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养老金融主题论坛成功举办!王忠民、蔡涛、甘为民、窦玉明、李少杰热议养老问题(演讲实录)

汤懿兰汤懿兰,实习生詹雅琦2020-07-22 20:30

7月22日上午,由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资管研究院、21大学主办的2020年养老金融主题论坛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是“第三支柱时代的金融机遇”,原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浦发银行资产管理部总...

7月22日上午,由21世纪经济报道、21世纪资管研究院、21大学主办的2020年养老金融主题论坛成功举办,本届论坛主题是“第三支柱时代的金融机遇”,原社保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浦发银行资产管理部总经理蔡涛、中欧基金董事长窦玉明、平安养老险党委书记、董事长兼CEO甘为民、富达国际中国区董事总经理李少杰出席论坛。

王忠民表示,要把第三支柱做成真正的第三支柱。他认为养老金融的三个关键点:第一钱从哪归集?第二归集后用什么制度来建设? 第三怎样把服务、机构和产品连接起来?第三支柱的问题的核心是:账户模糊! 个人账户占职工工资总额的8%,目前由个人缴纳,但社会统筹账户占20%。王忠民建议把这8%和20%放在现收现付当中,而不是让第三支柱作为积累制的形式去积累投资。

蔡涛表示,银行可以为养老金融服务添砖加瓦,目前市场上个人养老理财产品的特点:第一,投资期限长。目前已经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平均期限都在一年以上;第二,以绝对收益为投资的目标。银行的养老理财产品在投资策略上还是采取了稳健的投资风格,追求绝对收益的目标;第三,采取多元资产组合配置。通过分散化投资,控制单一资产种类和占比;差异化投资,分散投资风险,兼顾客户资金流动性的需求;第四,流动性上灵活的安排,其中包括按季、按半年、按年的分红,定期赎回条款。

窦玉明表示,养老投资不光是老年人的事情,年轻人也要早做准备!基金行业和其他的机构比起来,股票投资上积累的经验是最丰富的。所以除养老目标基金之外,底层的股票资产也很重要且未来能够给养老金用。养老目标基金相当于是一个最简单、一站式的养老工具,不是一个基金产品,而是基金公司提供的最简单的资产配置工具,一站式解决。银行保险跟基金公司之间既竞争又合作,我认为银行银行最大的优势在于客户端,即对客户最了解。而保险公司在应对小概率风险事件的大额给付能力。这个是银行和基金比较难以做到的。

甘为民表示,养老险公司在第三支柱的布局比较早,已建立起涵盖养老保险、养老财富管理等多个系列的产品体系。真正的第三支柱,它有两个特点,第一,得有税收优惠。第二个是期限很长,退休领取。养老金融,除了第三支柱,第一支柱第二支柱方面也应该有机会参与。 银行、保险、养老金公司、基金公司应携手为生态建设更好地发挥作用:第一,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 第二,合作建立一个统一的养老金融产品研发平台;第三,实现部分数据共享,对客户进行精准画像,提供更精准的投资金融产品。关于税延,他建议从10%税率降到3%,同时把个人购买税延保险产品金额的上限扩大到3000块钱。甘为民表示“我做了一个调研,调查中的中产阶级都愿意购买。那么具体能扩大多少人群,我大概算了一个账,大概在2000万到3000万。也就是说,如果这样大量的人群参与,那么10年累积的资金将是5万亿”。

李少杰表示,顶层设计以及投资者教育非常重要,年轻人要提前做好规划,市场应唤起大家对于养老的意识:得现在开始储蓄了!在海外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发展的非常好。美国非常特别,第三支柱也发展非常好,所以美国的养老体系算是比较健全和发达。关于养老方案,我们特别推崇目标基金,简单、动态配置的投资方案,配合购买投资者的年龄,做一个简单的资产配置,透过后面专业的投研团队,帮投资者在不同的时候做资产配置,达到长期养老的目标。

五位嘉宾观点鲜明,现场讨论激烈,以下为演讲实录:

1. 近两年来,从政策到市场,养老金融成为越来越热的话题,各类型金融机构争相布局,如何解读这一背景和现象?90后已布入而立之年,不少人已经开始做养老的规划,养老的钱究竟从哪里来?我们每一个人从什么时候要开始做养老金融的规划?

