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对话丨专访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局长吴紫骊:服务“六稳”“六保”,推动广东税收营商环境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杜弘禹杜弘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方晓茸 2020-07-23 07:00

今年广东税务继续巩固拓展去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老政策成效,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今年新出台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今年,受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我国经济和税收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作为经济大省的税务部门,广东税务将如何落实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激发市场经济主体活力?如何发挥税收职能作用,服务“六稳”“六保”大局?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了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吴紫骊。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南方财经: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作出超过2.5万亿元的更大力度的减税降费部署。广东地区减税降费政策实施效果如何?

吴紫骊:减税降费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落实“六稳”“六保”的关键之举。《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年为企业新增减税降费将超过2.5万亿元,实际上这已超出了去年的规模。今年来,国家层面先后出台了28项减税降费政策,涉及8个税种和7个费种。财政部、税务总局迅速下发了有关通知,强调要坚决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帮扶企业渡过难关,广东省委省政府也明确了具体的工作要求。

一方面,广东税务继续巩固拓展去年以来出台的一系列老政策成效。另一方面,我们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今年新出台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狠抓国家新出台的28项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落细,依托信息化实现社保费减免“免填单、免申请”便利缴费人,为全省106万户缴费单位快速退费76.6亿元;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加快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出口退(免)税,今年上半年,增值税留抵退税额达125.9亿元。

主动用好地方税权,在全国率先发布“广东税务十条”,对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等重点企业,精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优先加快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优先核准延期缴纳税款;对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企业,依法落实延期申报、延期缴纳税款和社保费、房土两税困难减免等政策,助力复工复产。今年上半年,广东税务部门依法核准延期缴纳税款6500余户,核准延期缴纳税款约270亿元,已为89.9万户企业延缴社保费218.4亿元。

率先发布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12项举措、稳就业保就业“税务九条”等,持续推动工作部署落实。

深入问需问计于企,选取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召开6场专题税企座谈会,走访105名在粤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继续研究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累计向中央调研组和税务总局反馈34项建议,持续推动政策优化。1-5月,广东税务部门落实减税降费规模已达911.2亿元,在减轻企业负担、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接下来,广东税务部门将会从对冲疫情影响、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服务“六稳”“六保”大局的高度,始终扛牢抓实落实减税降费责任,不折不扣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留得青山,赢得未来”。

着力稳就业保就业

南方财经:广东省税务局在支持稳就业保就业方面将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举措?

吴紫骊: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六稳”“六保”优先事项。刚才,我也提到省税务局6月份刚发布的稳就业保就业“税务九条”。我们还同步发布了《广东省促进创业就业税费优惠政策指引》。

一是加强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落实。我们集中加强对重点行业就业支持,加大力度贯彻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阶段性减免社保费、小微企业普惠性减免等重点普惠性减税降费政策,积极助力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吸纳就业主力军纾困发展,积极营造良好税务环境。

二是优化落实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政策。为支持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我们对退役士兵、高校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登记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和城市低保家庭人员等重点群体,严格落实促进创业就业定额税收扣减政策;对自主择业军队转业干部、随军家属创业就业,3年内免征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对残疾人创业就业,给予增值税、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等优惠政策。

据统计,在不计小微企业普惠性优惠等政策叠加红利的前提下,广东地区去年仅再就业扶持、军转择业相关政策就实现减免税逾1.7亿元。同时,为支持人才强省建设、吸纳境外高端紧缺人才来粤发展,我们对在粤港澳大湾区工作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实施个人所得税税负差额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政策。为支持创业就业平台,我们加强落实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增值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充分发挥创业投资促进“双创”和增加就业的独特作用。

三是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助力新就业形态发展。探索研究适应新经济、新模式、新就业形态发展的税收管理和服务措施,提出政策优化建议;坚持包容审慎监管,“无风险不检查、无批准不进户、无违法不停票”,对正常经营纳税人少打扰、不打扰。强化暖企、助企措施,实施发票申领分级分类管理办法,对大部分纳税信用度高的纳税人探索实施“自主领票”制度,提升纳税人领票用票便利度,对极小部分“三假”等不法企业实施精准监管,规范税收秩序。

支持服务外贸稳定发展

南方财经:广东是外贸大省,省税务局在助力外贸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吴紫骊:这次疫情对外贸冲击较大,对此,省税务局为提振广东外贸经济、稳住外资外贸基本盘基本面提供有力支持。今年1-6月,广东地区共为出口企业办理出口退(免)税1462.1亿元。

