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启示录:科技赋能,医疗健康“乘风破浪”

HaitouGlobal2020-08-07 11:24

2020年开年的新冠疫情,可谓真的应了那句“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都过去大半年了,还是不见它彻底消失。北京的新发地、美国的中西部、德国的柏林……总有地方的新增病例在“反弹”。

虽然疫情持续蔓延,对医护人员甚至整个医疗行业具有相当大的挑战,但是对健康医疗行业还是起到正刺激作用的。 如疫情期间普通病患入院受限,于是兴起了一股“远程会诊”的浪潮;如交通遇阻加上物流公司开工率低,药品配送被严重影响,于是乎产生了“虚拟医药”、“智慧工厂”,保证了药品供应[1]。 面对爆发的医疗物资短缺、普通患者就诊难、医护人员超负荷运转等诸多问题,基于AI技术、大数据等“互联网+”的先进科技为“智慧医疗”撑起了一片天。

事实上,医疗和健康行业的好多新兴技术会在疫情之后得以跳跃式发展。

疫情之下医疗科技的新趋势有哪些?

AI技术

在疫情期间,使用聊天机器人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减少对医疗保健人员的需求。它们是AI驱动的应用程序,可以模拟自然的人类对话以向患者提供帮助。

除了简单的聊天机器人之外,AI的应用还涵盖了各种高级任务,比如扫描医学图像以识别潜在的癌症和肿瘤、病理学分析、实验室测试、遗传学和其他临床领域中的数据分析等,以加快处理速度以促进决策和诊断。

请注意,AI本身无法做出诊断,而是帮助临床医生做出更快更明智的诊断。为了强调这一点,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的一些作者在有关医疗保健中AI的出版物中提出了“增强智能”一词。此外,AI还可以帮助人类减少由于认知限制、注意力不集中,或疲劳引起的医疗错误。就手术而言,它可能提供人类无法实现的功能。

但事物总有两面性。关于AI的实施,仍然有很多问题等待回答。比如AI在医患关系中应扮演什么角色,还有道德考量等等。所以AI从应用到广泛接受有很长的路要走。

可穿戴医疗设备

我们最熟悉的“可穿戴设备”可能就是Apple Watch了。戴上它可以随时告诉我们的心律等生理活动水平,比如在出现房颤迹象时会发出警告。

其实近几年有很多医疗可穿戴获生物传感器诞生。比如一家位于伦敦的专为女性研发医疗产品的健康科创公司Elvie推出的产品 Elvie Pump,是世界上第一个静音可穿戴式吸奶器。

再比如NemoCare,一家2017年创立于印度的科技公司,针对发展中国家的新生儿和产妇发明了性价比较高的可穿戴仪器,用于连续生理监测以降低死亡率。还有很多例子,如用于监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隐形眼镜,还有提前3天就能检测出COVID-19症状的“智能戒指”,等等。

医生可以使用可穿戴设备来远程监控患者的健康状况,或为疾病突发事件的早期检测提供更多数据。 实际上,除了AI、区块链、可穿戴设备外,还有很多技术在疫情的刺激下加速发展,比如5G、数据共享等。5G技术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帮助治疗的交付,并使远程患者监护更加轻松和可靠。数据共享下的“大数据”,减少了医患沟通的成本,还可以帮助预测个人和广大人群中的特定疾病。

区块链

很多读者之前可能了解过“区块链”,但我们还是简单介绍一下,“区块链”是一种提供安全方式来跟踪交易的技术。德勤报告表示“更具体地说,区块链是由链接的交易块构建并存储在数字分类帐中的对等交易的共享,不可变的记录。”

听上去是不是不明觉厉,也不知道和医疗有啥关系。实际上,技术很重要,关系很大!

区块链的一个重要应用就是供应链,可以追踪从制造商到医院,再到终端物品的保管链。H-Source的首席执行官John Kupice说到,“区块链有可能简化供应链,促进FDA召回和药品追踪需求,并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并降低风险状况。”

区块链可以有效地协助供应商与需求方协调物料的调动和分配。假设区块链在新冠疫情COVID-19爆发的前几个月中就得到了广泛使用,那么通风机、口罩和其他个人防护设备的物资很可能就不会这么短缺。

除了密切追踪供应之外,区块链还有一个作用更为大家熟悉,即可以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患者健康信息数据库,该数据库通常由许多实体(如医生、医院系统、保险公司、政府机构等)构成,技术的使用会提高沟通效率,也为每个人节省大量时间,并避免了不必要的犯错。 新冠疫情的爆发曾将我们打得措手不及,唯有医疗健康技术不断革新才能与之抗衡。

基础原文参考:

https://www.mdlinx.com/article/medical-tech-trends-accelerated-by-covid-19/72Nt3cXT96dcZuxXIcOr8v

[1] 来源:安永咨询,2020.2,“疫情之下,医药医疗行业的长期创新机遇”

(作者:HaitouGlobal )

HaitouGlobal

资产配置平台

HaitouGlobal于2014年8月在纽约成立,是全球领先的全球资产配置平台,为全球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提供资产管理、投资顾问和投资银行等产品、信息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