王忠民:很高兴跟大家一起探讨养老金融这个话题。我们过去把从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积累起来的养老(金)放在一个积累制和现收现付制的两个(体制里),我们更多的是把养老的钱用现收现付的形式(进行管理),所以就表现为现在缴纳(养老金)的人就是现在要使用养老(金)的人。

而今年因为疫情要用钱的老龄人口也会增加。而且随着过去20年我们每一年支出都在提高的,比如说在最近的5年每年提高6%的支出,再往前10年时间每年提高10%。特别是疫情严重后,随着通货膨胀,我们还在提高支出,造成了用钱的比例和政策尺度在迅速提升,来钱的比例在迅速减少。

养老金融的第二个环节的问题是账户,如果是第一支柱,我们对社会统筹账户应该给予什么样的社会免税、延税、管理托管、后台的结清算和资金的管理,投资的管理运营是什么样的政策?如果我们要改变提升为第二支柱应该怎么做,最关键的问题还是:在发达国家当中第三支柱占的比重比较大,而我们今天的第三支柱几乎是很小的比例。

第三支柱的钱从哪归集来?应该以什么样的账户的免税逻辑,以什么样的投资收益的延税逻辑,什么样的投资管理?这一整套的在账户当中分的不清,社会政策针对这些账户给出的政策制度框架相对模糊,以至于我们现在把全部的压力都集中在第一支柱当中,而第二支柱规模比较小,第三支柱还处在一个起步和酝酿的阶段。  

社保基金作为储备性的养老金,我们得到最大的好处是把原来中央财政和国有资产积累的这些钱作为储备,而且国务院给养老社会保障是直接免税的。展开投资后,社保基金的资产配置可以在全金融市场资本市场当中,股票、债权、新兴的一些私募股权基金,甚至可以直接投资公司股权。我以审慎人管理的角度,去把这些养老金放到市场当中,充分地选择最好的金融投资对象,进而保证回报。

概括来说,养老金融分三个节点,第一个节点是钱从哪归集?第二个节点是归结到这个账户当中,用什么制度进行建设和运行最好的社会制度? 第三个是怎么样把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服务和机构和产品连接从而带来最好的回报。

2. 在各类金融机构中,银行对养老金融的介入相对较晚,目前不少银行都陆续推出了养老产品,银行的养老产品的发展情况,产品结构、期限设置、流动性安排等方面是怎样的?相比于其他理财产品有何特点?金融机构在做养老理财布局时,应该有什么样的理念?

蔡涛: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养老金融服务市场应该蕴含着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原来我们国家的养老主要依靠第一支柱;第二支柱也刚刚在建立,第三支柱其实还是一个开始。相比较而言,目前银行理财在服务个人养老金融领域整体介入比较晚,缺乏成体系的一些规划设计。

那么相对常规的理财而言,个人养老理财产品有这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投资期限比我们原来的产品要长。目前已经发行的养老理财产品平均期限都在一年以上,最长的期限达5年。虽然和国外一些长达20年的产品相比还是有改进的空间,但现在能够发5年期的产品,已经是养老理财非常重要的突破。

第二个特点是以绝对收益为投资的目标。银行的养老理财产品在投资策略上还是采取了市场广泛认可的、稳健的投资风格,追求绝对收益的目标,通过制定一些科学、合理、成熟、动态的资产配置策略,适度承担股票、债券等资产价格波动的市场风险。

第三个,也是银行理财的一个特点,采取多元资产组合的配置。银行理财应该是在债券、股票,这些标准化资产以及非标准化资产,包括一些衍生品领域里面,拥有全渠道全品种投资能力的优势。通过分散化的投资,适当控制单一资产种类和占比;通过差异化投资,分散投资风险,并且能兼顾客户资金的流动性的需求。

第四个方面是流动性上灵活的安排,因为养老产品的期限比较长,我们在设计上会增加一些流动性的便利,包括按季、按半年、按年的分红,还有一些定期的赎回条款。这几个方面都和我们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有一些不同的特点。

3. 平安养老在第三支柱上有什么样的布局?尤其是在目前低利率的环境下,投资策略有什么样的特点?

甘为民:其实我们养老险公司在第三支柱的布局上应该是比较早的,建立起了涵盖养老保险、养老财富管理等多个系列的这种产品体系。

什么是第三支柱?我以为真正的第三支柱,从严谨的角度讲,它有两个特点,第一个得有税收优惠。第二个是期限很长,长到什么程度,我认为应该是退休领取。如果买的人只有40岁,哪怕这个产品他买了10年,其实他才50岁,这50岁还没到退休(年龄)。所以我认为真正的第三支柱应该要具备这两个条件。  

4. 中欧基金在过去大概两年的时间,目标基金发行的情况如何?在投资者的接受度上是不是有足够的认知?