一是进一步加快出口退税办理进度。在全国平均办理时间8个工作日的基础上,将我省符合规定的正常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提速到5个工作日以内,加大对我省外贸出口支持力度。截至6月底,广东地区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约为4.2天。

二是全面推进出口退(免)税无纸化管理,持续提升出口退税便利化水平。作为全国首批出口退税无纸化试点地区,广东地区已实现地域全覆盖,一、二类企业全覆盖。同时,通过搭建电子税务局影像资料申报平台,实现纸质资料影像化出口退税申报。在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扩大网上无纸化申报退税的范围,全部出口企业、全部出口退税相关业务都可以只提供申报电子数据,暂无需报送纸质资料。据统计,1-6月广东地区出口退税网上申报户数占总申报户数比例达到98.6%。

三是落实退税率调整政策。2020年3月10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对除“两高一资”外所有未足额退税的出口产品及时足额退税。2020年3月20日起,瓷制卫生器具等1084项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13%,将植物生长调节剂等380项产品出口退税率提高至9%。其中我省前期大力争取的陶瓷卫浴洁具、新型塑料、五金刀剪、建筑配件、汽车配件等的出口退税率由10%提高到13%,鲜活肉类产品的农副产品(猪、鸡、牛)出口退税率由6%提高到9%,均实现征税率与退税率一致。

四是加大对我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零售出口业务的支持力度。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争取我省更多地市纳入综试区范围,帮助小微企业打开海外市场。近期,国家批复我省湛江、肇庆、中山、江门、梅州、茂名、惠州7地将纳入第五批试点范围,目前,我省试点共13个。按照税务总局要求,开展落实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税收政策工作调研,反映部门间数据传递、代理报关型企业收入认定、退(免)税申报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完善的政策建议。

打造全国税收营商环境新标杆

南方财经:广东省税务局这两年有哪些硬招实招推进广东营商环境建设?

吴紫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强有力的举措。省税务局在不折不扣落实好税费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的同时,不断深化税务领域“放管服”改革,出台进一步优化税收营商环境三年工作方案,确保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一是深化简政放权改革。2019年取消税务证明事项60项、税务行政许可1项,精简税费业务事项909项,减少表证单书408份。在此基础上,采用“一压二放三简”策略,推进业务办理“提挡加速”:进一步压缩多项涉税业务的网上受理时限、进一步放宽网上办理逾期申报限制、进一步精简延期申报和延期缴纳税款等业务的线上办理流程,实现办税时间明显压缩;积极推行容缺办理,对纳税人缴费人到办税服务厅办理涉税事宜,提供资料不齐全但不影响实质性审核的,经纳税人缴费人书面补正承诺后,可暂缓提交纸质资料,按正常程序办理。

二是持续增进办税便利。全面推行“一次不用跑”改革,绝大部分税费业务实现“全程网上办”,网上办理业务量占比超过90%。试点主附税费“一次全申报”,实现每次办理申报用时缩短一半,申报次数减少50%。优化企业开办和税务登记注销流程,在全国率先试点企业“照章户税”四大项一天联办。创新推出“国际汇税通”项目,集成企业、税务、外汇、银行四方数据,对接全球174个国家(地区)的常见贸易类型,打通付汇快速路。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百名局长连千企”“纳税人缴费人最期待推出的十条税费服务举措”评选等,分批分次推出20项优化服务措施。

三是优化税务执法方式。既以最严格的标准防范逃避税,又避免因为不当征税导致正常的企业停摆,做到对市场主体干扰最小化、监管效能最大化。全面梳理进户检查事项,制定42条措施,从“制度清单+任务统筹+信息化建设”等维度全方位规范进户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率先统一应用“三项制度一体化管理平台”“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平台”。

四是净化市场环境。重拳打击涉税违法行为,结合打击虚开骗税违法犯罪两年专项行动,今年上半年针对“假企业”“假出口”“假申报”等涉税违法行为,开展打击骗取疫情防控税收优惠等违法行为专项工作,查处涉案企业2500多户,涉及发票近18万份,涉及金额330多亿元。发挥“双随机”监管作用,加大涉税案件结案和执行力度。探索完善税费一体化管理模式。大力推进税收精细化管理,进一步集成征管资源优势,建立税费种联动管理新机制,着力健全增值税发票全环节闭环管理,加快推进征管方式转变。在2019年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中,广东税务排名位列全国前十。

