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民:亚洲是疫情后唯一坚持全球化的地区,有望在全球经济中占更大分量

郑青亭2020-07-03 21:59

过去15年,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逐渐从之前的两个产业链变成了两个半产业链:一个是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的知识业产业链”,一个是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的半个产业链”,以及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的垂直工业产...

7月3日,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原副总裁朱民在一场聚焦亚洲和中国经济展望的线上会议上说,在新冠疫情这场全球重大危机中,亚洲创造了一个奇迹,不仅很早控制住了疫情,而且正在实现经济复苏。展望未来,朱民说,亚洲有四大优势互补的板块,可以发挥重大作用。

亚洲创造了一个奇迹

朱民指出,由于疫情在亚洲较早得到控制,整个经济受损伤程度较小,经济反弹也很快。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把今年全球经济增速从-3%进一步下调到-4.9%,但整个亚洲的经济增速预计为-0.85%。

据IMF最新估算,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速预计为1%。但朱民说,“我们用我们的数据和模型估算的话,估计中国的经济增速在2%-3%左右。”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估计亚洲新兴经济体的整体增速也可以拉平,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在全世界经济大幅下降的时候,亚洲经济能够稳住,并且金融市场反弹也比较迅速。在这样一个全球重大危机中,我觉得亚洲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展望后疫情时代,朱民认为,亚太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地区。一方面,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人均收入超过3万美元以上的国家,占全球GDP的比重达到10%,可以为亚洲提供资本、技术;另一方面,这些国家都面临严重的老龄化,需要和外部合作。

除了这些发达经济体,朱民说,亚太地区还有中国这个世界增速最快的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商品消费市场——“按照我们的测算,到2025年中国商品消费市场将等同于欧洲和美国的总和”。中国是亚洲的一个很迅速的需求拉动力。

不仅有需求,朱民指出,亚洲还有动能。除了有东盟这个全世界贸易和投资最活跃的地方,还有南亚和中亚,这两个地区有18亿人口,是一个巨大人力资源池,而且是同南部非洲等同的人口结构最年轻的两大板块之一。

全球的产业链正在经历重塑

“在新冠疫情期间,当反全球化噪音出现时,其实,亚洲是唯一坚持全球化的地区。”朱民指出,当前,亚洲区域内贸易已经占到亚洲贸易总量的60%,区域内直接投资占到亚洲投资总量的66%,说明亚洲坚持多边主义,对贸易采取开放合作的态度。

在朱民看来,亚洲的四个板块——发达经济体、中国、东盟以及南亚和中亚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互通性,再加上亚洲积极拥抱多边主义,这个地区在后疫情时代会拥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未来。

与此同时,朱民也指出,亚洲经济复苏也面临着挑战。随着中美紧张局势有所上升,亚洲同样也面临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同时,亚洲的技术链和产业链也处于重组过程中。

“过去15年,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逐渐从之前的两个产业链变成了两个半产业链:一个是以德国为中心的‘欧洲的知识业产业链’,一个是以美国为中心的‘美洲的半个产业链’,以及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的垂直工业产业链’。”

朱民指出,由于技术的发展等种种因素,全球的产业链正在经历重塑。“我们发现,亚洲的经济的关联度其实是最强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讲,在全球产业链再造之时,亚洲有很好的机会可以成为一个以亚洲为中心的区域性的、更扩大更包容的团队,这对亚洲的发展,对全球的发展都有很大好处。”

展望未来,朱民表示,亚洲有望在后疫情时代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更加凸显,也将在全球政治舞台上发挥更重要的引领作用。

(作者:郑青亭 编辑:李艳霞)

郑青亭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