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款60万!为了查獐子岛扇贝卫星都出动了,董事长辞职也想逃走?

酸爽财经2020-06-25 11:13

“扇贝游走了,扇贝回来了,扇贝饿死了,扇贝喝死了”。这回,北斗卫星“逮住”了扇贝,臭名昭著的“戏精公司”獐子岛集团再也演不下去了。

 

为了破解“獐子岛扇贝谜案”,证监会动用卫星,其借助北斗卫星数据,对其27条采捕船只数百余万条海上航行定位数据进行分析,从而认定了獐子岛造假的事实。

昨日(6月24日),证监会发布通告表示,近日已对“獐子岛财务造假”一案正式作出行政处罚,对獐子岛集团给予警告并处以60万元罚款,对15名责任人员处以3万元至30万元不等罚款,对4名主要责任人采取5年至终身市场禁入处罚。

 

据了解,截至6月24日收盘,獐子岛股价下跌1.29%至3.06元/股,总市值21.76亿元。

这家奇葩的上市公司,多年来让股民惊讶和困惑。那么,A股市场的一个不起眼公司是怎么一步步进入大众视野的?

獐子岛因其自导自演了四季的资本大戏而“一演成名”,每一季都有核心戏剧冲突:扇贝遭遇冷水团、扇贝饿死了、扇贝受灾、扇贝所处海域温度有变再次损失。

传说中的神股——獐子岛公司,从2008年到2010年,仅2年间就从4块钱涨到33块钱,翻了8倍!每年盈利一直破纪录。

但就是在2014年10月,獐子岛集团突然公告称,价值8亿元的扇贝“跑了”,原因是北黄海异常冷水团,因此公司前三季度亏8.12亿元;

 

2018年2月,獐子岛集团公告称,扇贝“饿死了”,因为饵料不足,长期处于饥饿状态;

2019年4月,獐子岛集团公告称,一季度公司亏损4300万元,原因是底播虾夷扇贝受灾,讲白了就是“扇贝跑路”;同年,董事长吴厚刚在业绩说明会上又说,海水温度变化导致扇贝再次大量损失。

(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

 

短短5年时间,獐子岛扇贝频频“跑路”,至少发生了3次,把股民当傻子一样戏弄。赵本山有一句经典台词:“猫不走直线,完全取决于耗子”。而獐子岛的业绩,完全取取决于扇贝跑不跑路

同样的戏码演了5年,大家都知道獐子岛在演戏在撒谎,但它就是不承认。证监会天天盯着獐子岛发函问询,媒体时不时爆料,可它就是“装死”,好像死猪不怕开水烫。

终于,证监会为了查它,连卫星也出动了!

证监会调查发现,獐子岛公司已经连续两年亏损,当年能否盈利直接关系到公司是否会“暂停上市”。而獐子岛集团扭亏为盈的“秘密”是少报扇贝采捕海域面积少记营业成本从而做高利润

由于底播扇贝养殖成本与捕捞面积直接挂钩,若少报捕捞面积,成本便可降低,利润则会上升。獐子岛多采捕了近 14 万亩的海域没有加进成本,又比财报中多播种了扇贝苗,也没有算进成本,虚减成本6000万元。

 

而且按理来说,每年都定时定点对扇贝苗抽测(看扇贝长得怎么样),而獐子岛公司却有一半的抽测点没有去抽测,报告中的数据全部都是编的。

 

更可恶的是,獐子岛的财务总监很早就知道公司盈利不行,却一直拖到最后才跟股民们披露,明摆着割韭菜。

那么,为啥獐子岛的骗局明摆着,却长期无法被戳破呢?令人无奈的现实原因是:因(扇贝)存货在水下,无法用肉眼识别,取证难度极高

 

不过,现在有了科技的力量,正所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扇贝(獐子岛集团)再也跑不掉了。獐子岛公告,公司董事会于近日收到公司董事长、总裁吴厚刚先生,海外贸易业务群执行总裁勾荣女士,证券事务代表张霖女士递交的书面辞职申请。

财务造假企业的犯错成本太低、惩罚太轻,这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行为极大地损害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为什么这么多企业“前仆后继”?监管层在制度建设上仍然大有可为。

虽然最终的处罚结果好多人觉得简单了点,不少网友都觉得“60万顶格处罚造假成本太低”?

但也没办法,旧的《 证券法 》这已经是最顶格的处罚了。好在新的《 证券法 》已经在实施了,相关主体披露的信息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的,最多可以罚 1000 万。

獐子岛的大戏算是落幕了,而大批投资者索赔也已上路,民事诉讼才是赔钱的打头,股民们抓紧准备材料吧。

(作者:酸爽财经 )

酸爽财经

财经自媒体

品味财经故事的酸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