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大力提升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实现贸易结构平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07-04 07:00

中国应该大力提升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缩小服务贸易逆差,实现贸易结构的平衡。

音频来源:南财音频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1-5月份中国服务进出口总额18686亿元,同比下降14.6%。其中,出口7592.6亿元,下降2.3%;进口11093.4亿元,下降21.5%;贸易逆差3500.8亿元,同比减少2851.5亿元。

前5个月,中国服务贸易呈现出逆差大幅减少、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比继续提高两大亮点。

服务贸易逆差大幅减少,主要因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使得中国出国旅行的人数大幅下降,同期旅行逆差规模较去年下降391亿美元或42%。疫情影响造成的服务贸易逆差收窄一定程度上对冲了货物贸易顺差下降压力,有利于改善国际收支状况以及人民币基本面。但这种改变只是短期因素造成的,中国服务业贸易逆差问题还会长期存在,并逐步形成挑战。

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2795亿美元,进口4941亿美元,服务贸易逆差2146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国,成为与集成电路、石油并列的我国三大贸易逆差项目。自2010年后,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和服务贸易逆差就持续扩张,服务贸易的逆差主要来源于旅行、运输、知识产权使用费、保险和养老服务行业等,主要以旅行逆差为主,包括大量海外购物。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出口国,2019年服务贸易出口总额高达8467亿美元,进口5975亿美元,服务贸易顺差2492亿美元,是世界最大服务贸易顺差国。从中美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看,中国主要是旅行、运输、加工服务等,而美国主要是商业和个人服务、知识产权费、金融服务等,这三大出口服务类型规模均超过了1000亿美元。

中国的国际收支未来会面临较大的变化。中国虽然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但是,制造业规模已经到了顶峰,中国制造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更强调高质量发展,出口总额相对平稳。另一方面,中国在石油、粮食以及芯片等高端设备、零部件等方面,具有需求刚性。但是,更大的挑战是全球各大国推动“制造业回流”的趋势,一定程度或会影响到中国制造业出口。

比较典型的如年初中美达成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要求中国大量采购美国商品和服务,主要目的是在短时间内缩小中美之间的贸易逆差,实现所谓的贸易再平衡。其他国家如印度,也在发动“自力更生”运动,打造全球制造业中心。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会在未来强化各国优先采购本地商品以刺激本国经济的策略。这意味着中国商品贸易的顺差会出现趋势性缩小,如果不能同时阻止服务贸易逆差持续增长,那么,就会影响到中国的国际收支。

因此,中国应该大力提升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逐步缩小服务贸易逆差,实现贸易结构的平衡。与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竞争力相比,服务业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在中国消费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更需要转型升级。目前,我们一方面要重视巩固和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同时在软实力方面,对服务业竞争力提升也要更重视。

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并非易事,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当前,对于刚刚富裕起来的中国人而言,旅行、教育等是需求爆发期,国内旅游业在降成本、提升服务质量方面空间很大。同时,要增加旅游景区免税店的数量,将海外购物逐步转移到国内。

在知识产权费用方面,中国在逐步完善相关制度,这需要时间。在金融方面,中国海外购买保险的规模较大,随着金融开放会逐步减少逆差;在文化方面,中国是逆差大国,这应该被改变,意味着中国应继续打造软实力,提升创造力,扩大制造业本土品牌的国际化推广。

可以看出,中国在旅游业与文化输出方面具有大幅改善的空间,需要在短时间内提升服务质量和创造力;在金融领域也正在逐步开放,倒逼国内机构提升竞争力。应该不断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服务业竞争力,促进服务质量提升与创造力释放。因此,减少服务贸易逆差的根本途径,就是加大开放,逐步与国际规则接轨,最终进一步推进与国际市场一体化发展。

(编辑:欧阳觅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