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蔚来李斌:“我只有开一枪的机会”

左茂轩何芳,左茂轩 2020-07-27 20:43

今天做了一个决策,可能影响八年。

7月24日,在成都车展见到李斌,依旧是熟悉的打扮:蓝色的蔚来文化衫、牛仔裤、运动鞋。只不过,与去年年底在深圳NIO Day相比,李斌的状态轻松很多。

“赶紧把汽油车卖了,换一辆我们的电动车吧。”刚一见面,身为蔚来CEO的李斌,就化身金牌销售,对于电动车的种种好处,侃侃而谈。

这个曾经被戏称为2019年“最惨”的男人,在跌倒了爬起来之后,现在的任务简单而明确:让蔚来卖更多的车。

今年4月,蔚来汽车获得安徽合肥市政府70亿元融资,很快又在7月10日获得六家银行104亿元人民币综合授信。此外,蔚来汽车今年还在美国资本市场获得9亿美元左右的融资。

最困难的时期已经过去。蔚来中国落户合肥之后,李斌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而随着用户、产业界对蔚来更高的期待,李斌承认身上的压力比以前更大了。“短期来看,蔚来只是跨过了生死线。”

解决了资金问题的蔚来,正在加快产品的布局和销售规模的提升,来寻求毛利转正。成立5年至今,蔚来汽车刚刚实现累计5万辆的交付量。而随着用户越来越多,对蔚来的服务能力也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与特斯拉的竞争,也成为李斌和蔚来不得不直面的问题。尽管李斌一直称和特斯拉“既是对手,也是队友”,但蔚来EC6的出现,将和特斯拉Model Y正面交锋,这势必是检阅蔚来实力的关键一战。

李斌坦言,对蔚来的长期发展有信心,但是要掌握好节奏。

“被打趴下再站起来的人,韧性更大。”在蔚来最艰难、命悬一线的时候,李斌曾经这样说过。事实上,蔚来的确已经渡过了最苦难的时刻,李斌也的确重新站了起来。

在回顾过往的心路历程时,李斌坦言自己的确有需要反思的地方。“决策失误肯定是有的。有的因为经验不够,有的可能是知识不够,这是我自己作为一个CEO、创始人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我也要付出自己学习的成本和代价。”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蔚来“起死回生”的过程中,中国的新势力造车在疫情和多种因素的叠加下,已经开始洗牌。博郡、赛麟已经倒下,拜腾“元气大伤”。

无论如何,中国新势力造车的领军者——蔚来已经成为一个典型案例,这个以用户为核心的“互联网造车”企业,以及背后支持它的强大资本,能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值得期待。

那么,起死回生之后,李斌和蔚来经历了哪些?往后看,李斌和蔚来又将怎样面对未来?7月24日,李斌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独家采访。

“不可能再穿越回去开第二枪”

《21世纪经济报道》(下称“21世纪”):之前你说过蔚来成功的概率是51%,现在蔚来离成功更近了吗?

李斌:现在还是51%,没变过。像我们这样一个公司,不可能指望卖几万辆车就把所有的钱赚回来。

作为一个以汽车产品为主的公司,还是要尊重一些基本规律,比如,特斯拉一年20多亿美金的研发投入,而我们用十分之一的投入做得比它还好,这是不可能的。用它1/5或1/4的投入,做得和它差不太多,就已经非常不错了。研发、供应链制造、服务都有投入期,怎么可能一上来卖3、4万台车就赚钱,现在不是那个年代了。

《21世纪》:现在还担心蔚来能不能活下来吗?

李斌:仍然要担心,其实汽车公司真正难的不是活在当下,而是活在未来。

比如,EC6是两年前开发的,只不过现在让大家看到了。ES8是2015年开发的,ES6是2016年开发的,只不过现在在卖而已。从决策到真正产品出来,最快也得三年,三年以后还得卖四五年。也就是说,今天做了一个决策,可能影响八年。其实,2025年的事情今年就定得差不多了,很多东西就是这样,品牌的打造、技术的路线、成本策略、市场策略,没法穿越回去。

《21世纪》:蔚来压力最大的时候是不是已经过去了?

李斌:我们压力最大、最难的时候是去年6、7、8那几个月。那时候遇到的事非常多,电池召回、股价下跌,团队也有不少思想的动荡,内忧外患。但是,到了9月、10月的时候,我就知道我们应该ok了,虽然9月份股价是最低的,但我们的订单开始回升。在那种情况下,还有不少用户买我们的车,说明用户没有放弃我们。其实,去年10月的时候,我心里很肯定,我们死不了。

《21世纪》:你现在的压力是否更大了?

