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登陆纳斯达克:市值达百亿美元,早期投资人复盘投资历程

申俊涵申俊涵,韩雅丽 2020-07-30 22:55

7月30日晚间,理想汽车正式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成为继蔚来汽车之后,赴美上市的第二家造车新势力企业。

理想汽车以“LI”为证券代码,公司发行定价每股11.50美元,以发行9500万份ADS(美国存托股份)计算,公司盘前市值达到97.24亿美元。

公司招股书显示,理想汽车此前已经获得了3.8亿美元的基石投资。其中,美团点评将再投资3亿美元,字节跳动将投资3000万美元,王兴个人再次投资3000万美元,Kevin Sunny投资2000万美元,上述四位基石投资者都是理想汽车的老股东。同时,高瓴资本意向认购3亿美元。

2015年,李想创立了理想汽车,这也是李想继泡泡网、汽车之家后第三次创业。公开数据显示,在理想汽车发展的五年间,公司已陆续完成9轮融资。其早期投资方包括明势资本、元璟资本、山行资本、经纬中国、中金资本等投资机构,同时,字节跳动、美团这样的互联网巨头也参与到理想汽车的多轮融资中。

值得注意的是,在理想汽车IPO后,李想将继续拥有公司21.0%的股份。而王兴及美团的持股比例将超过李想,从IPO前的23.5%增至24.0%,王兴个人也是理想汽车的董事;投票权方面,IPO之后,李想将享有72.7%的投票权,而王兴及美团的投票权则为8.3%。

此次理想汽车上市后,多位早期投资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复盘投资历程,并展望理想汽车未来的发展前景。

极致创新和极客精神的推动

华兴资本创始人包凡是理想的天使投资人,同时,华兴新经济基金投资了理想的A及A+轮。谈及当时入场时的判断,华兴资本认为,第一,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为这个巨大的市场带来了新的可能;第二,要找到最好的、最适合做件事的创始人。这是一个长期和艰苦的投资,但潜在回报是巨大的。有人会比较看重造车的过程中一些技术的关键节点,比如样车、小批量等等,这些关键的节点在工程上是重要的。但最终的检验只有一个,就是消费者是否喜欢。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类似于黑匣子,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消费者的投票结果。我们希望找到最好的创业者,走过这一段过程。”华兴资本方面表示。

蓝驰创投最早在2016年参与了理想汽车的A轮投资,此后又对理想汽车连续追加投资。蓝驰创投管理合伙人朱天宇表示,未来仍会考虑长期持有其股份。“我觉得这是至少万亿美金的大赛道,会出现千亿美金的大公司。接下来,公司要提升价值,需要跨越的几个大台阶第一是销量的突破,第二是智能化,第三就是运营模式的不断优化。”他说。 

山行资本早在2017年下半年就参与了理想汽车的Pre-B轮融资,并在后续追加投资,总投资数额高达数亿元。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山行资本创始合伙人、车好多集团CEO杨浩涌,也是第一位投资支持理想汽车的知名创业者。

山行资本创始合伙人徐诗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当时团队选择投资理想汽车,首先是比较认同赛道的结构机会,同时也看到了创业的难度和高门槛。理想汽车作为一家产品自带流量的公司,对每个供应链细节、产品体验、用户极致、智能车联网的体验等方面都有较为深刻的理解,而这样的超级用户视角的创新是抓住用户的根源。

“李想是连续成功的创业者,对产业有全面的理解,我们认为这样对产品的极致创新追求的人,还是有机会跑出来的。”徐诗说。

相比于当下新势力造车市场的其他公司,徐诗认为,理想汽车也有着自身的独到之处。它对自身的定位是“做家庭的第二辆车”,也是目前唯一的增程式电动汽车。在新能源汽车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并不发达的情况下,电池本身的物理限制成为了电动汽车的挑战。增程式的方案可以做到油给电,使用户减少焦虑。

徐诗称,虽然这个方案早期存在一定争议,但今天来看用户的体验和口碑都很好。自去年11月至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车创下了第一个1万辆车的汽车下线速度的最快记录,体现了其供应链和产品能力的功底。“整体上来说,理想抓住了用户的心智,抓准了市场定位,经过最艰难时期的挑战,再往后是越来越顺。”她说。

