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帆危局:一笔56万欠款引发被申请重整

张赛男2020-07-01 07:00

记者从力帆股份工作人员处了解到,重庆市政府已经帮公司成立了债委会,一直在协助公司处理债务问题。

6月29日,力帆股份(601777.SH)一纸“债权人向法院申请公司破产重整”的公告,将这位昔日的“国产摩托车大王”再度拉回公众视野。

公告显示,债权人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仍具有重整价值为由,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如果法院受理申请,公司将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如果公司被宣告破产,将被实施破产清算,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该消息一出,吓退一波投资者。6月30日开盘,力帆股份在竞价环节即被摁在跌停板上,开盘后打开跌停,截至收盘,跌幅超4%。

就在10天前,力帆股份还因“被吉利控股收购”的传闻而广受关注,并因此收获一个涨停,只是该传闻最终被双方否认。

资本市场的一冷一热,恰如力帆股份这些年的浮沉。最新公告显示,公司涉及诉讼(仲裁)392件,涉及金额达29.06亿元。昔日的“摩托车大王”早已风光不再,K线跳动的主导权便也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力帆实现营收74.5亿元。-甘俊 摄

56万难倒60亿市值公司?

究竟是怎样的债务纠纷,使得债权人需要向法院申请对力帆股份进行重整?

令人唏嘘的是,债权人重庆嘉利建桥灯具有限公司申请重整的理由,仅仅是因为力帆股份56万的货款逾期未能偿还。

根据公告,重庆嘉利与力帆股份签订了摩托车零部件开发协议,根据生产线耗用数量,每月底前向公司开具对应增值税发票,以一个月为期限滚动支付货款。4月耗用申请人供应的零部件结算金额为56.3万元,根据合同约定,公司应在申请人开具发票后一个月内向申请人支付货款,截至目前已逾期未付款。

一时间,市场上纷纷感慨,这家民营500强企业,如今竟然连56万的货款都逾期。

6月3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力帆股份,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只能说确实收到了法院的通知书,按照规定需要发公告。具体是怎么回事,公司还不清楚,因为对方并没有和公司沟通,直接向法院提出了申请。”

随后,记者致电债权人重庆嘉利询问货款逾期的具体情况,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

公告显示,如果法院正式受理对力帆股份的重整申请,公司将存在因重整失败而被宣告破产的风险。如果公司被宣告破产,将被实施破产清算,公司股票面临被终止上市的风险。

目前,力帆股份尚未收到法院对公司重整事项的裁定书。申请人的申请能否被法院裁定受理,公司是否进入重整程序尚存在重大不确定性。

不过,力帆股份称,公司将及时披露重整申请的相关进展情况。不论是否进入重整程序,公司将在现有基础上全力做好日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

据官方网站介绍,力帆已连续多年入选中国企业500强,且连续多年位居重庆市汽摩行业前列。2010年,力帆股份登陆A股,募集资金29亿元,是中国首家A股上市的民营乘用车企业。6月30日收盘,力帆股份报4.49元/股,跌幅4.67%,市值约58.99亿元。

力帆股份是否真的“连56万都付不起”?前述力帆股份工作人员显然对此并不认可,称“我们工资是照发的”。

但从财务状况来看,公司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

6月18日公告显示,目前公司涉及诉讼(仲裁)392件,涉及金额29.06亿元。公司坦言,存在持续亏损、负债较高、乘用车业务下降较大、大额债务逾期、大额资产被冻结、涉及诉讼(仲裁)较多、控股股东流动性短缺、募集资金无法归还等风险。

财务数据显示,2019年,力帆实现营收74.5亿元,同比下降32.35%,净利润亏损46.8亿元,同比下降1951%;今年一季度,力帆实现营收5.64亿元,同比下降74.88%,净利润亏损1.97亿元。

造车失利

曾经顶着诸多光环的“摩托车大王”,为什么会陷入濒临重整的危机?

在高额债务的背后,是力帆股份连续押注失败。从摩托车行业切入汽车行业的过程中,不论是传统乘用车,还是新能源车,抑或是大热的共享汽车,力帆股份似乎屡屡在“风口”上踏空。

在这过程中,就不得不提关键人物——力帆股份创始人尹明善。

1992年,时年54岁的尹明善创建力帆集团,主要从事摩托车的生产和销售,并将力帆送上了A股首家民营乘用车上市企业的宝座。据胡润百富榜,尹明善曾多次登上重庆首富之位。

虽然以生产摩托车起家,但尹明善始终有一个造车梦。

2006年,力帆进入乘用车行业后同时涉足通用汽油机业务,但2008年金融危机的到来,令力帆不仅摩托车出口受重创,汽车业务也受到影响。

2014年,力帆又着手生产新能源汽车。2015年,力帆控股战略投资盼达用车,后者为新能源汽车共享出行平台。新能源汽车和共享汽车,正是市场双重风口。

但造车的复杂程度和资金需求显然超出尹明善想象。也正是在2014年之后,公司净利润开始迎头下跌,2016年扣非净利润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亏损额达2.61亿元。

