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指上周五长阳突破创出4年以来新高,在医药股有所退潮的同时,科技股强势崛起,消费电子、特斯拉、锂电池本周涨幅居前。政策方面,上交所修订上证综合指数编制方案,科技主题ETF时隔近五个月获批重启。后市市场如何演绎,一起来看最新十大券商策略汇总:
A股市场整体均衡的状态仍将持续,结构上的抱团短期也难以瓦解,但需要密切关注海外风险的演化。首先,A股整体依然处于下有基本面和流动性支撑,上有风险因素频繁扰动的均衡状态中。全球资金配置A股和前期新发公募基金建仓,依然是A股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不考虑外部风险释放,预计外资/公募基金7月净流入500/400亿元,8月净流入300/300亿元。其次,A股行业估值明显分化和结构抱团的均衡短期也难以瓦解。再次,需密切关注海外风险的演化。
A股整体上的均衡状态和结构上的抱团仍将持续,未来需要密切关注外部风险的演化。配置上,新旧基建和科技白马依然是贯穿全年的主线,近期建议重点关注风险扰动期和中报披露季享受高确定性溢价的医药和消费龙头,包括免税、白酒、零售、医疗设备、诊断试剂等。
①市场如果短期回撤,向下空间有限,下半年中枢将抬升,因企业盈利有望转为两位数正增长,故重点是市场的结构。②过去3个月海内外疫情影响下,市场主线是追求确定性,未来随着基本面好转,市场结构将侧重成长性。③三季度聚焦成长性和弹性,如科技、券商、汽车家电,低估行业的修复等催化剂,关注四季度窗口期。
年初以来A股市场表现在冰火之间,一边是医疗、消费等板块表现十分抢眼,另一边是传统的顺周期板块表现相对较弱。这种板块表现分化的背后,既有短期的周期性因素,更有长期的趋势性力量。从全球各国的经济和股市历史经验来看,主要发达国家都经历过一个“大消费时代”,美国股市在6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出现过连续20多年的消费板块持续跑赢市场整体。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跨越人均GDP一万美元的发展阶段,重工业投资占比减少、居民消费占比提升、消费中服务占比提高,这些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正在经历。从市场投资来看,虽然短期可能会有波动或者板块间的一定修复,但围绕消费医药科技这样的趋势性方向依然明确。继续看好消费、医疗、科技等板块。
政策方面,陆家嘴论坛明确提出金融系统让利实体经济量化目标,但对未来逆周期政策较为审慎,上周股债均在反映企业盈利修复预期。资金面上,今年以来主动偏股基金发行是绝对增量主力,在货基利率新低等背景下,居民配置权益意愿有望持续提升,新增公募基金的配置型需求带来消费板块持续超额收益。上证综指编制修订方案出台,中短期有望进一步吸引更多被动增量资金,长期有望促进A股估值生态改变。
行业配置方面,6月建议重点战略性把握供需均有变化的汽零电动车半导体云家电,维持对“地板上”的大金融的配置建议,此外战术性关注计算机应用、营销传播。
预计全球疫情反复会对经济复苏的节奏造成扰动,但全球主旋律依然是修复。A股处于盈利弱修复,流动性维持宽松的权益友好组合,贴现率下行驱动“金融供给侧慢牛”,金融条件宽松是A股的核心支撑,建议利用国内外疫情反复带来的冲击配置“业绩修复弹性”。
行业配置:(1)居民消费需求修复(休闲服务、百货);(2)出口修复(机械设备、白电、苹果链消费电子);(3)供给需求修复两重一新(建材/重卡、IDC/医疗信息化/新能源车)。
预计未来一个阶段,利率将从上行转为震荡,同时,近期中美关系预期企稳也有利于市场风险偏好,展望未来,随着金融改革、开放和让利的不断推进,金融支持实体高质量复苏将是未来一个阶段重要线索,这将有利中国资本市场的估值,A股也将吸引更多增量长期配置资金的流入,助力“复苏牛”行稳致远。
整体来看,未来一个阶段A股的核心依然要把握住“复苏牛”的大趋势,且结构将从纯内需消费扩散。近期行业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苹果链、云计算、互联网、医药、通信、券商、保险等,主题重点关注自主可控、卫星互联网等。
中短期消费成长龙头溢价的格局依然稳定,在远期格局不向下的板块中寻找中短期有改善龙头,依然是占优的结构选择思路。
重点关注三季度需求回补,“十四五”产业政策催化共振的外需科技(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光伏);居民储蓄率提升,消费空间打开受益的非聚集性可选消费(家电、汽车);基本面改善有望持续验证的新基建(5G、半导体设备和耗材、特高压、充电桩、信创)。
上周发布上证综指调整规则,三项改革是针对上证综指过去十年不涨的技术层面修正。首先,本次允许红筹股存托凭证及科创板纳入上证综指,有望提升上证综指新经济比重,改善过去受老经济拖累而表现不佳的局面;其次,成分中剔除风险警示股票,有助于指数成分的优化并减少风险股票的拖累;最后,新股编入指数时间调整为上市后的三个月,将缓解新股上市初期因估值过高导致的下跌对指数的拖累。由于上证综指是市场的重要情绪指标,未来投资回报的改善将提振居民和产业资本情绪,有望吸引部分增量资金入场,但A股的长牛仍需摆脱劳动力人口减少带来潜在增长率下行。
A股M2/市值处于2011年以来51.3%估值分位数,仍相对合理。5月份国内经济复苏仍有序进行,金融数据高增速也将进一步支撑下半年企业盈利改善,在“数据强,政策松”逻辑未发生根本变化情况下,仍可对市场保持相对积极的态度。配置上,关注重点由政策催化转向盈利恢复的行业,关注汽车、轻工和家电等可选消费和“补短板”的科创行业,留意周期悲观预期改善带来周期中上游和金融股的反弹机会。
6月19日,上交所宣布,将于2020年7月22日盘后发布上证科创板50成分指数,7月23日正式发布实时行情。科创板运行元年收官之际,指数设立为科创板运行定“锚”。三季度,科创板历史首轮牛市有望开启。
存量低配,增量确定,直接驱动科创牛。有三方面因素:科创50指数问世, ETF有望带来直接增量;科创板基金加速扩容,持续迎来定向浇灌;存量资金明显低配,配置潜力巨大。
7月解禁带来入市良机,有望成牛市起点。基于对科创板长期方向的看好、以及确定性增量资金的注入,若集中解禁导致短期调整,反而将成为配置资金的入市良机,更有望成为科创板首轮牛市起点,建议积极把握。
从近几年来看,在市场缺乏全面牛市的基础上,这种超额收益(历史业绩好的基金产品)对基金发行规模的影响越来越强。增量资金属性的差异,导致低估值的修复是理性的,是更具α特性的。全面牛市的启动仍需更多触发条件。低估值板块补涨的过程中,高估值行业通常并未跑输低估值行业。估值的收敛,通常靠低估值行业更大的估值抬升幅度(补涨行情)以及高估值行业较小的估值抬升幅度来收敛。
综合各大券商分析
(编辑:梁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