李斌:压力肯定是更大了,因为大家对我们的期望不一样了。我们去年可能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活下去,现在大家对我们的期望,不管是用户的期望,还是产业界的期望,还是我们自己对自己的期望都更高了。汽车产业正处在一个特别大的变化窗口,我们的这些决策是不是对的?就像你打远处的一个靶子,你只有开一枪的机会,三年后知道这个结果怎么样,但不可能再穿越回去开第二枪。

《21世纪》:现在回过头来看,你是否总结过以前决策失误的地方和判断?

李斌:肯定是有的,真正决策失误或者要检讨的地方,基本都是2015、2016年的一些事情,当然2017、2018年也有一些地方要检讨,但是都还好。有的是经验不够,有的可能是知识不够,这是我自己作为一个CEO、创始人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我也要付出自己学习的成本和代价。

有时候环境在变,我们确实也没有办法,有时候也预测不了那么远,我们能做的就是根据环境的变化去灵活地应对。毫无疑问,肯定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做的更好。

“找到钱就活,找不到就死”

《21世纪》:在与合肥政府合作之前,蔚来接触了很多地方政府和车企寻求融资,最终为何牵手合肥?

李斌:我们的主要工作任务之一就是找钱,而且要找到对公司来说,最合理的、最合适的钱。肯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跟很多人谈,但肯定也不能慌不择食,不能人家给你钱就要,前提是满足企业发展战略需求,这才是最合理的。

应该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实事求是来讲,我们去年年底股价回来以后,本身就具备了在美国资本市场募资的能力了。

我们肯定做的都是最合理的决策,你肯定要和所有有兴趣的人都谈一谈,去评估到底哪个是最合适的,最后我们觉得合肥是最合适的,特别简单,它不需要我立刻建一个新厂,我们本身在合肥就已经有几百个同事在那儿了,合肥距离上海又很近,合肥政府决策又很快,这是很顺理成章的事。

《21世纪》:蔚来现在的资金压力如何?

李斌:从常理角度看,我们肯定需要持续的资金支持。特斯拉做了十几年才赚钱,我们做几年就赚钱是不可能的。特斯拉是卖到了十几万辆才显著盈利,我们才几万辆。除非是十几万的成本卖50万,但我们肯定不能这样,今年Q2毛利率可能会转正,但毛利率提升还是需要时间的。

找钱是我们的工作任务,找到了你就活,找不到就死。我们2018年之前有不少钱,全球找了几十亿美金,2018年上市后融了十几亿美金,去年和今年,我们通过美国资本市场又融了十几亿美金,今年又对接起人民币的资本市场,近期又有了104亿的人民币的银行授信。

基本来讲,资金压力应该是大大缓解了,但这是我们应该干的事,如果你想做一个汽车公司,想做一个高端品牌,想做一个正向开发的,拥有自己知识产权的,有独特竞争能力的,高标准的,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能跟特斯拉、奔驰、宝马去掰手腕,你就需要准备这样的资源。

“立足合肥,不改制造合作路线”

 《21世纪》:蔚来中国总部在合肥之后,会跟国轩高科或其它电池供应商有一些战略合作吗?

李斌:我们现在和宁德时代的合作非常愉快,他们也把我们当成最重要的战略投资之一去看待。谁的东西好我们用谁的,谁的东西给我们的质量、成本等能够达到我们的要求,配合度高我们就用谁的,目前宁德时代跟我们合作最好。当然,长期来讲,我们肯定跟市场上各种创新的公司都会保持紧密联系。从我们角度来看,性能要好,安全性要高,成本也要达到我们的期望。

《21世纪》:你之前所倡导的两点,制造合作和换电,一开始可能质疑比较多,现在都被国家政策支持,接下来有没有更多的计划?

李斌:无论是制造合作,还是换电的模式,我们从来没有动摇过。因为这是符合常理的、符合常识的,虽然它不常规,但它符合常识。芯片都是代工的,苹果手机是富士康造的,但不影响苹果是全世界市值最高的公司。原来的汽车公司都自己建厂,特斯拉也自己建厂,可能我们有点不常规,但我觉得合理,有别人愿意帮你建厂,按照你的标准去生产车,然后你派人参与管理,供应链都在你手上,你再去验收质量,这种模式没有什么不合理。

《21世纪》:蔚来曾经有过自建工厂的计划,以后还会有自建工厂的计划吗?

李斌:我们肯定走制造合作这个路线。和江淮合作挺好的,为什么要改。供应链、产品设计、质量标准、工艺标准都是我们自己的,这个车,肯定不是一辆“江淮”的车。

《21世纪》:研发团队会从上海搬去合肥吗?

