的要求,大力压减本级有关支出,4、5月份中央本级支出同比分别下降7.1%、9%,压减支出成效明显;地方财政支出同比下降3.1%,主要是受疫情影响,部分项目支出进度比去年同期放缓。
截至6月15日,全国各地发行新增专项债券21936亿元,发行规模同比增加12313亿元,增长128%。今年全年新增地方专项债券规模3.75万亿元,为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对冲疫情负面影响的作用,新增地方债券会加快发行。
各地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将全部用于铁路、轨道交通等交通基础设施,农林水利、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随着地方专项债的加快发行,4、5月基建投资在不断回血,降幅在大幅收窄。
6月18日,1万亿抗疫特别国债第一期开始招标,全部特别国债将于7月底前完成发行。这些资金将用于公共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抗疫相关支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财政部获悉,为保障抗疫特别国债平稳顺利发行,将充分考虑现有市场承受能力,加强与一般政府债券发行的统筹,适当减少6、7月份一般国债、地方债发行量,为特别国债发行腾出市场空间,按照大体均衡的原则,尽可能平滑各周发行量,稳定市场预期。同时,财政部还将加强与人民银行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为特别国债发行创造良好市场环境。
(作者:周潇枭 编辑:林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