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并购一定要和战略相协同,不做多元化投资

张赛男张赛男,陈芳 2020-07-23 16:03

提起华熙生物,很多人想到的是“故宫口红”。其实,华熙生物是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又称玻尿酸)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企业,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三成。

在医美业发展势头迅猛和消费升级的当下,华熙生物登陆科创板后即受到资本追捧,市值一度接近800亿元。

值此科创板一周年之际,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华熙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进行了专访,赵燕分享了公司在科创板的发展目标和规划。

科创板对企业赋能更大

《21世纪经济报道》:科创板满一周年,推出了注册制、延长保荐机构的督导期以及允许亏损的公司上市等新的制度。华熙生物目前最看重哪些方面?

赵燕:华熙生物主要看重两点:第一,科创板是国家科技兴国的战略方针。科创板是各项制度出台后政策制定和执行最有保证的板块,其国家战略的定位是华熙生物最终选择科创板上市的一大因素。

第二,科创板的科技属性和企业定位与华熙相契合。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都具有较强的科技属性,强调科技和创新力,华熙生物作为一家以研发为驱动的生物科技公司,与科创板的定位十分契合。目前,科创板已成为科技企业的聚集地,这有利于投资者了解华熙生物的公司属性,然后进一步分析业务由技术驱动带来,这也是我们看重的科创板的一个优势。

21世纪经济报道》:为什么当初华熙生物没有选择香港或美国市场,而是选择了科创板上市?

赵燕:华熙生物的研发生产主要在内地,2017年私有化回归时准备把公司战略梳理架构各方面做整合,恰逢2018年底提出科创板,且和华熙生物的企业定位贴合。此外,在科创板上市有利于公司更贴近市场,内地的资本市场对华熙生物的赋能也会更大。 

《21世纪经济报道》:科创板对投资者有一定专业性和门槛要求的情况下,华熙生物在上市后对自身在资本市场发展有什么新的要求?

赵燕:我们将不断改善公司治理结构,进行更科学规范地管理。华熙生物现已制定公司未来十年发展战略,将围绕战略持续不断地对研发进行投入,保证持续不断的科技创新能力。华熙生物一方面注重内生长,另一方面加强和国外顶级科研院校的合作,紧跟前沿科技,同时更好地把市场需求变为实实在在的产品,投放到市场上。 

不做多元化投资

《21世纪经济报道》:华熙已经是全球最大的透明质酸生产企业,从整体行业来看,您认为当前全球的竞争格局如何?华熙现怎样保证自己在这种竞争格局中的优势?

赵燕:在全球竞争格局中,原料方面其他企业主要是在化妆品级和食品级竞争,但在医药级别上,在未来5-10年当中要动摇华熙生物的地位还比较难,因为医药级的要求比较高,有很多质量管理体系,原料药也要拿到相关认证和注册资质,而且光是车间的建设到最后投产就需要多年。中国的四大透明质酸应用领域的标准都是华熙生物主导制定的,这一点要超越华熙生物,需要在资金、技术以及人才等方面进行很大投入。此外,华熙生物在原来的微生物技术发酵平台和交联技术平台基础上的技术壁垒和核心竞争力也是比较高的。

在这样的竞争格局下,华熙生物将进一步利用科创板资本的赋能,继续聚焦整个战略定位,在功能糖和氨基酸两大生物活性物质上继续做好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同时发力三大业务板块,打造一个良好的生态链条。华熙生物不会做多元化投入,只会在公司中长期战略指导下,打造一条完整的产业生态链。

《21世纪经济报道》:您提到未来不会做多元化的布局,那么未来在并购上可能会有哪些细分的考虑?例如更注重市场或者更注重技术方面或者产品方面?

赵燕:第一,并购一定是和战略相协同,偏离战略的不做,不做多元化投资是华熙生物已经确定的一个核心战略。第二,我们的并购,一是做和华熙生物相协同的研发;二是做和华熙生物的市场有协同、补充的。华熙生物最近一次收购主要基于市场端,因为华熙生物从18年以后一直产能不足,所以主动放弃了一些国外食品级的原料市场,这次并购就是为了将失去的市场拿回来。

《21世纪经济报道》:基于您的判断,您认为接下来公司的业绩驱动是否会由研发驱动还是转向销售驱动?

赵燕:公司肯定是研发驱动的,这是核心基础。华熙生物一定是科技力支撑产品力,去打造品牌力,从而让公司拥有竞争力和免疫力。在研发上,公司分为三个中心,销售是利润中心,生产是成本中心,研发是费用中心。这三个中心不是独立的,而是互为联动,形成一个良性的闭环。

公司在研发上,最核心的基础是围绕功能糖和氨基酸两大类生物活性物质,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华熙生物创新性地把公司原来的研发中心,变成相当于一个孵化中心,让有明确研发方向的个人研发人员出来成立工作室。公司现已成立二十多个工作室,每一项工作都要求他们和世界上在这个领域前沿的、有研发实力的外脑合作,即和研发机构和大专院校进行点对点的合作。华熙生物都是代表研发人员带着具体方向去找合作单位,让外脑来给我们的内脑赋能助力。

华熙生物目前还建了很大的中试转换平台,这是将产品规模化的一个核心,可能也是华熙生物有别于其他公司的地方。

公司未来的增量肯定是在C端上有突破,包括功能性护肤品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另一个发力方向就是功能性食品。

科技企业更应看重其持续创新的可能性

《21世纪经济报道》:科创板在提供了机遇的同时是否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赵燕:当然,挑战肯定也很大。科创板上市后对信息披露要求更加及时准确,所有高管的合规意识也要加强。尤其在科创板上市,实际上是让投资者自己做判断,我们能做的是让市场更清晰地认识企业。这对于我个人、整个管理团队、公司组织架构、企业文化建设都提出了很高的挑战。个人认为,现在没有民营企业、国营企业之分,只有上市企业和非上市企业的区别。要想上市,就要接受监管。除了监管部门的监管以外,还要接受市场、投资者、以及媒体监管,还有基金经理、分析师的监督,是全方位的监管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未来对于科创板的改革,您站在企业的角度,是否能提出一些意见或建议?

赵燕:要真正认知一个科技创新企业,看重的应该是该企业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还有未来发展,在5-10年或者更远的将来,企业能否持续不断地良性经营、盈利,市场空间是否在不断扩大。建议科创企业上市审核阶段,应减少免责式题海审核,加大对科技领先性和未来成长性的关注。

(作者:张赛男,陈芳 编辑:朱益民)

张赛男

财经版记者

曾是一名宏观经济记者,现转向微观领域。专注A股上市公司、上交所监管动态。欢迎交流,邮箱zhangsn@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