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天才怪才:国内大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遴选全面启动

王峰王峰,刘名再 2020-07-09 07:00

拔尖计划2.0在人才选择上要把握4个字:选、寻、留、创。“选,要选出天才、鬼才。寻,要寻找偏才和怪才。留,要给天才、鬼才留成长的空间。创,要给偏才、怪才创机会。”

今年高考报名考生在今秋录取入学完毕后,其中的1万人将得到“精英中的精英”般的培养待遇。

他们经过层层选拔后,将进入名校中的“特区”学习和生活,比如北京大学元培学院、上海交通大学致远学院,他们将接受来自院士、学术大师的直接指导,以及国际化的课程方案。这一切得益于一项名为“拔尖计划2.0”的雄伟计划。

2009年,为了回应“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钱学森之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简称“拔尖计划”)启动,在20所知名大学的5个基础学科选拔、培养有研究天赋的本科生。2018年,拔尖计划实行10周年之际,拔尖计划升级为拔尖计划2.0,覆盖学科扩大至17个,计划3年内在国内遴选260个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近日举行的2020年全国高教处长会透露,拔尖计划2.0基地遴选已启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有省份已向教育部提交了申报名单。过去10年,拔尖计划培养了约1万名优秀学子,而今后,拔尖计划2.0每年培养的学生人数就在万人左右。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近日举行的拔尖计划2.0 基地遴选工作会议上表示,拔尖计划2.0在人才选择上要把握4个字:选、寻、留、创。“选,要选出天才、鬼才。寻,要寻找偏才和怪才。留,要给天才、鬼才留成长的空间。创,要给偏才、怪才创机会。”

今年高考报名考生在今秋录取入学完毕后,其中的1万人将得到“精英中的精英”般的培养待遇。-IC photo

从1.0到2.0

拔尖计划实行10年,取得了作为一项人才培养试验的预期效果。

官方信息显示,拔尖计划在北大、清华、复旦、浙大等20所名校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5个学科培养了1万名本科生,目前有6647人毕业。他们之中,98%继续攻读研究生,32%进入世界前50名学科深造,118人进入世界相关学科排名第一的高校深造,40人已获得世界一流大学教职。

拔尖计划2.0扩充了12个学科,其中理科包括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文科包括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医学包括基础医学。

同时,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将从此前的80个扩充到260个,2019年-2021年分别遴选100、85、75个。

吴岩在上述基地遴选工作会议上指出,拔尖计划2.0“只唯水平、不唯身份”,强调中央高校重视综合优势,地方高校重视特色优势。

但相关文件规定,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每所学校申报基地数不得超过6个;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不得超过2个;其他高校不得超过1个。

各高校极为重视申报工作。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郑庆华在校内评审会上指出,“申报工作关乎西安交通大学能否在建校第三个甲子继续保持在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方阵,能否在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中留有自己的声音和地位”。

书院制精英培养

值得注意的是,多名入选拔尖计划2.0的学生介绍,自己之所以选择加入计划,主要是想摆脱选专业的烦恼。

“选择元培学院是因为我对具体的专业不是特别了解,希望有一个比较宽的平台去了解。”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大二学生李植(化名)说,他目前就读PPE(政治经济哲学)方向。

“高考后选什么专业还没有最后确定,元培学院的制度能提供更多的体验和灵活选择的机会,所以直接填报了元培学院作为第一志愿。”北京大学元培学院大四学生刘炳凡(化名)说,他目前就读信息科学与技术方向。

他们甚至并不认同自己的精英,或者未来精英的身份。“我知道这是一个精英学院,但我并不是因为想成为精英才来这里的。”西部地区一所“双一流”大学化学专业的拔尖计划学生王彦(化名)说。

这些学生入选拔尖计划2.0,有的是高考时直接填报了相关志愿,有的是入学后经过二次选拔入围。今后的人才选拔,还将结合强基计划和中学生英才计划。

强基计划今年在36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中实行,计划招生约5000人,其中高考成绩占85%,高校考核成绩占15%,更有利于在某个学科有专长的学生脱颖而出。