窦玉明:谈到基金在养老这块所做的准备,从现在整个进展来讲的话,发展还比较顺利。养老目标基金整个发行数量有60多只,规模超过300亿人民币。中欧做了三只养老目标基金,整个规模接近20亿,比较让人欣慰。目前来讲,基金公司发行这些养老目标基金,全部实现了正回报。   

不管是全球的实践来讲,刚才谈到全球的养老金的时间,还有中国的时间来讲都非常的清楚,如果想长期回报,且有更高的回报,必须要让股票的比例上去。以社保基金为例,社保基金它的回报率过去20年的回报,平均年化回报超过8%。如果以基金行业为例,权益基金、权益投资上应该是算最充分。过去20年的年化回报,统计来讲的话,10%以上,甚至有的说可以到15%,我们有些优秀的基金经理可以做到年化18%,甚至20%,我们保守一点看就占10%。如果你选择长期投资年化10%和如果你投资在固定收益类的4%一年,长期的差异很大。

基金行业和其他的机构比起来,股票投资上积累的经验是最丰富的。所以基金公司做的准备中,除了养老目标基金之外,我们底层的股票资产是特别大的一块,未来是能够给养老金用的。

我们有三个层面,第一个是底层资产,相对做的股票债券投资是比较完善的。第二层是养老目标基金,养老目标基金是什么呢?它相当于一个最简单、一站式的养老工具。所以它不是一个基金产品,而是基金公司提供的最简单的资产配置工具,一站式解决。如果再想复杂一点,如果个人希望有定制化的养老方案,可以选用投资顾问的服务。

5. 金融机构布局养老理财时,应该有什么样的理念?富达发展养老理财的产品体系是怎么样的?投资者是以固收为主,还是会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投资策略?投资者是不是有一个接受的过程?

李少杰:我从需求端来思考这个问题,虽然富达国际也是一个以投资为核心战略的基金公司,但其实我们花很多时间研究为什么投资者会买某一些产品?我们怎么能够引领投资者了解我们的这些投资理念?

规划是一个很核心的问题,尤其对年轻而言,他们知道养老的意思,但是他们不知道存多少钱,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所以我们在全球开发了全球养老的法则,今年9月我们也会发布国内的一些算法。其实是为了唤起大家对于养老的意识:知道得现在开始储蓄了。

最后,关于养老方案,我们特别推崇目标基金,简单、动态配置的投资方案,配合购买投资者的年龄,做一个简单的资产配置,那么透过后面比较专业的投研团队,帮投资者在不同的时候做资产配置,达到长期养老的目标。

6. 富达目前在美国的养老个人第三支柱这一块的产品布局如何?

李少杰:富达国际在英国、日本、香港地区都有养老业务,一个健全的养老体系它应该是非常强壮的,再加上第三支柱的辅助。在海外大部分的经验,我们看到都是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发展的非常好。美国非常特别,第三支柱也发展非常好。所以美国的养老体系算是比较健全,也比较发达。

7. 如何看待未来养老金融的竞争与合作格局?不同机构之间有哪些合作的机会?各自有何种不同的优势定位?如何扬长避短差异化竞争?这片蓝海中怎么一起游泳?

蔡涛:其实对银行理财来讲,我们涉足养老金融领域也只是刚刚起步,银行理财和各个公募基金、养老机构,应该有几个方面的合作点。机构之间优势是互补的,从银行来讲,有客户的优势,资金的优势,客群的优势,还有在信用风险的控制,在流动性风险的管理上面的优势。对于公募基金来讲,他们在养老产品的设计,资产的配置,特别是在权益投资的领域,都有特长。这些恰恰是银行理财在布局养老金融领域里面缺乏的,我们不同机构之间可以合作发行一些产品,为银行理财更好的参与养老金融奠定基础。

从我们目前发行的养老产品来看,我们固收、权益、非标都有配置。其中权益部分的投资能力,投研的体系还在建设,所以经常通过配置公募基金组合来达到我们投资权益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和这些权益投资能力比较强的公募基金、养老机构进行合作,发行养老理财产品。

最后我觉得在人口老龄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养老理财,特别是第三支柱这一块的产品发行,蕴含着非常大的空间,这是一片蓝海!我们各个机构加强合作,能够更好地为我们的客户做好养老服务,我觉得未来会有更多的合作空间。

甘为民:我初步地梳理了一下,我们养老险公司,它的优势有几个,第一:大力资产配置和相应的投资能力。养老险公司在股票、股权,以及债券,还有非标,基础设施这些方面有良好的投资能力,尤其是我们大类资产配置的能力,应该说是社会公认的。

第二个,其实保险公司,养老金公司,实际上还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优势:长久期基金的管理经验。我们这些寿险公司,产品都是10年,20年甚至30年。

第三个,保险公司具有非常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监管对我们既有资产负债管理的要求,也有偿付能力管理的要求。我们的风险管理体系非常健全。

银行保险、养老金公司,还有我们的基金公司,其实各自都有优势,我们怎么在构建养老金融这样一个良好的生态中发挥各自的作用?为生态建设更好地发挥作用,第一:我们相互之间一定要学习借鉴,取长补短; 第二,通过我们大家的合作,建立一个统一的养老金融产品研发平台;第三,通过我们的合作和整合,在符合监管的要求下,实现一些数据上的共享,可以对客户进行精准的画像,为客户提供更精准的投资金融产品。

8. 银行理财跟基金公司之间,产品差异是怎么样的?如何既竞争又合作?

