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在牛市中保持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

南财快评庞溟2020-07-07 17:30

今天沪指上涨0.37%,继续站稳3300点的心理点位,从技术角度,已经出现了牛市。 

其实,随着两会之后“六稳”和“六保”的政策密集落地,与全面复工复产、复商复市等各项政策相互呼应,我国经济复苏态势整体向好,经济景气整体改善。总量政策支持之外,前提结构性改革政策动力也拉抬了市场期待。6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提出,要“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这类结构性改革政策对提升市场信心和期待的作用非常大。 

可以大胆判断,中国经济已经探底,逆周期调控措施和需求释放,有助于宏观经济从今年下半年起企稳反弹。先行数据与高频数据均已确认中国经济的宏观复苏态势,政策扶持边际强化效应明显。所以我们才有了市场层面的大幅度走高,股市成交量和北向资金走势也都反映了情绪修复、估值上行的趋势。信用宽松引领经济复苏,经济缓慢上行和通胀水平缓慢回升,企业盈利状况逐步得到恢复和改善,这是市场逐步走强的主要原因。在低估值板块完成合理补涨之后,市场可能仍会回归到成长主题,而行业龙头将继续兼具成长性与确定性的优点。 

但是,无论是资金牛、情绪牛、复苏牛还是周期牛、改革牛、国运牛,对投资者来说,要真正做到买入时有信心、持有时有耐心、卖出时有决心,除了需要客观准确的自我认知和敬畏市场的谦逊心态,还需要保持必要的风险防范意识,才能避免不必要的亏损。 

在此谨列数项不确定性如下: 

其一、需求端修复的不确定性。随着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服务业经营活动和商务活动有所回复,反映扩大居民消费政策措施加快落地,消费市场继续回暖。但是,部分服务行业复苏仍然困难,文化体育娱乐和居民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仍位于临界点以下。另一方面,当前海外疫情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重启经济进程依然存在变数,给中国的外贸和外需带来较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其二、宏观政策力度及速度的不确定性。如果政策宽松和政策刺激的力度及速度不及预期,或政策传导出现堵点、难点,有可能影响宏观政策的弹性和韧性。我们认为,目前宏观政策的首要重点仍将是稳就业,减轻疫情对劳动者就业和收入的影响,保障基本民生。我们预计,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从收入和支出两端同时发力,确保民生和经济增长刚性支出的资金需求,重点通过政府信用举债形式筹集资金增加财政收入,同时继续实施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政策,精准有效地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区域、产业、行业、企业和困难群体等实现支持、让利、减负、扶持、保障、兜底,并发挥政府有效投资项目的扩需求、稳就业、保民生的积极作用,发挥财政支出引导民间消费和投资的示范效应,在扩大投资、拉动经济的同时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和引导消费。与此同时,我们预计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采用传统货币政策配搭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方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并引导市场融资成本下降,在保障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畅通的基础上将资金引导至实体经济中,支持企业投资和中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 

其三、宏观经济复苏形态的不确定性。来自就业、收入、债务、外需、供应链扰动等方面的压力,以及COVID-19在病毒特性、潜伏期、传染渠道、防控治疗、疫苗研发等诸多方面尚不为人所知的特征,为宏观经济的恢复前景带来不确定性。疫情的不确定性,可能会继续对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商业信心等造成压力,并直接影响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多措并举促进消费回升等目标。企业和个人有可能抱持谨慎态度,缩减支出,增加预防性储蓄比例,暂时抑制投资和消费的能力与意愿,甚至有可能为其行为模式带来重大变化(参见《6月国家统计局PMI数据显示景气回升,外需承压》)。 

其四、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在疫情影响下,全球需求下行和各国经济增速放缓已成定局,人口流动和经贸活动的恢复与发展,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修复与重构,国家与地区间的关系定位、紧张局势缓解及争端解决,均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熊市无底,牛市无顶,无疑为“在大家恐惧时贪婪,在大家贪婪时恐惧”的策略带来挑战。“牛市,是普通投资者亏损的主要原因。”希望本杰明·格雷厄姆在《聪明的投资者》中的这句当头棒喝,不要沦为不中听的逆耳忠言。 

 (庞溟系经济学博士,华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首席策略分析师)

(作者:庞溟 编辑:李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