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整治直播带货乱象,重庆规范未成年人打赏

直播锐观察张雅婷,实习生白桦2020-08-14 20:44

多地陆续开展直播专项治理。

近日,成都、重庆相继开展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工作,分别对直播带货和未成年人打赏等问题作出规定。继网信办等8部门今年6月及8月多次出台直播管理政策后,多地陆续开展直播专项治理工作。

随着直播行业的高速发展,各种乱象频出。自2016年起,各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关于直播平台资质、内容、打赏、营销等方面的监管政策相继出台。

成都、重庆等地开展直播专项整治工作

“即日起,这些直播带货行为,将被严肃处理!”成都市场监管局8月14日发布消息,将开展网络直播带货乱象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工作,重点整治违反电子商务法、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违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七类违法行为。

重庆网信办也于8月12日宣布将重点整治直播天价打赏、激情打赏、未成年人打赏、直播变相赌博等问题,并强调对未成年人网络直播教学环境进行专项整治。

此次重庆市直播专项整治行动中提出,加强网课页面周边生态管理,不得推送与学习无关的广告信息,不得利用弹窗诱导点击不适宜未成年人的页面,不得利用公益性质网课谋取商业利益。

据了解,为响应国家网信办、全国“扫黄打非”办等8部门此前关于开展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工作部署。除上述两个城市外,吉林通化、黑龙江漠河、河北衡水等地相继开展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和规范管理工作。

直播资质、内容、打赏、带货等监管在路上

伴随直播的高速发展,多种乱象层出不穷。2016年以来,政府各部门相继出台了多部政策法规以整治直播乱象,对直播主体责任、直播带货、直播内容、直播打赏等方面进行了规范。

为规范直播资质,明确直播主体责任成为监管重点。

2016年7月,文化部印发《关于加强网络表演管理工作的通知》,强调网络表演经营单位要对本单位提供的网络表演承担主体责任。同年11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要求直播平台及发布者在提供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时,应取得相关资质。2017年1月,《网络表演经营活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要求网络表演经营单位需要取得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并具有内容自审和实时监管的能力,网络表演者需要实名注册。

今年7月29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要求厘清网络平台经营者、商品经营者、网络主播等相关主体的法律责任。

直播兴起后,未成年人打赏、天价打赏行为频现,治理直播打赏问题成为当务之急。疫情期间,直播带货火爆全网,乱象也随之而来。

近两年,政府各部门、行业协会等针对直播打赏及直播带货等新问题出台了一系列新的规范。

今年6月,国新办、全国“扫黄打非”办等8部门的直播专项整治行动中,对直播打赏提出了新要求,要求引导用户理性打赏,要求之后相关部门将研究制定主播账号分级分类管理规范。同时,明确直播行业打赏行为管理规则,将内容供给导向、打赏金额标准、主播带货资格与直播账号分级分类紧密关联,建构激励高质量信息内容供给的直播账号信用评价体系。

7月1日,由中国广告协会发布的《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下称《规范》)正式实施。这是国内出台的第一个关于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的专门规范。《规范》明确了商家、主播、平台以及其他参与者等各方在直播电商活动中的权利、义务与责任。规定禁止刷单、炒信等流量造假以及篡改交易数据、用户评价等行为,商家则不得发布产品、服务信息虚假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由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监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要求严格规范商品和服务营销、广告审查和代言等网络直播营销行为,并依法查处违反电子商务法、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

在规范直播内容、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监管也作出明确行动。

继《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今年3月1日起施行后,7月,国家网信办启动了为期2个月的“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整治重点包括学习教育类网站平台和其他网站的网课学习版块的生态问题,严厉打击直播、短视频、即时通讯工具和论坛社区环节存在的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

对违法直播内容的严厉打击仍在进行。今年6月,国家网信办对国内31家主要网络直播平台的内容生态进行全面巡查。经查,“斗鱼直播”“哔哩哔哩”“映客直播”等10家直播平台存在传播低俗、庸俗内容等问题,并对上述平台进行了约谈、停更等处置措施。

(作者:张雅婷,实习生白桦 编辑:曹金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