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大公司近水楼台之利?深圳73.1%大学毕业生已落实就业去向

王帆2020-07-17 07:00

对于深圳市外生源的大学生而言,为什么选择去特区读大学?很多人给出的一个答案是毕业后就业机会多,发展空间大。

今年,在疫情影响下,深圳的大学生就业情况如何?

根据深圳市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全市2020届高校毕业生近2.83万人,截至目前,全市高校毕业生已落实就业去向(含已签约、升学、申请留学)的共2.07万人,占毕业生比例73.1%,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深圳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开足火力全方位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拓宽其就业渠道,提升其就业能力。”

根据北京、武汉等高教大市披露的数据,两市2020届应届高校毕业生分别约为24万人和31.7万人。相比之下,深圳的毕业生人数较少,而且身处大公司云集之城,这意味他们更靠近丰富的就业资源。但另一方面,因为深圳的城市吸引力,本地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全国乃至海外学生的竞争。2017年和2018年,深圳接收的高校毕业生均超过了10万人,数倍于本市毕业生的数量。

深圳高校就业率稳定

7月1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0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受疫情影响,今年高校毕业生招聘需求下降,求职面试都受到一定限制。劳动力调查数据显示,6月全国20-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主要是新毕业大学生)调查失业率达到19.3%,比5月上升2.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上升3.9个百分点。

相比之下,深圳几所高校披露出来的情况更理想一些。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早在5月31日就举办了202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校长徐扬生在典礼上介绍,约84%的毕业生将到世界知名大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约16%的毕业生选择就业,获得了包括华为、微软中国、阿里巴巴、腾讯等公司的录用通知,平均起点年薪超过前几届毕业生。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了解到,来自经管学院国际商务专业的毕业生漆天曾收到腾讯、滴滴、快手等公司的录用通知,人文社科学院翻译专业的王婷婷将执教于深圳龙华区第三实验学校,理工学院统计学专业的黄志伟将担任天猫快速消费品事业部产品经理。

南方科技大学在7月5日的毕业典礼中披露,截至6月28日,学校933名2020届本科毕业生中,已获升学就业录取(用)通知的毕业生约93%。其中,超六成毕业生选择升学深造,约三成选择就业。选择就业的毕业生中,近八成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其中90%留在了深圳。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南方科技大学代表的是深圳合作办学高校以及公办创新型大学,毕业生人数相对较少,并且选择深造的学生占了较大份额。相比之下,深圳大学的就业情况或许更具普遍性。

7月6日,深圳大学校长李清泉在毕业典礼上介绍,在各方共同努力下,今年就业率相比去年同期没有出现大的下滑。其中,今年毕业的研究生数量2334人,人数创新高,就业情况总体平稳,截至7月1日,综合就业率79.6%,与往年同期基本持平。从薪酬看,毕业研究生平均月薪为9389元。

本地大学生就业有优势

对于深圳的大学生而言,身处经济实力强、大公司云集的城市,就业时他们是否因此享受到更大的优势?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会计学专业2020届本科毕业生刘琛(化名),曾在毗邻学校的腾讯实习,她找工作的范围涵盖了互联网、房地产、银行、保险等领域,最终拿到了来自中国银行、平安银行等几家企业的4个录用通知。

刘琛向记者介绍,本地学生在实习的时候确实有地理位置方面的优势,至于正式找工作,一般大公司会在多个城市设置招聘安排,在深圳读大学并不会成为应聘时的加分项。“比如有人问我,深大的学生是不是很容易进腾讯、华为?我自己并没有感受到。”

一位IT从业者也向记者表示,很多深圳企业在招聘时对本地的大学生并不会有特殊的照顾,但来自企业的社会活动、实习机会等,以及大学生由此拓宽的眼界、积累的经验,足以成为城市对高校的“滋养”。

李清泉则在一次访谈中表示,深大学生在学校就参加各种创新创业活动,毕业以后又到学校周边继续开展创业活动,形成一个生态圈。这个生态圈一方面发挥校内资源的整合投入作用,另一方面又整合校外特别是校友资源,形成了相对比较完整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大四毕业生麟飞,正是这种生态圈的受益者。他和几位同学在毕业前创办了一家文化传媒公司,目前他们的业务以及融资主要来自于校友企业。

麟飞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创业过程中学院给予了他们很多帮助,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协助对接校友企业,这很大程度解决了大公司对校园创业团队的信任问题。

今年,深圳相关政府部门也展开了一系列促就业活动,包括促进国资国企招聘重点向毕业生倾斜、面向高校毕业生群体举办专场网络招聘活动等。在疫情影响下,经济活跃度高的城市,或许也意味着有更大的就业机会挖潜空间。

以深圳的城市能量,它所需要消化的远不止是本地学生就业,同时还必须吸纳更多的外来人才。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深圳本土的人才培养还远远不够,也是为何深圳近年来持续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原因。

深圳一家快速发展的中型软件公司招聘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他所在的公司一般每年会去长沙、武汉等城市开校园宣讲会,因为这些城市的理工科毕业生多,招聘更精准更有效率。

“期待着有一天,我们在深圳就能够招到足够多的工程师。”这位招聘负责人说。

(作者:王帆 编辑:李博)

王帆

政经版记者

关注教育、人口、城市竞争力,深耕深圳及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政经新闻。欢迎交流,个人微信:wangfan259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