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深度丨中方重申争取年内完成中欧BIT谈判,释放怎样的信号?

郑青亭2020-08-31 16:43

中欧BIT若达成,中国将以“超级新兴市场国家”的新身份参与全球化。

当地时间8月3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访问法国期间表示,中欧应本着灵活务实、相向而行的原则,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平衡、高水平的投资协定,尽快开展自贸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尽早达成《中欧合作2025战略规划》,实现互利共赢。

今年是中国同欧盟建交45周年。王毅在法国国际关系研究院发表题为《团结合作,开放包容,共同维护人类和平发展的进步潮流》的演讲时表示,中国始终重视欧盟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支持欧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在抗击疫情和共谋疫后复苏的关键时刻,中欧应进一步加强团结合作,按下对话合作的“重启键”,充分发挥“双引擎”作用,为国际社会团结合作注入强大推动力。

据中国外交部消息,王毅计划于8月25日至9月1日对意大利、荷兰、挪威、法国、德国五国进行正式访问。此次欧洲之行是中国外长在新冠肺炎疫情缓解后的首次出访。中方期待通过此访达到三个目标:一是共同落实好中欧领导人共识,积极推进双方重要政治、经贸议程;二是同欧方就应对疫情、稳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深化合作,进一步探讨在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的合作;三是对外共同发出维护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的一致声音,为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欧盟研究中心主任王义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中方再次重申要推动年内达成一项全面、平衡、高水平的投资协定释放出了非常积极的意义。作为全球两大重要的经济体,中欧之间达成一个高水平的投资协定,对于疫后全球经济复苏、新的全球贸易规则谈判都会起到重要引领作用。

王义桅指出,当前,世界贸易组织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转不动了。随着新的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的上任,一个新的全球贸易时代即将开始。当前,全球化遭到巨大挑战,WTO的规则和理念在很多方面还有空白,特别是在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领域,亟需进行调整。

谈及当前的全球经贸格局,王义桅认为,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重拾冷战思维,不断炒作“脱钩论”,已经搞乱了国际合作的议程,即便拜登上台也难以完全扭转当前的局面,因为它要的是架空现有的合作平台,为了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而另起炉灶。比如,在经济方面,美国同墨西哥和加拿大签署了新版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美墨加协定,即USMCA),这对全球的经济合作构成了很大挑战。

“在美国不愿再领导全球贸易合作之际,中欧可以共同扛起全球化的大旗。正如中国领导人近期所说,近来,经济全球化遭遇倒流逆风,越是这样我们越是要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坚定不移维护和引领经济全球化。”王义桅说道。

中欧BIT将让中国以新身份参与全球化

8月29日,王毅在巴黎同法国外长勒德里昂举行会谈。王毅表示,双方要以大项目合作为驱动,推动双边合作提质升级,做大国互利共赢的示范;以创新合作为突破,推动在智慧城市、电动汽车、有机农食以及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等领域合作,共同为双方企业提供公平、公正、开放、非歧视性的营商环境,做大国共谋未来的示范。

王毅表示,中欧之间没有根本利害冲突,共同利益远大于分歧。在当前世界不确定性上升的形势下,中欧要加强团结合作,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性,维护国际安全稳定,促进各国发展繁荣。中方愿同欧方一道,推动下阶段中欧政治交往取得积极成果,年内完成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用实际行动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抵制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

勒德里昂表示,法方希望同中方深化人工智能、电动车、清洁能源、生态农业等领域对话合作,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共同推进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展现法中维护多边主义的榜样作用。法方高度重视欧中关系,愿同中方一道推动下阶段欧中政治交往取得成功,尽快达成欧中投资协定。

在王义桅看来,一项全面、平衡、高水平的投资协定也将推动全球化走向全面、平衡、高水平的方向。在“平衡”方面,中欧双方在某些问题上有共同的关切,比如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产业政策、企业补贴等一系列问题。“过去,中国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进入的世贸组织,”他说,“如果中欧达成投资协定,甚至开启新的自贸协定谈判,中国就将以超级新兴市场国家的身份,推动新兴经济体同发达经济体的对接,这对于推动世界走出衰退、结束美国的‘脱钩’闹剧有重大意义。”

中欧FTA将推动中欧两大制造中心的对接

据中国商务部网站消息,7月21至24日,中欧双方举行了第31轮投资协定谈判。商务部发言人高峰7月30日表示,中欧双方均高度重视投资协定谈判。在今年6月22日举行的第二十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双方领导人重申将致力于年内完成谈判,并同意将尽最大努力尽快就公平竞争方面的规则达成共识。

高峰介绍,为落实领导人要求,中欧双方谈判团队已于6月底、7月份举行了两轮谈判,在第三十一轮谈判中,双方就公平竞争规则方面的文本议题取得重大进展。这充分体现了中欧双方在为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平等地位和合法权益方面的广泛共识。下一步,双方将继续加快推进谈判,就余下的文本问题和市场准入问题进行磋商,落实年内达成协定的目标,使协定早日惠及双方企业和投资者。

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启动于2014年,内容包括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国有企业竞争中立、高端服务业开放等。据中方统计,截至2018年12月,欧盟累计对华投资额1306.5亿美元,是中国第三大累计实际投资来源地。同年底,中国在欧盟共设立直接投资企业逾3200家,欧盟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2019年,欧盟对华投资73.1亿美元,中国对欧盟投资75.8亿美元。

王义桅指出,在投资协定之后,中欧才能开展自贸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并推动双方达成《中欧合作2025战略规划》,这将进一步推动中欧关系向更高水平发展,并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更多可预期性。

在贸易方面,目前,欧盟是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最大进口来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场。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第二大出口市场。2019年,中欧贸易总额7051.1亿美元,同比增长3.4%。

尽管中欧贸易受到了新冠疫情的冲击,但王义桅指出,中方已经表示,愿加快建设便利人员往来的“快捷通道”和货物往来的“绿色通道”,再加上稳步增长的中欧班列,这将对维护全球供应链稳定发挥重要作用。疫情对全球化最大的冲击就是区域化、分散化,中欧加强合作将有助于欧亚大陆实现互联互通,从而推动全球经济尽快走出衰退。

他指出,未来全球将有三大制造中心,分别是北美中心、欧洲中心和亚洲中心。中欧加强经济合作,特别是中国和德国实现制造业的对接,对于疫情后的全球经济合作将起到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欧尽快开展自贸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将是一个重要的利好消息。

(作者:郑青亭 编辑:和佳)

郑青亭

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