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邱月烨 编辑/ 谭璐
"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日子已经结束了。"
8月13日,有媒体报道,鸿海集团董事长刘扬伟在第二季度的投资法人说明会上发表了上述言论。
当天晚上,鸿海就发表声明称,媒体过分解读了公司对全球产业趋势变迁的看法,公司皆未针对单一客户、厂区以及产品讯息发表上述评论。
不过,据媒体报道,刘扬伟虽然没有直接说开头那句话,但确有相关介绍:鸿海正在逐步扩大中国以外的产能,将更多生产转移到东南亚和其他地区,以避免对出口到美国的中国产品征收更高的关税。
刘扬伟透露,中国大陆是生产iPhone、戴尔台式机和任天堂游戏机等电子产品的主要基地,鸿海全球其他地区产能的占比目前为30%,高于去年6月的25%。未来,这一比例还会上升。
从生产成本和企业经营风险角度看,鸿海从中国转移出了一部分产能,无可厚非。但是中国制造业产业链经过最近几十年的打磨,当下仍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全部转移出去,或者说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日子已经结束,是不客观的。
从7月份进出口数据来看,这一结论也经不起推敲:出口同比(以美元计,下同)增长7.2%,大超市场预期的0.7%。中国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出口分别同比增长12.55%、-3.43%和-1.97%,均较上个月有大幅回升。
在海外需求较强而供给不足的情况下,中国再次担起了弥补其它国家产能不足的角色。
回到鸿海和苹果公司转移产能的倾向,事实上这件事情并非在当下才发生,只是在目前中美关系的背景下被放大了。
鸿海旗下的富士康,是iPhone最大的代工制造商,过去,代工iPhone的工厂主要在中国。但这一情况,在去年开始发生了变化。
2019年8月,鸿海在印度的iPhone生产线正式投产,据悉,印度生产线初期组装的iPhone将主要在印度销售,随着产能的增加以及当地市场容量受限,其组装出的iPhone产品将运往世界各地。
不过从公开的数据来看,鸿海印度的iPhone年产能约100万台,产能并不高,远远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此前,鸿海在印度的智能手机生产线,以安卓手机为主,其中小米是主力产品。鸿海印度的小米生产线单月产能约300万台,几乎是iPhone年产能的3倍。这也是由于苹果对iPhone的组装精密度要求较高,对于业务并不熟练的印度工人来说,难度比较大。
鸿海转移iPhone生产线,也与新冠疫情的爆发相关。今年第一季度,富士康曾发表过一份官方声明,认为富士康的iPhone出货量不会减慢,并已采取措施继续履行其制造义务,这些措施包括将生产转移到越南、印度和墨西哥的工厂以填补缺口。
长期以来,富士康一直是苹果公司最大的代工厂商,自2007年第一代iPhone推出后,富士康已占据iPhone生产量的50%以上。
从苹果公司的角度看,要把iPhone等产品的产能转移出中国,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或者也不是苹果真正的盘算,从苹果对近几年科技制造领域的明星公司立讯精密的青睐和扶持就可以看出端倪。
iPhone的代工厂商,除了大众熟知的富士康之外,还有和硕、纬创,后两家的规模相对小一些。前不久,立讯精密宣布,斥资33亿元收购纬创在中国国内的代工厂,正式进军iPhone代工制造。
此前,立讯精密与苹果的合作已涉及AirPods、iPad、MacBook、Apple Wacth、MacBook及iPhone等众多产品,其中在AirPods方面,立讯已成为最大的制造商,其精密制造工艺和技术深受苹果CEO库克的青睐。
在二级市场上,立讯精密的市值高达3757亿元(按8月14日收盘价计),超过了曾经的大客户富士康的上市公司工业富联。
有消息称,苹果对于立讯精密收购纬创代工厂一事,给予了大力支持,重点扶植立讯进入iPhone代工厂行列,甚至为了让立讯专心做好iPhone代工,苹果希望立讯能将AirPods耳机代工业务放下,将全部订单转给另外一家国内公司歌尔声学。
目前AirPods耳机的代工厂商有立讯、歌尔及富士康旗下的鸿准,AirPods Pro则由立讯、歌尔代工,没有台湾公司参与。
对于立讯来说,成功介入“主流领域”的组装业务,可以反过来对更多的零组件取得更大的掌控权,而水平+垂直整合,也是立讯一直擅长的事情。
对于苹果来说,一边扶持内资企业,扶持新的代工厂,改变过去以"台厂为主、陆厂为辅"的产业生态;一边把新品生产放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加快把一部分产能从中国大陆移出去的趋势——做着两手准备,规避风险。
苹果的供应链管理是动态布局的,它背后的代工厂如鸿海这样的巨头也同样如此,不管中国世界工厂的角色是否改变,生产要素的全球化布局和流动都不会停止。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重要的是,要站在未来看现在,提前准备和布局。
(作者:21世纪商业评论 )
声明:本文由21财经客户端“南财号”平台入驻机构(自媒体)发布,不代表21财经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