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过山车”行情收官:大涨的K线背后,多因素影响未来走势

庞华玮2020-07-31 21:53

目前,机构对后市看法存在分歧,普遍的观点是谨慎乐观,有部分机构本周已开启缓慢加仓模式,不过仍在观察市场资金买入的持续性。

今天是周五,也是7月最后一天。

A股结束了前两周的下跌调整,本周整体上呈现震荡回升走势。

本周沪指、深成指、创指累计分别上涨3.54%、5.43%、6.38%。

7月份A股很魔幻,走出“过山车”行情。

7月初,A股经历了一轮单边上涨快牛行情。至7月中旬以来,A股出现两次大跌回调,沪指在7月16日大跌4.50%,7月24日再一次大跌3.86%。此后转为震荡上行。

7月以来,沪指、深成指、创指累计分别上涨10.90%、13.72%、14.65%,完美收官。

“A股市场从前期的单边上涨阶段进入到震荡反弹阶段,慢牛长牛的格局在逐步形成。”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

其认为,在经济持续复苏、央行实施低利率宽流动性政策,以及居民储蓄向资本市场大转移等三大因素决定了A股后市将迎来上涨,走出慢牛长牛行情。

不过,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调查,目前,机构对后市看法仍存在分歧,普遍的观点是谨慎乐观,有部分机构本周已开启缓慢加仓模式,不过仍在观察市场资金买入的持续性。

过山车行情

目前市场的分歧仍明显。

7月31日,在7月最后一个交易日,A股走出了一波惊心动魄的过山车行情。

在此前一天的政治局会议,以及当天早上公布的PMI数据的利好刺激之下,早上两市开盘后,A股大涨,其中创指一度涨2.6%,代表风向标的券商股活跃。

然而,10点钟过后,港股开始下跌,恒生指数由涨近1%至跳水-0.6%。

A股跟随大跳水,甚至比港股更甚。沪指、创指跌幅皆超过2%。市场总体氛围转向偏谨慎。

业内认为,目前投资分歧仍较大,部分投资人逢高减仓的意愿较强。

当天午后,三大指数回升,生物疫苗、医疗器械板块走强,盘尾半导体、字节跳动板块拉升。

盘面上,全天餐饮旅游、贵金属、半导体、生物科技等板块领涨,能源设备、工程机械、保险等板块领跌。

7月31日,截至收盘,沪指涨0.71%,报3310.01点;深成指涨1.27%,创业板指涨1.89%。

值得注意的是,沪深两市成交额1.14万亿,连续3天突破万亿,温和放量。

而外资进出也经历了大起大落。

7月31日早盘,北向资金一度有60亿资金蜂涌A股,但很快退潮,截至收盘时北向资金净流出19.03亿元。本周合计净流出42.57亿元,7月以来净流入103.92亿元。

影响A股的两因素

这两天对A股影响最大的有两件事。

一是7月30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提出“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

这相当于是在关键的十字路口,政治局会议对下半年政策以及工作目标定调。一般而言,7月份政治局会议定下的基调会延续到年底。

格上研究中心认为,会议释放了多个重要信号:

1)中央对上半年的经济增长答卷非常满意;

2)下半年货币政策宽松大方向未变,但幅度略有边际收紧;

3)财政政策将“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去掉“积极”二字,新增了“注重实效”;

4)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5)房地产调控基调延续不变,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

此外,中国7月制造业PMI为51.1,预期50.5,前值50.9。7月非制造业PMI为54.2,前值54.4。

对此,万家基金认为,7月制造业PMI为51.1,超市场预期,显示经济继续在修复之中,供给、需求、价格等均在上升,在原材料涨价背景下,企业库存也出现了一定回补。在海外继续复苏背景下,外需订单恢复较为明显。服务业订单有所回落,建筑业订单出现一定改善。展望未来一段时期,由于社融的连续回升,以及PPI的触底改善,未来一段时间内需将继续恢复,之前市场普遍担心的出口目前来看压力不大。整体来看,经济将继续处于恢复过程之中。

(作者:庞华玮 编辑:李新江)

庞华玮

财经版记者

长期关注股市和基金、券商等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