窦玉明:我认为我们之间关系:合作远远大于竞争。

因为整个金融市场,养老的金融资产管理未来是几十万亿的大市场,机会非常多。而我们这些机构相互之间的差异较大,所以应该说共同取长补短,建一个生态是非常有机会的。

我认为银行最强的是在客户端,即对客户的了解。如果由银行来为客户提供整体的方案,我觉得不管是基金和保险代替起来都是比较难的,这是银行最大的优势,但是银行其他方面也都做得很好:信用、风险等等。

保险也有很多优势,长期的资金的管理等等。但是有一点我认为也是属于谁都不可以替代的,就是保险公司在应对小概率风险事件的大额给付能力。这个是银行和基金比较难以做到的。

银行理财子公司和基金公司我认为有合作,有竞争,未来对投资者是好的。

9、目前金融市场上养老产品已经开始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请评价一下当前的这一形势,对于解决养老问题能起到怎样的作用?未来进一步发展政策层面可能会有哪些支持和鼓励措施?应对老龄化的问题,在市场投资者教育以及相关的政策上,支持和发展第三支柱有什么样的建议?

王忠民:实际上我们会发现第三支柱,如果一个人从开始就叫第三支柱,要完成40年甚至更长。在我们金融服务当中现在是第三支柱的账户管理体系相对弱,所以我们从金融机构的角度给他提供了久期服务,给他提供资产配置的服务,但是由于定位和社会政策不清晰,达到的目标结果就不够。

第三支柱的问题核心是:我们第三支柱的账户是模糊的。实际上,在进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时候,是设计了第三支柱。现在我们的名字叫个人账户,我们翻译跟国外的是一样的,individual retirement,但是个人账户占职工工资总额的8%,是由你个人缴的。但是我们社会统筹账户占20%,我们把这8%和20%放在现收现付当中,而不是让第三支柱作为积累制的形式去积累投资。如果问题来了,金融机构今天针对税后可支配收入的时候,只拿到一个社会政策:延税,而缺乏第三支柱最好的规定性的政策:免税。  

我要给的建议就是把现在8%算在五险一金当中的(金额)从个人账户当中剥离出来,全部回归到税的角度。但国税总局应该给账户当中的钱免去个人所得税,免了个人所得税以后,等于我们降税降了8%,还免了8%的税,两项社会政策可以对社会进行社会政策的宣传,同时减低了企业的成本。

甘为民:我借这机会提两点建议。其实包括浦发银行浦银理财在内的银行理财机构,其实在参与养老金融方面也做了很多的研究探索,也有一些积极的布局。我们也希望下一步在政策上面能够更多的鼓励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能够参与到第三支柱理财的发行过程当中。

同时我们也希望未来除了第三支柱,我们在第一支柱第二支柱方面也能够有机会参与。第二个建议,机构间在养老这一块的经验交流合作其实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的第三支柱其实才刚刚起步。无论是我们的税延保险产品的规模,还是养老目标基金,其实我认为我们第一支柱第二支柱相比都是零头,可以忽略不计。

同时我有一个建议,关于税延,如果说把10%税率降到3%,同时把我们个人购买税延保险产品金额的上限扩大到3000块钱。我做了一个调研,调查中的中产阶级都愿意购买。那么具体能扩大多少人群,我大概算了一个账,大概在2000万到3000万。也就是说,如果这样大量的人群参与,那么10年累积的资金将是5万亿,我认为这个资金规模是很大的,应该说会大大的缓解我们中国未来养老的这种压力,也是减轻国家的负担,成为国家经济的助推器。

10. 用一句话总结养老金融的现在和未来

王忠民:把第三支柱做成真正的第三支柱是目前养老金融的核心和重点战略。

蔡涛:非常期待银行理财为养老金融服务更好的添砖加瓦,也为我们国家更好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窦玉明:养老投资从年轻开始做,养老投资不光是老年人的事情,年轻人也要早做准备。

甘为民:我们中国的第三支柱,市场极其广阔,保险公司、年金资管公司、银行资管银行以及我们基金公司,应该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养老金融市场大发展。

李少杰:顶层设计非常重要,另外一块非常重要就是投资者教育!

(作者:汤懿兰,实习生詹雅琦 )

汤懿兰

资深研究员

资深研究员、21大学发起人,关注银行、大资管、投资理财等领域,擅长指数、金融数据分析,热衷公益活动曾发起多项公益救助项目,做有趣的灵魂。欢迎报料和交流。邮箱:tangyl1@21jingji.com 微信:yilantangtang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