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中国应持续完善证券市场治理,推进资本市场国际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0-08-08 07:00

美国针对中概股的新要求,会促使中国科技创新浪潮与构建具有活力的资本市场之间的融合,实现双赢。

△来源:南财音频

美国特朗普政府在8月6日发布一项提案,规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必须遵守美国审计要求,否则这些公司将被迫退市。已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必须在2022年之前遵守这一规定,否则退市。新提案将要求中国审计师必须与美国审计监管机构共享其工作底稿。

这不是中概股面临的突发风险。今年5月20日,美国参议院就通过了《国外公司问责法案》。法案规定,任何一家外国公司连续三年未能遵守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的审计要求,将禁止该公司的证券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此前,白宫计划取消美国和中国审计机构在2013年签署的备忘录,该备忘录允许中概股可以在不经审计的情况下在美股上市。

在最近几年,特朗普政府对中国企业的威胁从高科技领域蔓延到金融以及互联网。对于相关中国企业的打压早就令中概股感到风险逼近。过去几年,中概股出现了私有化以及回归H股、A股上市的现象。比如奇虎360以及中星微、展讯、澜起科技、珠海炬力等中国芯片企业纷纷从美国退市。

中概股主要是在中国经营业务而在美国上市的公司,其大规模出现发生在2000年后。由于互联网产业兴起,境外风险投资为这些新兴企业的创立提供了融资,但中国资本市场过高的门槛并没有为其提供退出的渠道和市场。因此,这些企业纷纷到IPO门槛更低的美国资本市场上市。

截至2020年7月28日,245家在美上市中概股中,165家选择纳斯达克上市,5家在美国证券交易所,75家选择纽约证券交易所。与20年前相比,现在中国可以为初创企业提供IPO机会,资本市场也能够接收任何中概股的回归。2018年4月,香港联交所进行了改革,允许三类公司在港上市,一类是没有收益的生物科技公司,一类是同股不同权的公司,一类是以大中华为重心的(海外)发行人(第二次上市)。此外,上海证券交易所去年也设立科创板,积极为初创科技企业上市融资提供平台。

美国在科技、互联网、金融等领域的一系列动作,或许无意中制造了一个分水岭:一个不再具有活力的美国,以及一个更具活力的中国。

首先,在金融领域,中国资本充裕并且资本市场提供了多种上市融资的渠道,美国市场不再是最优选择。因此,对中国公司融资没有影响。但是,此举会让美国资本市场失去对各国企业海外投资、上市等金融行为的吸引力,因为美国的规则存在高度不确定性,从法治化转向政治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此外,美国竞争力最强的投行等金融服务业也会面临损失。

其次,目前正是中国科技创新活跃期,大量具有活力的私人公司涌现。胡润研究院最新发布的2020全球独角兽排行榜显示,全球有586家独角兽企业上榜,美国以233家独角兽企业的数量位居全球第一,中国以227家位居全球第二。此前,中国很多独角兽公司是赴美上市,现在,这些公司赴美上市受阻,这意味着美国资本市场会失去一大部分来自中国的具有活力和潜力的上市公司。事实上,美国资本市场与科技领域早已被五大公司所垄断而逐渐丧失创新活力。

因此,对于美国针对中概股的新要求,会促使中国科技创新浪潮与构建具有活力的资本市场之间的融合,实现双赢的目标。原本中国资本市场就需要中概股回归以及留住独角兽在本地上市,现在这一进程正好在加速。

当然,包括香港在内的中国市场需要加强市场监管,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坚持法治化与市场化,完善证券市场治理,最终实现资本市场的国际化,以开放、透明的姿态,吸引更多本土以及其他国家的企业上市。

(编辑:欧阳觅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