当下,部分新势力造车企业各怀上市打算。对此,徐诗表示,现在确实是不错的上市窗口期。“新势力造车行业已经处在爆发前夜,行业的发展趋势非常明显。资本市场的窗口打开,行业的结构性机会出现,而且用户、产业链对赛道都形成比较深的认同。”她说。

徐诗认为,电动汽车的未来是软件驱动,通过网联化、智能化来改变用户的驾驶体验和服务应用体验,李想这样在中国做过优秀的互联网公司产品的创始人是有优势的。

创业抓住三个本质,有望成为千亿美元市值公司

泰合资本作为理想汽车B轮系列独家财务顾问并参与投资,泰合资本管理合伙人郭如意表示,理想汽车今天的成功,并非得益于某一方面的优势,而是来源于团队全面而综合的素质,这归功于李想和团队对行业终局的敏感洞察、对商业本质的深度思考、对产品的极致打磨、对技术的坚定投入、对组织管理的不断升级。

“大多数分析会认为理想汽车的上市代表资本对智能汽车赛道的整体看好,是市场的短期热度导致的,但我们认为,长期来看,理想汽车上市后有望成就千亿美金的市值,因为理想汽车自创始之初就抓住了三个本质”郭如意说。

首先是汽车消费的本质,汽车工业产业链条长且复杂,打造任何产品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举措,毕竟汽车不像互联网产品一样可以反复试错和迭代。理想从一开始就选定中大型SUV,这基于对市场供需两侧深度的解构分析。

从需求侧看,一是随着中国市场大量新中产家庭涌现,家庭用户第二辆车的主要使用场景就是全家出行,6~7座中大型SUV必然是用户首选;二是低价位代步车升级换代,大量换车用户主力消费的价位区间在25~40万左右。而从供给侧看,目前无论外资还是国产厂商,在这一价位都难以看到高品质、有竞争力的同类型SUV车型出现。

其次是电动车行业的本质。当所有人都在讨论“电动化、智能化”话题的时候,并没有太多人关注其实现的成本。这里包括宏观成本和微观成本,宏观成本是指社会基础设施的成本,既包括电池能量密度的持续提升、电池技术的升级和其成本结构的重大改变,也包括充电基础设施的大量升级和成本优化,这要求每一个电动车行业的玩家充分考虑整个行业的发展节奏,顺势而为。

微观成本既包括用户决策成本,也包括决定企业生死的经营成本。在用户决策成本中,最大的门槛还是来自于对“燃油车还是电动车”的品类纠结,而引发纠结的核心出发点还是里程焦虑。理想用“解决里程焦虑的电动车”占领用户心智,扫除了这一决策障碍。经营成本方面,理想从一开始就明确“活下去”的大目标,选择增程式的技术路线,保证了卖车伊始就能出现正毛利,且量产后的毛利远高于其他竞品,从而实现自我造血、提升了“活下去”的能力。

最后是商业的本质。在这一点上,李想坚持“不骗自己”。这一点首先展现在了定价策略上,理想汽车从创立第一天就要求团队必须刨除所有补贴的影响,对产品独立、市场化定价,这有效避免了补贴变化带来的价格体系冲击和用户体验落差。在商业效率方面,李想基于自己多年在汽车之家平台观察到的传统车企品牌营销费用居高不下的弊病,从第一天就给公司定下“实现10倍商业效率提升”的目标,展开了一系列创新——打造一条龙的顾问服务以减少交付和售后环节的低效冗余、建立用户账号体系以打通用户全生命周期触点、创建数据化的透明系统以实现内部全链条管理。

郭如意表示,正是基于对这三大本质的认知,李想在产品上近乎偏执地打磨每个细节,在商业上极致严苛地追求每个环节的效率提升,在战略上完全打开自己,从各路高手那里吸取经验教训,让自己成长为有控盘千亿美金企业能力的创业者。

(作者:申俊涵,韩雅丽 编辑:林坤)

申俊涵

创投版记者

关注VC/PE行业,以及热门投资赛道里的创新创业公司。新闻线索及观点交流可加微信:shenjunhane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