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领先的候选COVID-19疫苗已经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到临床开发的晚期阶段,但是由于迄今为止缺乏可靠的临床数据,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2020年春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面重塑出各行各业的“新常态”。
由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缺乏特效药等困境,种种因素助推疫苗研发的进展成为全球关注度最高的行业事件之一。特殊时期,除了研发人员、企业夜以继日加速研发,各国的监管机构也都不断“开绿灯”。疫苗几乎已经成为人们重回“疫情前时代”的唯一希望。
疫苗的临床试验结果也是继瑞德西韦之后制药史上受关注度最高的试验,在等待揭盲的时间里,随时随处可见全球人民翘首企盼的焦灼。
但意外也随时降临:当地时间9月8日,因怀疑一名疫苗受试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英国制药巨头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学联合开发的新冠疫苗临床试验暂停。
同日,九家疫苗巨头企业的CEO发表了一份历史性誓言,共同承诺在未来向全球监管机构提交COVID-19疫苗的申报资料和审批申请时将坚守科学诚信。
尽管领先的候选COVID-19疫苗已经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到临床开发的晚期阶段,但是由于迄今为止缺乏可靠的临床数据,仍然存在许多不确定性。
临床试验暂停
针对阿斯利康暂停新冠疫苗临床试验一事,9月9日下午,阿斯利康在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我们对正在进行的牛津大学新冠病毒疫苗全球随机对照组试验,启动了标准的审核流程。我们自愿暂停疫苗接种,以保证独立委员会对该疫苗的安全性数据进行核查。这是确保我们实验完整性的一项常规操作,当一项试验中有任何潜在、无法解释的疾病发生时所采取的必要步骤。”
阿斯利康将此次事件描述为,“在大型临床试验中,偶然会发生这种情况,但我们必须对此进行仔细的独立检查。我们正在努力加快对这个单一事件的核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研究进程的任何潜在影响。阿斯利康始终秉承临床试验对参与者的安全承诺,并在实验中遵循最高的行为标准。”
在临床试验中出现问题并交给独立委员会来审评是否继续是常规操作,但目前还不清楚阿斯利康此次情况会将如何,考虑到该疫苗是目前最有潜力的几个候选之一,此次临床也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几家公司的临床和市场情况。
2020年7月,正在进行的I / II期COV001试验的中期结果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当时表明该疫苗(AZD1222)可以耐受并在所有评估的参与者中产生针对SARS-CoV-2病毒的强大免疫反应。
AZD1222最新进展是8月31日阿斯利康声明称其临床试验已扩展至在美国的III期临床试验,以评估其安全性、有效性。AZD1222是由牛津大学及其附属公司Vaccitech共同发明的。
这项名为D8110C00001的美国试验是由生物医学高级发展局(BARDA)资助的。2020年5月,阿斯利康获得了BARDA超过10亿美元的支持,用于疫苗的开发、生产和交付。BioPharmaceuticals R&D执行副总裁Mene Pangalos表示,“我们很高兴AZD1222在所有成年年龄组中均显示出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如果临床试验证明该疫苗可以预防COVID-19并获得批准使用,我们将努力使它以公平公正的方式尽快在全球范围内销售。”
美国各地的临床试验中心正在招募多达30,000名18岁以上的成年人,来自不同族裔和地区。除了美国,还计划在秘鲁和智利的站点招募受试者。
目前,AZD1222的临床开发正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在英国、巴西和南非正在进行后期临床试验,并计划在日本和俄罗斯开始试验。这些试验以及美国的III期临床试验此前预计将在全球招募50,000名参与者。根据临床试验社区中的感染率,预计将在今年晚些时候获得后期试验的结果。
各方由此对该疫苗充满期待,直至此次“意外”出现。
供应与市场
9月4日,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发布新冠疫苗研发进展综述称,截至2020年9月2日,全球COVID-19疫苗的研发管线包括321种候选疫苗。其中,有32种候选疫苗正在临床试验中,计划招募来自34个不同国家的至少470个地点的280,000多名参与者。
目前,进展最快的临床候选疫苗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提供支持获批许可的数据。这些进展较快的候选疫苗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如果获得批准,则可以快速分发。
当前在临床试验阶段的大多数候选疫苗都将新冠病毒刺突(S)蛋白及其变体作为主要抗原。但是靶向其他或多种抗原的候选药物正在研发中,包括靶向N蛋白、减毒疫苗、灭活疫苗和肽疫苗。
自4月份以来,新冠疫苗开发商的总体概况中最大的变化是参与的大型跨国公司越来越多。目前在临床的候选疫苗中,有11个由中国机构开发,有7个得到美国“曲速行动”计划的支持,该计划的目标是在2021年1月之前交付3亿剂用于COVID-19的疫苗,迄今已宣布拨款超过100亿美元用于推进疫苗开发。
全球的疫苗疯狂竞速的“急功近利”让业界担忧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此,9月8日,阿斯利康、BioNTech、葛兰素史克、强生、默沙东、Moderna、诺瓦瓦克斯、辉瑞和赛诺菲九家生物制药企业CEO宣布了一份声明,签署了以下誓言:“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包括任何潜在COVID-19疫苗在内,都会经过全球专业监管机构的评估和确认,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
FDA要求用于申请监管审批的科学证据必须来自大批量、高质量的随机、盲测者参与的临床试验,需要有恰当的研究设计和多元人群的广泛参与。
以阿斯利康为例,为了扩大供应范围,此前已经在全球签订了多个合作协议,与俄罗斯、韩国、日本、中国、巴西、拉丁美洲等签订的供应公告使该疫苗的全球供应量达到了30亿剂。
在中国,今年8月,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公告与阿斯利康签署了《约束性交易条款清单》,阿斯利康独家授权康泰生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内对许可产品进行研发、生产及商业化。
同时康泰生物确保在2020年年底前能够拥有至少每年生产1亿剂的充足产能,并在 2021年年底前拥有至少每年生产2亿剂的产能。
9月9日,受临床暂停影响,康泰生物盘中一度下挫达19.66%,触及跌停,当日收跌16.57%,最新市值1089亿元。当日下午,康泰生物对外回应称,对此阿斯利康疫苗试验规模最大,出现个别案例是研发中的正常现象,不影响其与阿斯利康合作的推进。
但阻止不了市场闻风惊飞,当日康泰生物“带领”疫苗股一起下跌。截至当日收盘,智飞生物跌11.91%,未名医药跌10.02%,万泰生物跌10%,华兰生物跌8.87%,沃森生物跌8.51%。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疫苗市场,然而与成熟市场相比,中国疫苗人均支出和普及率(接种率)都较低。据IQVIA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疫苗市场总规模约为360亿美元,其中美国市场份额占比最大,达到33%,中国市场规模占比为11%,约为40亿美元。
中国疫苗市场过去6年实现了10%左右的增长,随着二类疫苗(自费疫苗),尤其是更多创新疫苗的上市,未来整体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
过去五年发生了几起一类疫苗的安全事故,使得国家不断重视疫苗的注册、生产、采购、流通和接种等关键环节的管控,对疫苗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9年6月国务院正式立法出台史上最严监管《疫苗管理法》,政策强调全程监管、禁止委托生产、鼓励研发创新,鼓励疫苗生产规模化、集约化,行业结构将优化,严格推动市场准入集中化,实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制度等。
中国疫苗市场在经历了快速发展、调整转型等几个阶段后,发展模式趋于健康。
(作者:卢杉 编辑:张伟贤)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