五是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我们持续拓展深化“银税互动”,与金融机构合作推出“社保贷”“抗疫贷”产品,上半年累计发放信贷金额达650.1亿元,惠及企业约12万户,其中95%以上为小微企业。

下一步,我们将以贯彻落实《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契机,对标世界银行评价指标抓好涉税任务落实,与落实总局五年行动计划、实施省局三年工作方案等工作结合起来,集中力量再推出一批硬招实招。

减少纳税次数方面,在试点基础上推进主附税费合并申报在全省推开,将资源税征期简并为按月或按季申报,力争年底前全省纳税人年度纳税次数减少至6次。

压缩办税时间方面,推进“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提供免填单服务,减少纳税人信息重复填写;推进财税一体化系统对接工作,从企业财会软件中直接获取纳税申报表数据,实现“一键报税”;年底前全省纳税人年度纳税时间要压缩至135小时以内。

优化税后流程方面,进一步加快退税办理进度,开发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全流程监控模块,优化电子税务局、掌上税务局退税功能,实现所有税费种全流程无纸化退税。

此外,今年还将重点抓好迎接营商环境评价、全国纳税人满意度调查等工作,做好税务系统“好差评”工作。特别是针对纳税人缴费人“痛点”“难点”问题,建立整改任务清单,加强督办,确保纳税人缴费人获得感持续提升,确保广东税收营商环境继续走在全国前列。

推进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南方财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经过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之后,你在推进税收现代化治理、应对风险挑战方面有何思考?

吴紫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健全各方面制度,完善治理体系,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风险挑战冲击。税收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疫情防控也是对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税务部门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健全制度、提升能力,积极构建税收现代化治理体系。

在习近平总书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的重要指示精神下,广东税务部门将“制度+科技”作为构建税收现代化治理体系的两项重点工作。

一方面,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执行更加高效有力。省税务局党委着眼机构合并后制度体系不够健全、工作标准不尽统一、职责边界模糊、业务差异凸显等问题,部署开展“规范化、标准化、一体化”建设,推动形成全省统一的制度体系、岗责体系、标准体系等。

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信息化引领支撑作用。身处“治理现代化”和“数据智能化”的交汇期,信息化建设是广东税务部门的“金招牌”,也是今后改革创新的“主阵地”。面对5G、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发展机遇,广东税务部门以实施“1+4”信息化规划为抓手,主动学习借鉴内外成熟的建设模式和先进技术,深化税收数据应用,与华为、腾讯等专业化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着力构建电子化办税、大数据管控、全过程服务、智能化提升的税费征管模式。目前已推出了“粤税通”“产业链智联平台”“国际汇税通”等一揽子信息化建设产品。

“制度+科技”融通发展是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演进逻辑,也是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方向。我们要让信息化为“三化”建设提供支撑,把制度要求嵌入信息系统,依托智能改进的机制促进“三化”建设动态更新调整、持续改进,也在推动制度建设在规范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发挥业务驱动作用,促进信息化更新迭代、保持活力。

谋一域而促全局,推进税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要着眼于税务工作的提升,还要坚持把税收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推进,不断提升税收服务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找准税收服务国家治理的结合点、着力点是关键一招。

广东税务部门倾力服务国家和我省重大发展战略,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主动对接“双区”建设、“双城”联动、“一核一带一区”、自贸试验区等重大战略,找准税收工作的切入点,争取更多的创新税费政策在广东先行先试,支持各地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自贸试验区税务机关大胆试大胆闯,形成示范效应和创新合力,使税收更为广泛地融入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各方面。

以服务“双区”建设为例,前期,我们深入制定了推进大湾区建设实施方案,与深圳市税务局建立起常态化联动机制,并围绕促进大湾区资本流动、扶持技术创新、鼓励人才流动、促进货物流通、加强协调合作5个方面,拟定了13项政策建议并向税务总局报送。今年以来,我们配合相关部门深入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推出跨境人民币全程电子缴税等跨境办税举措,从税务端用情用力推动助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无论从历史、当前还是发展来看,税收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广东税务部门将紧紧围绕实现广东“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重要定位和广东使命,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为国家治理体系提供更多“税务经验”“税务方案”。

(作者:杜弘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方晓茸 编辑: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