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华基金副总裁邢彪: 共同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的基础设施REITs

陈植2020-08-09 16:11

8月9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旗下《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联合主办的2020年中国资产管理年会隆重举行。

 

鹏华基金副总裁邢彪在当天下午举行的“基础设施REITs的挑战和机遇”分论坛做主题致辞时表示,4月30日,中国证监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并颁布配套指引,明确在重点领域以个案方式开展基础设施REITs试点;8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8月7日,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标志着中国版REITs正式启航,都是中国资本市场及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以基础设施资产来启动公募REITs试点,正箭在弦上。

“其实,市场对中国版公募REITs呼声已久,经过监管和市场机构的深入研究和努力,最终选定以基础设施资产开启中国版REITs,突破了以往对于REITs认识的局限性,将基础设施投融资与REITs规则巧妙地结合在一起,通过REITs来支持基础设施的发展,体现了发改委和证监会的智慧;通过REITs引导、聚集社会资金投资于具有稳定收益的基础设施,满足社会投资人兼顾稳定现金分红收益及较低风险波动的资产配置需求,填补了市场空白,进一步完善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选择投资者保护机制完善,信息披露透明公开的公募基金作为REITs载体,并赋予最大的自主灵活度,体现了监管对公募基金的极大信任。”他强调说。

在他看来,公募REITs是负债约束下打破基建投资瓶颈的有力工具。一直以来,中国基础设施主要以债务融资的方式筹措资金,多年以来负债模式有效的汇集了公众资金,支持了中国基础设施的发展。经过多年的杠杆扩张,政府部门的杠杆率一路走高,目前负债空间逐步收窄, 在负债约束下,继续开展基建投资存在较大资金缺口,特别是作为资本金的股性资金非常紧张。

另一方面,基础设施投资经过多年迅猛发展,形成了巨量的优质基础设施资产,但是大量存量基础设施资产处于休眠状态,无法进入市场进行流通,基础设施资产持有人无法通过盘活存量、投资增量的模式滚动开发来实现投资循环,只能靠负债融资的模式为新项目筹措资金,制约了基础设施的发展。

因此,基础设施REITs可以有效解决上述基础设施投融资瓶颈。

“本次试点,目标是通过基础设施REITs,完成基础设施资产证券化,实现中国数万亿巨量优质资产的入市流通,将缺乏流动性的存量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较高的金融产品,基础设施上市回收资金用于新项目的资本金,撬动新建项目,形成良性的基础设施投资循环。基础设施REITs明确以权益运作的属性,为政府融资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可有效避免基建投资过度依赖债务融资,推动基础设施全面、高质量的发展。”邢彪指出。此外,REITs的推出进一步完善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有效引导长线资金投资基础设施。

自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推出以来,公募REITs已有40多个国家(地区)创设了该类产品,从资产风险频谱的分布来看,REITs是股票、债券、现金以外的第四大类成熟的资产配置品种。REITs的投资风险介于股票、债券之间,既可以获得有明确预期的现金回报,又可以享受资产增值,长期来看,REITs的长期回报率表现优异。近年随着中国无风险收益率逐步走低,债券发行利率屡创新低,债券组合的收益率也逐步降低;而股票资产的波动率仍然较大,投资人须具有一定风险承受能力;因此,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对于既有稳定现金分红收益,又具有较低风险波动的资产配置需求日益增强,而基础设施REITs的出现,正好填补了这一金融产品的空白,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

“基础设施资产由于其具有资产规模大、模式成熟及一定的区域垄断性,呈现较为稳定的收益回报,未来现金流及增长预期具有相对的确定性,但由于以往基础设施投资为国有企业主导,普通个人投资者、社会资本参与度不高,考虑到基础设施资产特性与REITs的稳定性匹配,通过REITs机制的建设与完善,可将社会大众、养老金、主权基金等资金转化一部分成为长线资金与基础设施资产进行对接,通过强制分红制度满足资金的现金分派需求,通过建立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来规范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保护投资人利益;通过建立活跃的二级市场为投资人提供顺畅的退出渠道,最终有效引导、凝聚社会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支持基础设施的全面发展。”邢彪分析说。对比试点指引征求意见稿与正式稿可以发现,正式稿扩大了个人投资者的参与比例,让更多个人投资者可以参与到基础设施REITs中,可以预见未来普通老百姓也可以通过基础设施REITs投资生活中接触的高速公路、水电气热市政设施,成为基础设施的“股东”,参与享受基础设施的现金分配与资本增值。

