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也许可以给高考“减负”

南财快评殷俊2020-07-06 16:38

又是一年高考时。今年的高考既“岁岁年年人不同”,又“年年岁岁花相似”。不同的除了换了不同的“后浪”,更因为今年高考也背负着防控疫情的重任,并因此又回到了七月。相似的是,高考仍然是数以百万考生、家长和老师的头等大事。 

当然,高考的形式一直在变化。记得当时笔者所在的县中,高三只有六个班,能上本科线的也不过三分之一左右。而现在的中学高三有几十个班,本科达线率超过50%。从数据看来,现在的竞争似乎不那么激烈了,远不是曾经说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事实是,大部分学校和家庭都没有因此更轻松,在高考上投入的资源只会多不会少。 

自然,这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上大学”容易了,但上“好大学”相对也许更难了。这说明,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增加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要。但是也要明白,这一矛盾是会持续存在的:教育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只要社会还存在竞争,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也就会具有稀缺性和竞争性。当今任何国家也都无法避免这一点,只不过这种竞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会以不同的形式体现出来。 

对于中国而言,高考仍然是相对最公平的一种选拨机制,但激烈的竞争免不了也带来一些弊端:“应试教育”的指责,课程负担过重影响身心健康,大学“严进”与“宽出”的矛盾……为此,若干年来也进行了许多改革,例如用各种方式给学生“减负”。

也许,应该思考的不是给学生减负,而是给高考“减负”,也就是让高考承担的社会功能少一些。 

高考在中国已经不仅仅是进入大学的通道。即使它不再像二三十年前那样是“农转非”、“职工变干部”的主要途径,但还是和许多“身份”、待遇结合在一起。例如,近年来一些城市的“抢人”大战,最后就变成追求本科落户率。许多公共资源的分配,如公务员招录等,也都和学历绑定。甚至高等教育还要承担保就业的功能。 

给高考“减负”,不一定减少高考的权威性、公正性。剥离了部分不必要的功能后,从而更有利于提高高考的公平、公正。也因此可以减少某些非教育因素的干扰,更好的探讨如何改进高考制度,促进教育体系的整体提升。例如,只是为了学历——本质是其背后的“待遇”——而高考的人少了,高等教育可以尝试更多元的格局,让“基础”学科更“强”,也让实用性的可以更实用。 

(作者系社会科学博士)

(作者:殷俊 编辑:李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