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卫事件时出现的信息互认难,其核心在于医疗行业固有的信息孤岛。
过去十年,无论是重点药品监管目录的制定,还是合理用药考核,或是医保支付方式的变革,目标都有一个——以“价值医疗”为导向,践行“健康中国”理念。
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的医疗行业经历了深远变革,与之相伴的也是平安集团医疗健康战略的转型升级。
近二十年,平安集团一直在突破人们固有印象中的金融巨头形象: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为核心技术支撑,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疾病全生命周期,实现患者、医疗机构、政府的协同创新。
而诞生于平安集团“大健康”战略下的平安医疗生态圈,也正在通过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式,构建端到端的医疗生态,将医院、医生和病人这三个主体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这次疫情“黑天鹅”事件之后,赋予医改更多的建设思路。
打破医疗信息孤岛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张核酸检测结果阴性证明成了无数旅客的通行证。但由于区域之间医疗信息不互认,部分旅客不得不接受多次核酸检测。
实际上,突发公卫事件时出现的信息互认难,其核心在于医疗行业固有的信息孤岛。不只是区域之间存在医疗信息割裂的问题,同一区域内的医院之间,甚至是医院内的科室之间也存在医疗信息不互联互通的问题。
平安智慧城市智慧医疗事业部总经理、平安金融安全研究院医疗信息安全研究所所长谢震中认为,信息孤岛的成因主要有三点:一,公立医院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在服务协同和监管方面存在困难。尤其是部分大型三甲医院,市区不具备直接管理权,且其数据化起点高,管理模式起点较为特殊。二,在早期医疗信息化建设中,医院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众多不同的信息厂商以及不同的平台。三,我国公立医院一般运营时间较长,数据沉淀多,数据迁移难度高。
受制于这三点,卫健委现存的早期建设的信息平台,建设目标大多是满足监管部门的统计和分析需求,亟需从区域卫生平台向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乃至当下的智慧医疗一体化平升级,以满足患者获取医疗信息的需求。
而平安智慧医疗则通过深入全国范围内的医院,为医院提供数据整合服务,打破医院内部以及医院之间的信息壁垒。目前,平安智慧医疗业务已横跨中国和东南亚70多个城市,与国内近20个省市的医疗行政主管单位开展紧密合作“AskBob卫健”,“AskBob医生”、“AskBob影像”、“AskBob慢病”应用于超过14000家医疗机构。
推进快速检测
武汉作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震中”,在疫情暴发的早期面临着医疗资源挤兑、防疫物资奇缺、检测试剂供应不到位的严峻形势。尽管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但由于对病毒传染特性不了解,早期新冠肺炎死亡率较高,民众普遍感到恐慌。
武汉平安健康(检测)中心首席医疗官金朝林意识到,中心作为一个以影像诊断、医学检验、精密检查三位一体的医疗机构,拥有能够完成新冠核酸检测的P3实验室以及移动CT设备,或许能在新冠肺炎的早期筛查和诊断中发挥作用。
在平安集团总部的努力下,经湖北省抗疫指挥部批准,武汉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实验室于1月19日进入湖北省第一批核酸检测定点第三方机构名单,提供免费的核酸检测。此外,中心积极与合作方日本SRL公司协调,从日本筹集7.5万份防疫物资运往武汉,缓解前线物资紧张问题。
根据武汉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提供的数据,中心在疫情早期每天核酸检测量达1000余份,在“10天检测大会战”时期,检测量提高至2万至3万份/天。
另一方面,武汉平安健康(检测)中心从全国各地调集移动CT设备前往武汉,开展影像筛查。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肺部影像学特征成为新冠肺炎的确诊标准之一。1月18日,武汉平安健康(检测)中心的移动CT室进驻湖北省人民医院,在7天内完成了大量检测工作。2月4日,武汉第一座方舱医院江汉方舱医院开始接收病人,该移动CT车又在两周内,完成江汉方舱医院共1000余人的肺部筛查工作。
从2月10日开始,武汉平安健康(检测)中心派出一辆CT车,昼夜不停地为武汉7万余名干警、辅警提供CT影像检查,最多时一天的检测量达340例。此外,武汉平安健康(检测)中心的医疗团队还随同移动CT车前往监狱、看守所、养老机构等人员聚集场所,并在复工复产后为部分企业员工提供肺部影像筛查,疫情期间,武汉平安健康(检测)中心共完成4万例影像学检测。
提起武汉抗疫的点点滴滴,金朝林很感慨。在得知可以参与一线抗疫工作后,中心团队成员在武汉市公共交通全面停摆的情况下,想尽办法回到工作岗位。4月10日,武汉下了一场大雨,气温骤降,金朝林在工作群中看到一张照片,照片中是几位参与复工检查的护士背着核酸检测的样本箱,在屋檐下躲雨。