中学生英才计划2013年启动,在20所知名大学和15个试点省市的知名高中之间实行,旨在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具有创新潜质的中学生走进大学,在著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科学研究项目。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已累计培养3065名优秀中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考入了国内外知名大学。

对他们的培养确实是精英式的。比如清华大学学堂计划中,数学班的首席教授为数学家丘成桐,人工智能班的首席教授为“图灵奖”获得者姚期智。

入选学生承受着比其他学生更重的学业。王彦介绍,他们需要做更多的作业、实验,修够更多的学分。“线性代数这门课大一就开始学,而别的学院是从大二开始,有的课程给我们安排了96学时,但其他学院就只有72学时。”

吴岩介绍,书院制、导师制、学分制是拔尖计划2.0重要的培养机制。4月15日,清华大学召开的教学会议透露,清华大学将新成立5所书院,在做好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在某一专业领域的志趣,为国家需要的关键领域培养拔尖人才。

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是现代书院制的典型代表,学生们平时分散在各院系上课,但集中住宿。

“平时会接触到很多和自己不同学科的同学。如果选了非本院开设的专业,需要更主动地接触这个院系的老师和同学,共同学习和竞争的氛围没有那么强。但我觉得多接触不同学科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人,对开拓视野和思维有好处。”刘炳凡说。

“我们住在同一个楼,元培学院有自己专门的地下室和其他设施,它们构成了我们生活上一个重要的活动空间,使我们增加了彼此之间的熟悉度,在内部形成了一种亲密感。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同学们因专业不同导致兴趣不同的缺陷。”李植说。

从名校到地方高校

为什么拔尖计划2.0不再是顶级名校的“专利”?这是因为天才,尤其是偏才、怪才并不一定都考入了名校,而非名校由于历史传统等原因,个别学科也有较高的教育质量。

湖南省教育厅向教育部申报了4个省属高校基地,其中湖南师范大学2个,湘潭大学、南华大学各1个。

湘潭大学的数学学科有较好的人才培养传统。2014年,湘潭大学开始招收数学类韶峰班。3届59名毕业生中,有51名学生进入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深造,升学率超过86%。

南华大学是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的一所并不知名的大学,但却开设国内唯一的核安全学科。该校的核物理拔尖学生培养基地被湖南省向教育部申报。

云南省则向教育部申报了云南财经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民族大学3个基地,特色专业涉及经济学、中医学、少数民族语言学等。

但相比于名校,非名校的拔尖基地一个明显劣势是国际交流资源不足。湘潭大学网站上公布的国际合作项目中,并没有数学及相关学科,数学及计算科学学院网站信息显示,该校与北京大学有固定学术交流,但没有提及国际名校。

相比之下,北京大学元培学院的国际交流项目多得让人眼花缭乱,仅学院网站上2019年10月以后发布的招募项目,涉及的国际名校就包括早稻田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华盛顿大学、伯克利大学、首尔国立大学、东京大学等。

王彦对记者表示,他的学校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聘请了一名教授开设有机化学课,每年的“国际课程周”还会请国外访问学者开设几周的英文课程,但对于化学专业学生来说,进入国际一流实验室才是最快提升科研能力的捷径。

该校已经与两所美国大学、两所英国大学、一所澳大利亚大学达成了交流项目,但王彦觉得,“这些还不是国际一流名校”。

今年全球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美国对国内留学生的不友好政策,也给拔尖计划2.0学生的国际交流带来了难度。

“我在疫情暴发前,就由于其他原因把出国交流从明年春季转到了明年秋季。我也的确有出国留学的打算,但最近的国际形势比较复杂,如果美国不友好的政策持续下去,我就不会考虑到美国进行长期留学了。”李植说。

(作者:王峰,刘名再 编辑:包芳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