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会计更正为哪般?*ST德豪秀财技保壳遭监管“点刹”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2020-06-28

日前*ST德豪公告,因公司涉嫌存在未按规定披露信息,2018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调查。

此前,*ST德豪两次以会计差错为由进行年报的变更,2018年业绩由最初的亏损5.81亿元大幅变脸至最后一次变更的巨额亏损39.67亿元。

耐人寻味的是,2018年年报更正之下大幅亏损之后,*ST德豪2019年便实现盈利。这意味着,业绩来看,*ST德豪暂时脱离了触发连亏三年暂停上市的风险。5月22日,其向深交所递交了撤销股票交易退市风险警示的申请。

不过,此番*ST德豪被立案调查,正是针对其2018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市场已经用脚给出回应。6月23日-24日,*ST德豪连续两日一字跌停。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发现,近期曝出的类似案例不止这一家。 

*ST德豪年报存虚假记载、重大遗漏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6月22日晚间,*ST德豪(002005.SZ)公告显示,因*ST德豪涉嫌存在未按规定披露信息,2018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有关规定,证监会决定对其立案调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过往公告发现,前述2018年年报事项已多次受到监管关注。

2019年4月29日首次发布2018年年报之后,*ST德豪在先后在当年8月29日和11月17日,两次以会计差错为由进行年报的变更,业绩由最初的亏损5.81亿元大幅变脸,最后一次变更为巨额亏损39.67亿元。两次会计差错更正前后净利润的变动额为33.86亿元,变动幅度高达85.35%。

值得注意的是,上市以来,*ST德豪业绩难言乐观,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常年亏损,截至2018年已是连续第7年亏损。2017年-2018年,其归母净利润也是连续两年亏损,再有一年亏损便将触发暂停上市。

“财务大洗澡。”有资深投行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

果然,两次以会计差错为由对年报进行变更,将巨额亏损集中在2018年后,*ST德豪转眼就在2019财年“轻装上阵”盈利2.64亿元。5月22日,*ST德豪向深交所递交了撤销股票交易退市风险警示的申请。

不过,如此“财技”,早已受到监管的关注。

2019年12月5日,安徽证监局披露对*ST德豪采取出具警示函的决定。警示函显示,*ST德豪存在年报信息披露不准确、重大事项未及时披露等信披问题。

5月5日晚,*ST德豪公告称,公司于4月30日知悉深交所发布的《关于对安徽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及相关当事人给予公开谴责处分的决定》。深交所对安徽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同时,对安徽德豪润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晟、总经理李华亭、执行副总经理兼财务总监郭翠花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

*ST德豪向深交所递交撤销股票交易退市风险警示申请的一个月后,6月22日,证监会对*ST德豪展开立案调查,正是针对其2018年年报存在虚假记载、重大遗漏等信息披露违法行为。

“*ST德豪被立案调查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2018年年报就应该计入大额亏损事项,但是当时没调整,这就涉嫌虚假记载、重大信息遗漏;一种是这两次业绩调整有问题,那么按调查结果追溯可能会影响到2019年的业绩,如果追溯后2019年亏损,那就会触及连亏三年暂停上市。”一名资深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ST索菱诡异“自首”审计费用高企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近期,玩弄“财技”被市场关注和监管质疑的上市公司不止*ST德豪一家。

例如近期引发市场关注的*ST索菱(原简称“索股份”),曾多次进行会计差错更正:2019年4月30日,对2016年、2017年的年度报告进行了会计差错更正;2019年12月27日,对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年报进行了会计差错更正;2020年5月23日,再次对2016年-2018年年度报告和2019年年度报告进行了会计差错更正。

从2018开始,*ST索菱的财务数据就受到多方质疑,并被证监会立案调查。

其于4月10日收到证监会立案调查及处罚结果预先通知书。证监会调查结果显示,*ST索菱2016-2018年的年报存在虚假记载,累计虚增收入8.06亿元、虚增利润总额8.50亿元等。

4月24日,证监会在官网首页点名批评了四家上市公司,其中就包括*ST索菱。证监会表示,*ST索菱财务造假案件造假周期长,涉案金额大。“经查,索菱股份2016至2018年连续三年虚构海外业务、伪造回款单据,虚增巨额利润。”

5月29日,深交所向*ST索菱下发问询函。6月12日,*ST索菱在回函中“自曝”了一组新的财务造假数据:2016-2018年累计虚增收入11.75亿元、虚增利润总额10.53亿元。也就是说,2016-2018年,自查结果比调查结果累计多虚增收入3.69亿元、多虚增利润总额2.04亿元。

自曝更大金额造假引发市场人士广发关注。但值得注意的是,其2016和2017年自查利润造假要比调查结果分别少0.81亿元和2.58亿元,而2018年自查利润造假要比调查结果多5.43亿元。按自查的数据来调整,亏损都集中在了2018年。

*ST索菱2016-2019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7亿元、1.42亿元、-3.14亿元,0.08亿元,“惊险”避开暂停上市危机。

此外,康美药业也因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被责令公开说明。

6月8日,广东证监局披露对康美药业采取责令公开说明措施的决定。经查,康美药业存在多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1月23日发布2019年度业绩预亏公告,预计2019年度净利润约为-13.5亿元至-16.5亿元。4月30日发布2019年度主要经营业绩报告,披露全年净利润修正为-36.48亿元。6月4日发布业绩预告更正公告,披露2019年度净利润修正为-46.15亿元。

广东证监局指出,公司披露的2019年度经营业绩多次出现大幅变动,相关信息披露不及时、不准确,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二条、第二十五条的相关规定。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五十九条的规定,广东证监局决定对公司采取责令公开说明的行政监管措施,公司应在收到本决定书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在证券交易所网站和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媒体公开说明导致公司披露的经营业绩发生多次大幅变动的原因、具体项目和金额,以及针对该问题拟采取的整改措施等,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内部问责。

在“保壳”、“扮靓业绩”等动机的驱使下,不时有上市公司玩弄“财技”。

“美化财务报表的审计费用一般比较高。”一名参与上市公司审计的四大会计师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坦言。

一个细节是,前述*ST索菱便给审计机构支付了高昂的审计费。其2019年向亚太会计师事务所支付2016-2018年会计差错更正、全面审计费用共400万元,2019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另外支付150万元,共计550万元。

不过,市场环境已在逐渐发生改变。

“新《证券法》已经修改上市标准,从持续盈利变成持续经营能力。注册制下,除了连续多年亏损退市外,更强调了没有实际经营的退市。”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向记者指出。

“无论是注册制的改革还是新证券法,都强调了信息披露在监管中的重要性。在对信息披露的监管不断强化之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越来越难,风险和成本越来越高。投资者也在用脚投票,很多垃圾股进入一元退市的通道,垃圾股退市的周期缩短,效率提高。同时我们还有中国特色的集体诉讼制度,代表人诉讼,将来会吸引更多的散户参与到对证券违法犯罪者维权索赔的法律程序上来。

在新《证券法》和注册制改革之下,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已经走向了穷途末路,造假的难度越来越大,造假的成本、风险、代价越来越高。我相信,财务报告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年度报告的质量会越来越高,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会越来越真实,财务造假会越来越少。这是改革带来的红利,改革带来的市场的进步。”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作者:周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