李斌:我觉得有一些误解,我们本来就是全球研发,美国、英国、德国、北京、上海都有团队,无非是现在增加了一个合肥团队。

蔚来中国的法律主体在合肥,但蔚来本来就是全球布局。现在公司的总部在哪?有好几重意义,有法律意义、也有物理意义。可能合同签在北京,但工作在合肥,也有可能合同签在合肥,工作在上海。根据需要,当然会加强合肥的人员数量,但并不是说把上海都搬到合肥。

蔚来中国,从法律角度讲,我们在中国的业务除了南京的三电业务不在这里,其它的都装到蔚来中国下面了。可以理解成我们是一个外商独资公司,我们现在的所有公司装到合肥下面,引进外部股东,就这么一个概念。所以,上海公司也属于合肥公司下面。

《21世纪》:除了和江淮的合作,蔚来在中国还有另外两家车企,一个长安蔚来,一个广汽蔚来,和他们的合作现在怎么样?

李斌:我觉得都挺好,首先这两个公司都是独立的,不是大家以前理解意义上的广本、北奔等中外合资公司,可以理解成我们是股东,它们是我们投资的一个公司。比如广汽蔚来叫合创,用那么短时间,依托于前边资源就研发出来了车,我觉得进展得挺好的。

《21世纪》:目前,蔚来客户保有量是5万左右,随着客户越来越多,服务这一块压力是不是会变大,怎样保证服务不缩水?

李斌:这肯定是我们最大的压力和挑战。一方面提高自己的效率,加强管理,把压力变成动力。另一方面,我们也会去评估哪些资源不够会及时补上,比如,我们最近也在继续增加换电站的部署,有一些换电的地方可能出现排队了,我们也有一些新的方法去引导,加强投资。

《21世纪》:新的资金到了,蔚来是不是会加快轿车的研发呢?

李斌:现在汽车产品还在一个过渡期,比如自动驾驶技术,5G等很多方面的技术,因为轿车是个大品类,我们现在都还是SUV,我们希望轿车推出的时候能够保持一个足够长时间的竞争力,就像我们ES8到现在还是不错的,仍然还是保持竞争力的。轿车肯定是个不同的平台,推出来以后,整个技术领先性能不能保持一个相对长时间的竞争力,这很重要。

“蔚来和特斯拉是对手,也是队友”

《21世纪》:因为疫情,上半年新能源市场都不太好,你怎么看?

李斌:疫情首先影响的是汽车产业。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其实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就受到了影响,主要是因为补贴退坡之后,运营车辆购买下降。但另一方面,私人购买的比例大大上升了。如果看消极的一面,可能觉得好像销量在往下走,但如果去看积极的东西,销售的质量大大提升了,个人用户购买的比例、数量大大增加了。现在,个人购车在以更快速度增长。

《21世纪》:造车新势力今年面临淘汰赛,你对市场怎么判断?

李斌:首先创业本身就是一个失败概率很高的事,汽车的创业失败概率更高,因为各方面都不能有短板,要有足够多的钱,足够好的人,产品要好,质量要好,服务要好,成本要低,效率要高,有一个短板都不行。所以,汽车行业本来就不可能有那么多新公司,中国的汽车产业过去那么多年到现在,民营企业到现在真正有实力的就是吉利、长城、比亚迪,这三家是真真正正靠自己打拼活到现在。我觉得新造车公司也不可能有太多。

《21世纪》:你觉得蔚来和特斯拉现在是直接的竞争吗?

李斌:肯定是竞争的,但我想说的是“我们是对手,也是队友”,我们更主要的竞争对手还是传统汽油车。假设一个人说我要买电动车,我是看蔚来,还是看特斯拉,这是一种看法。还有一种是我要买个三四十万的车,是买宝马、是买蔚来、还是买特斯拉,肯定是后边那个对我们更有意义。

其实,95%以上的人对电动车还是有一些担心和误解,或者还没有那么了解。现在特斯拉市值好几千亿美金了,它肯定代表着方向。

只要有人这么去想问题,再往下想就会认为电动车是比汽油车先进的,代表将来的方向,先让95%这种思想的人转到愿意考虑电动车,这时候我们才有机会。特斯拉在前面冲一冲,或者我们在前面冲一冲,对别的电动车来说都是好事。(实习生江孜琦对本文亦有贡献)

(作者:何芳,左茂轩 )

何芳

汽车版主任

何芳,21汽车版主任。专注汽车全产业链,新能源、智能网联、自动驾驶、出行等强相关领域。用女性视角传递有温度的汽车财经新闻。邮箱:hefang@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