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粮商之一美国嘉吉驻华代表:中国小麦、稻谷库存消费比高达125%、80%,远高于18%警戒线

夏旭田2020-09-07 21:51

在9月7日服贸会配套活动——2020粮食现代供应链发展及投资国际论坛上,全球四大粮商之一美国嘉吉驻华代表、中国区副总裁马征表示,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开的数据,中国口粮的库存消费比近三十年来都远高于17—18%这一警戒标准,2020年中国小麦库存消费比高达125%,稻谷也达到了80%,因此今年国内疫情发酵期间,个别地区出现了囤粮抢粮的不理性行为,但市场很快就恢复了平稳。

随着海外疫情蔓延,越南、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纷纷采取出口管制措施,加剧了市场对粮食供应的担心。马征表示,危机发生时,出口管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国际市场对国内价格的冲击,但他告诫这些国家,政策的不可预测性可能给国内价格造成的影响更大。

论坛上,马征表示,粮食安全是国际社会关系的永恒话题。目前对粮食安全的评价指标尚无统一标准,但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及世界各国学者普遍采用粮食储备率、粮食自给率、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产量波动系列、低收人阶层粮食保障水平等5个主要指标。其中,粮食储备率也可以理解为库存消费比,FAO建议不低于17—18%

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世界22%的人口,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和面临的压力不可言喻。不过他指出,根据美国农业部公开的数据,中国口粮的库存消费比近三十年来都远高于这一标准,2020年小麦高达125%,稻谷80%。

因此,在今年国内疫情发酵期间,个别地区出现了囤粮抢粮的不理性行为,国家有关部门明确指出,政策性小麦和稻谷库存足够全国一年以上消费量,这使市场迅速恢复了平稳。

马征认为,世界粮食安全总体是有保障的。但在发生公共危机的时候,例如重大疫情和经济金融危机,有时会导致政府限制出口、供应链运行不畅、市场借机炒作,并形成恶性循环。

比如,2006—2008年,由于国际原油价格飙升,一些国家开始大规模发展以粮食为原料的生物质能源,加之期货市场的炒作,结果导致粮价上涨。

据FAO统计,在2007年1月至2008年7月期间,各国小麦、稻谷、玉米的国内价格平均涨幅约40%,多个主产国实施出口管制,一些非洲国家则出现社会骚乱。

今年初,随着海外疫情蔓延,越南、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纷纷采取出口管制措施,加剧了市场对粮食供应的担心。他指出,危机发生时,出口管制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国际市场对国内价格的冲击,但政策的不可预测性给国内价格造成的影响更大。

例如,越南在2008年初对大米实施了出口限制,但国内价格仍在当年4月、5月间飞涨了50%。此外,政策出口税等政策频繁调整,也使得贸易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风险,从而加剧市场波动。

展望未来,马征指出,世界人口数量仍在增长,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预测,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至97亿人,确保充足的粮食供应仍然面临较大压力。为此,他向中国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落实最严格的耕种保护制度。中央一号文件连续提出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守护制度。同时,要借助金融工具,规避价格波动风险,大力推广保险+期货,适度发展场外期权。

二是保证一定的粮食储备规模。政府储备可以发挥蓄水池的作用,熨平市场价格波动。在市场价格处于低位时,可以解决通过国内收购和进口,适度补充储备库存。

三是维护公开公平的国际贸易秩序。非口粮品种可以适度依靠国际市场供应,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四是厉行节约,杜绝浪费。世界范围内,食物分布和消费极不均衡,全球仍有约8亿人在忍受饥饿。中国作为全球负责任的大国,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

(作者:夏旭田 编辑:李博)

夏旭田

政经版资深记者

关注工业、数字经济、外贸、电商等领域,邮箱:xiaxt@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