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和皇帝PK谁奏章批得好,AI助力博物馆“活”起来

卜羽勤2020-07-10 15:43

1862690件故宫藏品全部网上可查;《清明上河图》814个人物,29条大船,河水、柳树全都动起来;电子梭子织绣;千万人次看“紫禁城的初雪”……近年来,故宫通过人工智能不断传播博物馆文化,让博物馆走进千家万户。

7月10日,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在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上介绍,人工智能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里面有很多的应用,比如我们展厅的温湿度、城墙沉降的监测、白蚁的监测、古建筑病害的监测、观众流量的监测、大气环境的监测、防雷测试、防火防范测试。

“今天人工智能对于博物馆来说是还是一个新的事物,但是它快速的走进千家万户,走进人们社会生活,博物馆也要不断改变。”单霁翔举例道,过去人们排队买票,今天人们可以在家预约。过去人们走进故宫博物院需要听讲解,但是今天人们可以通过VR、通过虚拟现实(AR)技术来更多的了解,随时走在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够了解博物馆的信息。尤其是去年年初建立“5G故宫”,希望人们走进故宫博物院能随时了解更多信息。

“当一些古建筑在修缮的时候人们走不进去,为了弥补这些遗憾我们会做成数字体验展。”单霁翔说,比如养心殿今年在修缮,人们走不进去,但是人们可以走进“数字养心殿”,感受会不同,他可以坐在皇帝的宝座上自己批批奏折,自己盖个印,机器还会告诉你,你批得好还是皇帝批得好。在这里你可以和大臣来互动,这排大臣都特别会聊天,每个大臣都会说500多句话,你说什么都会给你积极的应答,叫你心花怒放。

通过人工智能如何让博物馆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单霁翔认为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课题。现在要满足人们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环境下能够随时地参观博物馆、了解博物馆信息的需求,就需要(博物馆)改变传统说教式的方法,和观众保持一个互动的、相互平等的态度,根据大家的需求和提问来呈现博物馆藏品、博物馆展览、博物馆古建筑的魅力。

因而,“这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基础工作,不断跟踪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的前沿,根据广大民众、广大观众的社会需要来进行研发,这样才能不断地推出适合他们这些年轻人、适合普通民众他们能够接受的这样一些传播方式,使更多人通过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人工智能,能够了解深藏在博物馆的这些文化资源。”单霁翔强调。

(作者:卜羽勤 编辑:耿雁冰)

卜羽勤

政经版记者

简介:常驻上海,关注宏观经济、财税政策和区域发展,欢迎交流或爆料。邮箱:buyq@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