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6时,中央气象台宣布解除暴雨蓝色预警。而此前中央气象台已31天连续发布暴雨预警,持续时间为近年来少见。
但这并非意味着本轮降水周期已经结束,中央气象台预计,4日起,受短波槽和低空切变线共同影响,西南地区东部、江汉、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将迎来新一轮强降雨,预计未来三天上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并伴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随着降水的持续,部分城市在今年或再次发生较严重的内涝。而此前,湖北省恩施、宜昌、荆门、黄冈、襄阳,以及重庆綦江、广西桂林阳朔等地,均出现了暴雨及洪涝灾害。
7月2日,编号“长江2020年第1号洪水”已经在长江上游形成,在新一轮强降雨的叠加背景下,城市的内涝防治显得尤为关键。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多地发生内涝灾害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根据水利部发布的2019年水情年报,2019年出现41次强降水过程,共有25省(直辖市、自治区)、615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119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为1998年以来最多。
但根据今年6月以来的降水趋势,2020年的汛情防控或依然严峻——中央气象台称,2020年汛期的雨情具有三个特点:覆盖范围广、雨量大、极端性强。
统计显示,6月全国平均降水量达110.9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2%。偏多12%是什么概念?以湖北省为例,如果把6月的降雨换算成体积水约为530亿立方米,相当于12个太湖的水全部落在湖北省。
这也造成了6月湖北省多个城市发生较为严重的内涝。6月27日上午,湖北宜昌城区两小时降水和三小时降水均达到20年一遇标准,城区部分路段受坡度影响形成局部水流冲击,有多部车辆被淹;在荆门市,暴雨导致城区多处出现内涝。6月27日16时至28日8时,荆门市消防救援支队共接到抗洪抢险警情56起,营救被困人员103人、疏散转移群众263人。
不仅是湖北,广西、重庆等地亦发生多起内涝灾害。6月22日,重庆綦江流域重庆段全线告急,重庆市水文监测总站发出了80年以来的首次洪水红色预警,綦江大部分城区在此后被淹,直至次日才逐渐退水。
6月25日,南宁市出现了强降雨过程,武鸣城区国家地面站测到的日降水量达到257.4毫米,突破1957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持续的降雨导致武鸣区主城区及部分乡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积水、内涝。
7月2日,“长江2020年第1号洪水”在长江上游形成,长江水利委员会在当日上午11时启动长江水旱灾害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而随着本轮强降水周期的持续,如何防止城市内涝,成为舆论关注焦点。但从近年来多个城市内涝发生的几率看,要有效的降低内涝的出现频率,与对市民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仍显得任重道远。
从外部讲,暴雨周期作为自然现象,不能被人为控制;从内部将,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却正在改变城市的“小气候”。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祥德曾指出,大城市对降水强度和降水量分布有影响,在都市区及其下风方向有降水强度加大、降水量增多的效应。而城市由于热岛效应,使空气层结不稳定,城市上空的空气对流发展旺盛,城区和郊区湿度差也逐渐增大,容易产生强对流天气,有利于形成对流云和对流性降水,包括各种强度的强降水和暴雨事件。
多地制订高考期间应急预案
在防治内涝方面,国内城市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海绵城市建设,同时也在尝试建立内涝预警体系。
如武汉市是基于实测内涝积水数据,通过洪水内涝模型,反推出降雨预警指标作为内涝预警指标。
即在大暴雨到来之前,将预测的内涝积水分布与城市内涝预警指标对比,及时发布相应等级的内涝积水预警信息,提醒市民注意防范,以减少内涝积水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而排水管网的建设被认为是解决城市内涝的关键方式。
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2015年上海市排水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一篇论文指出,城市内涝应该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而非仅为对排水管网的建设,而应该是“从雨水径流的产生到末端排放的全过程的控制”。
此外,还论文还认为,应该重视内涝的就地解决问题,而非将内涝从上游地区转移至下游,但也需要重视的是,下游地区在城市内涝的防控上,应该充分考虑上游地区的过境流量。
2016年,中国社科院产业布局研究室的一篇分析文章指出,根治城市内涝,需要在城市或一个区域的规划布局上就开始着手,将水利与市政设施相结合;并严格按照先地下后地上的模式进行开发;此外好包括加快对海绵城市的建设。
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因疫情而延期举行的2020年全国高考,将在7月7日-8日举行。而这又恰逢今年的汛期,如何保障高考学子的安全与考试的顺利举行,成为多个地方政府在近期着力研究部署的事项。
2006年,福建省建瓯市遭遇50年一遇的洪水,交通中断、考场被淹,高考被迫延期——经当地教育部同意,建瓯市考区2006年高考延期于6月13日至14日举行,试卷启用B卷。当年,建瓯市成了全国唯一因灾延期高考,以及最大规模使用高考B卷的地区,涉及4681名高考生。
2020年6月29日,教育部发文通知:“各地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制订中考、高考期间防汛应急处置预案,保障中考、高考平稳有序组织。”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亦注意到,目前多地已经制定出台高考期间的应急预案,以备不时之需。
(作者:李果 编辑:耿雁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