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多位家长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爆料DaDa英语在未经消费者允许的情况下,单方面将签订合同时赠送的一对一欧美外教主课和日常通过转介绍获得的转化赠课,都被平台以“升级”的缘由替换为口语精灵课。
“这是不能接受的,怎么能够私自在平台修改自己的课程?”据调查,已有近千名家长通过线上社交平台组织自发维权,有的合同涉及课程款数万元。在黑猫投诉、“哒哒英语”微博超话中也有大量的投诉信息。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强调,若合同中没有事先约定,商家是不可以在未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单方面变更或解除合同的,赠予的课程也受到合同约束。针对“平台规则构成本协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类条款,由于存在可能单方排除消费者的权利,加重消费者的责任。根据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条款。
家住北京的郭女士2018年底给孩子在DaDa英语平台订购了一对一欧美外教主课,当时平台还赠送了20余节课程,合同上显示赠课与主课为同一类课程。
6月10日晚间,她无意中发现剩余的一对一赠课变成了一个她未曾申请过的“口语精灵”课程,课程还被设置了有效期,主课程从无有效期变更为2020年8月28日上完,“口语精灵”课程需要在今年10月14日前上完。
为什么课程突然发生了变化?
郭女士经过查找发现,DaDa英语此前在官方APP上发布了“系统及课程升级公告”。从公告上可以看到,自2020年6月10日起,DaDa英语将进行课程体系升级。届时除购买的主修课外所有1对1课时将全部升级为口语精灵课时。但多位受访家长告诉记者,这一升级此前并未与他们沟通。
口语精灵课和一对一主课有哪些区别,是同一类课程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家长身份咨询了某DaDa英语课程顾问,对于口语精灵课,家长能自行在微信端约课,上课平台仍在官方app。家长可以自己选老师,课件和主课内容不一样,会根据小朋友的英语等级进行一系列按主题设置的课程。
该顾问也强调,由于口语精灵课一节课25分钟,主课是一节课30分钟,所以对于需要升级的课程,每将5节赠课转化为口语精灵课,会额外加赠一节。
但不少家长们质疑的不是课程转化是否合理,而是希望能保持原合同,继续上原先设置好的课程。
对此,课程顾问表示,系统是统一调整升级的,不能个别小朋友选择不升级课程。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为规范校外培训机构服务行为,推动化解校外培训收退费纠纷,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在示范文本中,“甲方若改变培训方式,需双方协商一致”。
有家长已经在尝试口语精灵课的约课,一些对课程设置和外教质量表示担忧。郭女士向21世纪记者提供的名单显示,上课老师有多位17、18岁的外教,教龄显示为1年。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此前发布的《K12在线教育头部公司测评报告》中也关注到,DaDa英语存在师资信息公布不完整或不规范现象,只公布了外教的姓名、照片,以及部分资质证书,没有公布外教的学习、工作经历。
王先生则是平台的忠实用户,给孩子前后购买了3次线上英语一对一课程。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当时吸引他的原因也是“这些课程没有有效期,除了按照价格购买之外,还有数量不少的赠课,赠课和购买的课性质一样,都是一对一的主课。”
“和其他家长一样,都是计算所有课程后,得出一个合理的平均价格才购买哒哒课程的。”王先生表示。
郭女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出示了一份2018年底的涨价公告,其中指出根据有关部门规定,用户购买的课程包将设置有效期。2018年12月31日24:00前仍可购买长期课程包,且课程不设置有效期。
根据教育部和市场监管总局近日联合印发《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甲方(提供培训方)招生简章或者招生广告中对培训师资和效果等所作的说明和允诺具体确定,并对培训合同的订立以及课程价格的确定有重大影响的,应当视为要约。”
目前DaDa英语有效期设置的标准是用合同上的课时*6,也就是1年期课程的有效期330天。
据了解,在大量家长投诉以后,DaDa英语给出了解决方案。有家长咨询课程顾问后得到的方案是,如果不接受课程升级可以选择退款,但是口语精灵课只能按照主课价格的1/4进行退款。
王先生计算了自己的情况,他被哒哒转了70节课程,价值为13000元左右。沟通后可退款8000元左右并结束合同。
如果当时没有赠送与主课相同的课程,消费者会选择购买吗?针对这一问题,多位家长表示了明确的反对。
“如果48节课9081元,一节课接近200元,我不会考虑的,还不如上线下课了。”郭女士告诉记者。
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赵占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首先要明确的是,消费者下单购买课程后和商家之间形成了合同关系,赠予的课程也受到合同约束。若合同中没有事先约定,商家是不可以在未经消费者同意的情况下单方面变更或解除合同的,针对这种情况消费者可以选择不接受变更后的内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注意到,不同时期签订的合同略有区别,有的对平台规则进行了规定。
刘女士给记者提供了2019年7月签署的电子版课程条款,其中标注:甲方了解并同意,乙方平台规则构成本协议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果乙方平台规则、订单关于特定课程服务的约定与本协议冲突的,效力优先顺序为:1)乙方平台规则;2)订单;3)本协议及附件。
对此,赵占领认为对于该条款需要从两方面看待。
一方面,这种条款有可能单方排除消费者的权利,加重消费者的责任。根据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可能会被认定为无效条款。但在具体案例中不同受益方会有争议,最终是否判定无效仍需市场监管部门或者法院认定。
另一方面,该条款若成立,实际上一些商家在合同中也会标注“平台规则是本协议有效组成部分”,这种情况下,平台制定新规则后需要及时通过合适方式告知消费者,并允许消费者在不接受新平台规则后可退出解除原合同,给予消费者选择权。比如,这一案例中课外培训机构通过班主任告知消费者也属于通知消费者制定新规则。
如果合同中没有对平台规则进行约定,赵占领认为,这一情况下平台修改协议内容是没有相关条款支持的,消费者可坚持以原合同为准。
不过,对于消费者解除合同后如何退款、赠课是否在退款范围内,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规定,需要平台和消费者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协商。
(作者:卜羽勤 编辑: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