其间,力帆新能源还出现了骗补事件,被财政部取消新能源汽车补助资格,涉事型号的新能源车生产资格也被取消。经此事件,力帆新能源车销量暴跌,力帆品牌也遭受沉重打击。

在无力支撑新能源车业务之后,力帆股份不得不断臂求援。2018年,力帆以33亿元转让15万辆乘用车项目生产基地后,又将旗下拥有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资质的子公司以6.5亿元出售给车和家。

上述资产是力帆股份当时为数不多的优质资产,随着出售,力帆股份的造血能力进一步被削弱。

2018年,力帆股份扣非净利润亏损扩大至21.5亿元,2019年亏损额扩大至44亿元。

2017年9月,年近八旬的董事长尹明善正式卸任,将公司交给了牟刚领衔的职业经理人团队。尹明善的造车梦似乎也来到了梦醒时分。

对于力帆的兴衰,汽车行业独立分析师张翔分析称,力帆的失败,主要在于错过了汽车行业发展的黄金期。在这个行业赚钱比较容易的时候,他专注于低端车市场,主要销售市场是消费能力较低的西部地区,没有往高端发展,在汽车的手机互联、语音识别、人工智能等领域投入不足。

“力帆当前的困局有自身的原因,也有行业原因。除了汽车产品竞争力不足,运营渠道也偏弱势,导致汽车推广有难度。加上整个汽车行业自2018年出现销量下滑,对公司形成较大压力。”国海证券汽车行业首席分析师石金漫说。

而从进入汽车行业的时点来看,力帆也显得动作迟缓。同样以摩托车起家的吉利早在1997年就已进入汽车行业。

张翔回忆称,“在近两年的大型车展上,力帆汽车要么没有参加,要么参展的还是五六年前的车型。实际上,现在很多国内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差距不大了,但力帆做工明显比较差,造型模仿其他品牌,甚至没有车联网系统。在汽车行业新一轮竞争中,力帆已经失去了竞争力。”

今年5月产销快报显示,力帆的传统乘用车当月销量为322台,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48台,二者本年累计销量合计仅1347台。

债务危局待解

回到资本市场,2019年力帆股份定增项目的终止,同样宣告着发力汽车领域的计划失败。

2018年,力帆股份曾获得一笔24.8亿元的定增项目资金,原计划投向新能源汽车领域。但一年之后,力帆股份便终止了定增项目,将结余的4.49亿元募集资金用于永久补充流动资金。

眼看造车路难行,力帆股份作出了回归摩托车主业的决定。

2019年年报显示,报告期内,力帆集中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摩托车产业回归为公司的主业,以推行国四标准为契机,通过封闭运行,扩大摩托车、通机的产销量,增强公司的造血功能。

“汽车前期投入很大,鉴于多方面压力和车市总体环境不好,公司汽车业务收紧。而摩托车业务底子比较好,一直没有放弃,实现两条腿走路。”力帆股份工作人员对记者坦言。

对比两者业务数据来看,2018年,摩托车及配件收入为31.13亿元,占比28.26%;乘用车及配件收入60.17亿元,占比54.63%。2019年,前者的收入为26.49亿元,占比攀升至35.55%,后者收入为27.96亿元,占比降至37.54%。

截至今年5月,力帆摩托车累计销售17.4万台,生产17.7万台;摩托车发动机销售29.2万台,生产45.9万台。虽然较上年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

“其实对于力帆来说,回归到摩托车可能是最适合的。摩托车现在也有明显消费升级的趋势,力帆在传统优势领域深耕,比跨界做汽车要容易得多,成功的概率也大很多。”石金漫对记者说。

张翔也认为,“如果力帆把汽车业务全部剥离,专门做摩托车业务,性价比方面还是有竞争力的。摩托车在东南亚还很有市场,力帆造摩托车的经验丰富,做出口还是可以走下去。”

而当前最大的问题,实际上还是要回归到棘手的债务问题。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公司经营现金流净流出1.2亿元,货币资金余额10.61亿元,流动负债高达137.2亿元。力帆坦言,公司资金链紧张,面临严重的流动性风险,而经营方面的风险尚未形成任何有效的解决方案。

在石金漫看来,此次被申请破产重整,对力帆来讲或许算是一条退路。“一季报中,公司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85%,可能就要面临资不抵债的风险,通过债务重整至少可以让它活下来。”

记者从力帆股份工作人员处了解到,重庆市政府已经帮公司成立了债委会,一直在协助公司处理债务问题。

另一个消息是,在今年4月的力帆临时股东大会上,尹明善25岁的孙女尹安妮正式以监事的身份亮相,被外界认为将要接任力帆大权。尹明善在会上介绍,“现在企业比较困难,所以要求她回国在企业历练,帮助企业纾困。”

回归摩托车板块、注入新鲜血液、债务重整,尹明善使出的这一系列组合拳能否发挥奇效?还有待市场检验。

(作者:张赛男 编辑:张星)

张赛男

财经版记者

曾是一名宏观经济记者,现转向微观领域。专注A股上市公司、上交所监管动态。欢迎交流,邮箱zhangsn@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