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安徽滁州古河镇连夜抢修漫堤,水淹至居民胸口有商户预估损失20万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卜羽勤,实习生张云亚 滁州报道
2020-07-21 15:34

目前受灾地区仍处于停水停电状态,一些居民“煮饭要去马鞍山”。

7月21日中午,安徽省滁州市全椒县古河镇仍在抢修因河水持续上涨出现的漫堤。

(漫堤区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卜羽勤摄)

7月20日,全椒县古河大桥鸿运码头超保证水位80多公分,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古河镇原有城防体系不够健全,尽管此前已经做了准备,但持续上涨的河水还是导致出现400米漫堤。解放军、民兵和村镇干部200多人经过一天一夜的抢险封堵后,缺口已经缩小不到20米。

(挖掘机向漫堤投入石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卜羽勤摄)

目前救援人员正使用挖掘机将3吨重的混凝土块投入缺口。由于镇上通往漫堤地区的主路被淹,最深处一米多深,相关抢险设施难以运送至现场。另一侧的古河大桥也难以承载重型机械,镇上仍在想办法破出一条救援之路。

(抢险现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卜羽勤摄)

最深淹至成年男性胸口处

7月21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来到古河镇,现场积水仍未退去,只能靠蓝天救援队的搜救船和挖掘机载人和物资进出。

(古河镇被淹区域。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卜羽勤摄)

蓝天救援队成员对21记者介绍,他们19日来到古河镇,对受灾地区进行搜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跟随搜救人员乘船前行,可以看到沿街商户已经撤离,一层店面被淹过半。

(古河镇主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卜羽勤摄)

家住古河镇上的滕先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暴雨来袭时,他和妻子被困家中,搜救人员用吊车将他二人救出并安置在设在小学的安置点。“最严重的时候淹到我胸口处,有1.5米深”,滕先生比划着被淹的高度。

主路被淹后,沿街商铺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失,现场还能看到有商户在抢救木材等财物。

(商户在抢救木材等财物。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卜羽勤摄)

除了解放军、民兵和村镇干部在组织抢险,村民也在积极组织自救。

21日上午,有村民扛着单人小船从镇上回来,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他刚去镇上,自行划船把受困的父母解救并送往暂时安全的亲戚家。

(村民扛小船救困在房里的父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卜羽勤摄)

目前受灾地区仍处于停水停电状态,一些暂未撤离、影响较轻的居民则是选择过桥去亲戚朋友家煮好饭再带回来吃。“煮饭要去马鞍山”,有居民笑称。

有商户损失二三十万

坐船穿过主路,古河大桥映入眼帘。因连日持续降雨,滁河上游水位陡涨,古河大桥已于7月18日零时起予以封闭。

古河大桥横跨滁河,连接马鞍山和滁州两市。此次漫堤出现地区位于滁州这侧的南大街。

(抢险现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卜羽勤摄)

南大街商户居多,此轮洪涝灾害受损严重。

郑先生开了一家母婴用品店,仓库设在南大街,里面的物资已经泡了两天。21日上午,他和父母三人从镇上趟水过来抢救物资。货架、设备和尿不湿等产品全部泡汤了,他预估损失将近二三十万。

(成林母婴店受损情况。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卜羽勤摄)

古河这边此前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洪涝灾害,居民普遍应对不足。 对于仓库的物资,郑先生今年也没有购买保险,损失或需要全部自行承担。目前古河镇仍在对漫堤进行抢险,以生命安全为第一位。

到7月21日中午,漫堤缺口已缩小至20米左右。救援人员正使用挖掘机将3吨重的混凝土块投入缺口。由于镇上通往漫堤地区的主路被淹,最深处一米多深,相关抢险设施难以运送至现场。另一侧的古河大桥也难以承载重型机械,镇上仍在想办法破出一条救援之路。

排水清库容应对未来强降水

7月21日,安徽省滁州市应急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奚学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此轮汛情期间,全椒的防汛压力主要来源于三水叠加的影响。

哪三水?一是长江水位持续偏高,长江南京段水位最高达到10.31米;二是客水。这主要是来自滁河上游、合肥地区的雨水;三是全椒县的降雨量,平均都在124毫米,属于大暴雨量的大面积汇水,所以防汛形势更加严峻。

据了解,滁州上一轮的强降水已经结束,水位也在下降。20号中午12点半左右,襄河口闸达到14.76米的最高水位,之后水位慢慢回落。截至21日9时,实时水位为14.47米,降了接近30公分。

(实时水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卜羽勤摄)

根据测算,奚学军表示,全椒区域以每小时将近300立方向长江排水。如果再有两天的时间,全椒县境内的水位就会迅速下降。以襄河口闸为代表的闸区水位也会快速下降,这将给全椒带来更充裕的时间和更多的库容,迎战未来的强降雨发生过程。

但要注意的是,24-25日,全椒县将迎来又一场集中降水。防汛压力不容忽视。

(全椒县天气预报。图据:墨迹天气)

为应对下一阶段的汛情,奚学军介绍目前应急管理部门正在进行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水位还持续偏高,土堤长时间高水位浸泡可能会产生散筋、管涌、滑坡、塌陷等问题,需要安排人员密切排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安全;另一方面还要查灾、核灾、救灾。人员虽然转移了,但还要让他们喝上干净的水、穿上干净的衣服、有病能治、能够吃饱饭。既要搞好抗洪又要做好救灾,两方面工作都要做。

(作者:卜羽勤,实习生张云亚 编辑:周上祺,剪辑王博)

卜羽勤

政经版记者

常驻上海,关注宏观经济、财税政策和区域发展,欢迎交流或爆料。邮箱:buyq@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