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快评:积极应对2020年国际粮食市场风险

南财快评林发勤,赵凌雪2020-08-18 14:08

一、疫情、蝗灾、极端天气导致全球粮食市场面临持续动荡 

截至2020年8月16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超2129万例。随着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范围内的大流行,全球粮食生产、粮食加工、物流运输、消费贸易、供应链等多个环节受到了严重的冲击,疫情对于全球粮食态势造成影响并加剧了现有的粮食问题,全球粮食市场在未来数月面临较强的不确定性。除疫情外,极端天气、蝗灾、非洲猪瘟以及贸易大国间的贸易紧张因素,也使得全球农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2020年8月3日,联合国发出警告,全球濒临至少50年来最严重的粮食危机,粮食安全再成重要议题。 

在全球粮食供应方面,自2020年3月至今,共有21个国家宣布或实施了禁止粮食出口、提高农产品出口税率及出口价格等“破坏性措施”,诸如此类的贸易限制措施在2008年全球食品价格危机中起到了很坏的示范作用,导致全球粮食价格波动与市场动荡,并损害了粮食进口依赖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的福利。为此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三大机构发布联合声明,呼吁各国政府减少与疫情相关的贸易限制措施的实施,目前大多数国家的出口限制政策已于2020年6-7月结束,仅剩土耳其和吉尔吉斯斯坦仍在出口限制实施期内。除此之外,干旱、蝗灾引起的粮食减产以及疫情导致的人员流动限制对于农业耕种数量和质量产生冲击,都对世界粮食供应造成了威胁。 

与粮食供应相对的,在全球粮食需求方面,疫情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显著下降、居民收入下降并引发需求不足,致使粮食市场长期面临着价格下跌的风险。据调查,疫情冲击使得家户减少了对于水果和乳制品等高营养高价值食物的消费,转而向低成本低营养价值的食物,长期可能导致高营养价值的食品供给被低价值低成本的生产所代替。根据2020年7月1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与经合组织共同发布的《2020-2029年农业展望》,疫情造成的经济低迷可能会对农产品需求产生影响,而农产品供给短期刚性,将引发短期粮食价格下跌。报告同时指出,油料和动物性产品受到的影响比稻米、小麦等主要作物更大。 

 二、全球粮食市场变化与农业贸易情况分析 

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存在波动,同时对于不同种类农作物的需求促使着消费结构不断发生变化,通过与其他国家进行粮食贸易,可以使得本国粮食市场实现供需平衡。 

对于全球农产品贸易情况变动,我们借助联合国粮农组织于2020年6月11日发布的《粮食展望》,来对国际贸易量最大的食品类商品,即谷物、肉类、鱼类、食糖、乳制品和油料作物在未来年度的产量和市场趋势进行预测和分析。谷物出口国主要包括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加拿大,欧盟,俄罗斯,乌克兰和美国,2020/21年度主要谷类产品(小麦、粗粮、大米)产量预计为27.8亿吨,全球谷物贸易总量将达到4.33亿吨,比2019/20年度增长940万吨,创历史新高。2020年世界肉类总产量预计降至3.33亿吨,相比2019年将减少1.7%,这主要受到动物疾病(非洲猪瘟)、市场运输限制以及疫情导致的屠宰场、加工包装方面劳动力短缺的影响,2020年国际肉类贸易预计增至3700万吨,同比增长2.4%,稍弱于2019年增幅6.8%;国际水产品市场尤其是对虾、鲑鱼、罗非鱼等主要贸易品产量受疫情影响较为严重,2020年预计产出1.73亿吨;由于同时受到欧盟、印度、巴基斯坦等国食糖产量预期下降和巴西、中国和俄罗斯预期的食糖增产的影响,国际食糖预计2020年产出1.69亿吨,相比2019年下降2.9%,同时食糖贸易受到国际糖价下降以及传统进口市场上糖业库存重建的需要,可能会同比增加5.3%;世界乳制品产量受到亚洲地区和北美地区乳制品产量增长的影响,2020年预计相比去年增长0.8%,达到8.59亿吨,与产出增加相反,乳制品出口面临下降的预期,这主要是由于疫情引发经济放缓,导致人们减少对于高营养价值食品的消费。根据粮农组织预测,由于美国大豆受到恶劣天气的影响以及加拿大和欧洲地区减少了油菜籽的耕种面积,使得2019/20年油料作物产量相比2018/19年下降4.6%至6.12亿吨,预计植物油贸易也将发生小幅下降。 

对于中国农产品贸易情况,根据农业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额共计1166.8亿美元,同比增长7.4%。其中,出口354.2亿美元,与去年同比下降3.8%,进口812.6亿美元,同比上升13.1%;农产品贸易存在逆差458.8亿美元,与去年相比逆差增加了30.9%。对于具体农产品进行拆解,畜产品累计进口240.0亿美元,同比增长43.4%,出口26.4亿美元,同比下降18.1%,贸易逆差213.6亿美元,与去年相比上升58.1%;受到长江中下游洪涝以及国际市场疫情的影响,水产品进出口都有所下降,具体出口84.5亿美元,同比下降16.3%,进口79.1亿美元,同比下降9.3%;谷物累计进口34.9亿美元,净进口1103.8万吨,同比增加43。3%,其中主要是小麦和高粱进口增幅较大,小麦与去年相比进口增加90.3%、高粱进口同比增加154.8倍;大麦和大米进口有所下降,具体大麦进口下降20.8%,大米进口下降较少,仅为;食用植物油进口30.2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食糖进口4.6亿美元,与去年同比增长23%。通过分析,无论是世界农产品市场预测还是中国农产品实际进出口,都与全球粮食市场变化紧密相关。 

现阶段全球粮食市场受到疫情、极端天气与自然灾害不利因素的三重叠加,不确定性加大。同时,全球经济下行导致的失业人口增加、收入下降、饥饿人口增加,暴露了现有全球粮食系统存在的问题,这促使我们加快建设具有生产力、抵御力、可持续的粮食体系。粮食安全作为稳定民生的压舱石,是世界和平发展的基础,也是国际社会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内容。这要求我们在世界范围内,加强国际合作、减少贸易限制,保障全球粮食供应链畅通,维护国际粮食产业链稳定与安全,避免区域性粮食危机的出现。同时也要求我们要继续密切关注全球农产品供求形势,落实好国家稳外贸政策措施,优化农产品贸易结构,推动进口多元化,促进优势特色农产品出口,发挥好农产品贸易稳定国内市场、支持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积极作用。 

( 林发勤为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凌雪为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生。本文为中国农业大学“世界经济新格局”青年科学家创新团队专栏文章和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重要农产品供需形势分析和市场热点跟踪”项目的阶段成果。)

(作者:林发勤,赵凌雪 编辑:李靖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