邢彪还表示,中国版REITs此前经历了多年的研究论证,经过了多个版本的REITs结构迭代,最终选择了投资者保护机制最完善,信息披露最透明公开的公募基金作为REITs载体,让公募基金承担项目尽调、申报、发售及运营管理职责,并赋予最大的自主灵活度,体现了监管对公募基金的极大信任。通过对比试点指引征求意见稿与正式稿,正式稿还新增公募基金可以通过主动负债收购项目的规则,细化了公募基金主动管理的职责,放宽了部分重大事项表决权限,透露出监管试图通过基础设施REITs制度培育专业基础设施投资机构的期望。

“我们还应该看到,公募基金行业的传统业务为二级市场股票债券的组合管理投资,通过研究市场上现成的标的进行配置,而基础设施REITs则更偏向于一级市场投资、管理的投行类业务。公募基金擅长行业研究、价值发现以及定价,但在基础设施的尽职调查、交易、项目运营管理、价值提升等方面还没有经验积累。所以基础设施REITs业务对于整个公募基金行业来说,是巨大的业务机会,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按照监管要求,基金公司必需有基础设施运营、投资相关的人才,最近已经有基金公司在大力储备这方面的人才,为新业务的开展做准备。”他指出。鹏华基金是国内较早开展REITs业务研究的基金公司。早在十几年前亚洲REITs市场迅猛发展之际,鹏华就把眼光投向了REITs这一拥有稳定长期回报的低风险产品,开始对REITs进行了相关的投资研究。2011年公司设立了针对美国市场的公募REITS基金;2015年,鹏华基金发起设立鹏华前海万科REITs,以深圳前海地区标志性建筑前海公馆为基础资产,面向公众募集并在深交所挂牌交易,是国内第一只且至今为止唯一一只的公募REITs。

在鹏华前海万科REITs创设及运营的过程中,为实现公司在传统公募基金业务模式之外的战略性突破,鹏华基金专门设立了投资银行部,配备具有基础设施项目运营经验、不动产研究经验、风险控制经验、特殊资产估值核算经验等复合专业背景、多知识体系的专业化团队。作为国内公募REITs唯一的先行、先试者,鹏华基金始终践行积极参与国家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切实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和创新发展的理念,将公募REITs发展视为公司资管业务发展的重要战略步骤。

对于基础设施REITs的未来发展前景,邢彪认为,改革向来不是一帆风顺的——REITs这一高度市场化的金融产品与基础设施这类具有公益性的准公共产品必然存在磨合、适应的过程,基础设施REITs在逐步落地的过程中也面临诸多需要克服的困难。比如绝大多数基础设施资产为国有企业持有,在国资转让过程中涉及到的交易、定价、程序相关问题,需要得到国资监管部门的支持;还有在转让环节涉及的税收问题,也需要得到税政部门的支持;部分基础设施资产的业务涉及民生利益,政府对于基础设施服务的定价考虑了民生利益等外部性因素,如何平衡市场化收益及民生利益也将是个重大的课题;对于在国有体制内的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团队,发行REITs后面临公开的市场化考核,如何安排好考核与激励,最大化地激发运营管理团队的积极性也需要多维度的考量。

“我们相信,只要大方向确定了,这些细节都会在过程中找到解决的办法。”他指出。从成熟REITs市场经验发现,REITs主要的基础资产仍为房地产相关不动产,但在目前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大背景下,房地产相关不动产暂时剔除在外;从REITs产品原理出发,房地产相关不动产不论从收益率角度,还是从资产体量角度,都是REITs不可或缺的底层资产。因此业界期待在试点成功以后,未来在合适的时机,能够将房地产相关不动产纳入基础资产的范畴,让更多适格的基础资产来支撑REITs体系的发展。

“业界认为,监管部门希望通过试点进行穿行测试,把整个业务链条中相关的问题解决掉,在试点结束后,总结经验,把制度逐步固化下来,成为一套成熟的体系;与此同时,业界还期待试点过程能够顺利开展。我们有信心,在监管机构的指导下,在各位同业的共同努力下,一步一个脚印,为中国基础设施REITs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共同建立起健康的REITs生态,通过这一创新工具支持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迎来资本市场与基础设施的共同繁荣。”邢彪强调说,如果再将视野放大一些,REITs仅仅是资本市场改革各项措施之一。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朝着市场化、法制化的方向继续推进,特别是涉及基础性制度的改革,IPO注册制已经由科创板推进到创业板,如无意外也会很快全面推广到主板;上市公司强制退市的执行显著改善,当上市不再困难的时候,退市也就不那么纠结了;上周末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司法解释《关于证券纠纷代表人诉讼若干问题的规定》,证监会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零容忍的承诺在制度上再进一步。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清晰地表明“党中央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资本市场”,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基石,资本市场是资产管理行业的从业基础,当基础都是大且硬的石头,而没有夹杂土坷垃的时候,才能搭建坚实的上层建筑。

(作者:陈植 编辑:马春园)

陈植

高级记者

长期关注全球宏观经济,私募股权,外汇期货,金融科技与产融结合。邮箱:chenzhi@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