金朝林说到,“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时此刻,迎战而上的医护工作者,他们值得被世人赞美。”
同时,在疫情期间,平安智慧医疗“AskBob影像”新冠肺炎智能阅片系统覆盖全国1500家医疗机构,帮助当地医生开展智能CT阅片,累计辅助筛查出2万多名疑似患者,累计阅片量超400万张。
实际上,除了这次疫情,平安已经将医疗能力持续地输出到中国广袤的基层地区。
自2019年9月开始,平安智慧医疗团队陆续前往全国西部地区以及各省市基层社区开展眼底筛查活动。官方数据显示,我国的眼底病患数接近9000万,是视觉损伤及致盲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在海拔近4000米的青海部分地区,眼底疾病阳性率很高,但疾病知晓率却非常低。平安智慧医疗团队借助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北京市同仁医院及其他国家级平台一同开展科研合作的“AskBob影像”智能眼科筛查系统,对20多种眼科病症进行一次性识别,为偏远地区患者提供国内顶尖的医疗服务。
谢震中表示,如何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让小病不变大病,大病不变重病,数字化医疗还任重道远。而慢病管理是寻求突破的重点。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目标,到2030年,要基本实现高血压、糖年病患者管理干预全覆盖,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基于互联网和AI辅助的健康服务将是我们未来持续布局的方向。
互联网解决沟通鸿沟
疫情,让互联网医疗此前并不活跃在大众视野中的互联网医疗迅速升温。
众多互联网医疗企业积极抗疫,多家公立医院也纷纷搭建互联网医院平台,为患者提供服务,大大缓解了医疗资源紧张。
作为互联网医疗第一股,平安好医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方大数据平台易观近期发布的“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企业社会责任指数榜单”中,肯平安好医生因为抗疫期间在线上“云”义诊方面的突出表现,位列榜单第一。
平安互联网医院院长谢红曾任南京市第一医院分院院长,有21年呼吸科的从医经历,2014年她从公立医院辞职加入平安好医生。谢红表示,整个春节期间,平安好医生访问数高达11亿人次,工作量激增,但在AI自助诊疗系统、全职医生的帮助下,平安好医生尽量为所有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据了解,平安好医生的AI辅助诊疗系统包括四大板块,即智能重症监控系统、AI智能辅助问诊系统、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和智能医疗安全监控平台。
根据多年公立医院从医经历,谢红认识到,我国分级诊疗的概念普及程度较低,这导致大量患常见病或是轻症的病人蜂拥至省会城市的三甲医院就医。
尽管国家通过调整医保报销比例,鼓励患者前往社区医院就诊,但因为没有家庭医生,缺乏基础的分级诊疗概念,大多数患者宁愿高价求购“黄牛号”,舟车劳顿也要到大医院就诊,而对于真正需要手术、会诊等治疗的罕见病、重症患者而言,他们的就诊空间就被大大挤压。
谢红表示,实际上30%的疾病都是常见病,因此互联网医院完全可以联动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在线为患者提供诊治,从而避免病人奔波,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和焦虑情绪。
在传统的医疗模式中,医生与病人的关系是以疾病为中心,而在互联网医疗模式中,是以疾病和健康为中心。依托互联网的医疗平台可以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提供24小时的诊断服务以及有针对性的健康计划,从防治结合的角度,提高病人的疾病知晓率。
5年前,平安好医生以30亿资金投入AI Doctor。AI Doctor能做大量基础性工作:语音和图文交互、引导用户准确描述病症,形成结构化病史,提供智能诊断方案供后端专科医生参考。
谢红认为,借助这样的AI能力,平安好医生可以梳理出适合线上诊治的疾病种类及场景。可由供需端进行日常预防、诊断、治疗以及康复的常见病和慢性病复诊可在线上完成,且AI诊疗系统可保证线上问诊、健康咨询工作的标准化,从而分担线下医院的压力。
平安新医改
“新医改”是国家的战略性工作,国家先后颁布一系列指导文件,进一步明确了以“医保”为核心,促进医疗、医药、医保的“三医”联动。
此前,平安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兼CSO高孟轩曾表示,医疗行业的构成十分复杂,上有承载着服务职能的监管方,中有医院和医生,下有患者。外围还有第三方检测,还有药厂、器械商。”平安智慧医疗提供了AskBob卫健、AskBob医生、AskBob影像、AskBob慢病四大服务场景。
可以看到,用AI构建医疗资源的联动机制,打破既有的医疗信息孤岛、盘活产业链上的各类资源、强化技术的辐射基层能力、让更多用户享受医疗均质化的便利,平安走出了一条深远的道路。
(作者:唐唯珂 编辑:徐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