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服务市场仅为美国的8%,IBM称中国企业“数字化重塑”已进入“深水区”

翟少辉2020-09-16 17:26

IBM《蓝图》报告指出,企业的数字化重塑已经升级到了全新的“深水区”。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生产生活已基本重回正轨,但疫情对企业的冲击仍未消退。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近日在服贸会演讲中坦言,“新常态”下,一些企业活了下来,一些企业轰然倒下,更多企业在苦苦挣扎,尤其一些中小企业状况相当困难。

陈黎明指出,很多研究已表明,数字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往往业绩优于数字化技术裹足不前的企业。“在疫情之下依然如此。”他表示,“作为企业需要认真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就是,如何利用数字化重塑,提升企业面对黑天鹅事件的韧性和市场竞争力。”

近日,IBM公司发布《中国智慧企业转型升级蓝图》(简称《蓝图》)报告并指出,疫情已为企业数字化重塑按下了“快进键”。报告认为,对疫情期间企业应对能力的观察和反思显示,数字化重塑对许多企业来说已不再是一种选择,而是必然。更为重要的是,企业的数字化重塑已经升级到了全新的阶段,或者说是“深水区”。

该报告联合各界专家,历时2个月,覆盖了中国地区13个行业、近300位企业高管。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总裁麦俊彦在报告发布的云端峰会上介绍,该报告旨在从战略与业务层面、运营层面和体系架构层面,帮助企业应对后疫情时代的挑战,实现弯道超车的飞跃。

数字化仍面临挑战

麦俊彦在发言中表示:“2020年不确定性成为一个新常态,对于企业来讲,这注定是加速淘汰或者加速升级的转折点。”

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数字化战略及创新体验总裁徐永华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等媒体的采访时坦言,疫情以来,很多行业确实已淘汰了一批企业。

徐永华指出,一些中等规模的、传统的企业对数字化转型的思考依然不够深入。例如,其有客户曾表示,五、六年前与其他新兴企业相比感觉没有太大差距,但如今却已是望尘莫及,担忧如果再不赶上可能会在2-3年时间内被淘汰。

陈黎明也在前述演讲中指出,中国已进入数字化生活方式,例如手机支付已使很多人几乎不再携带现金,但这也带来了中国在企业数字化方面“傲视全球”的错觉。实际上,至少在一些领域中国依然未能领先。

例如,美国企业的云化率达到了85%,欧洲为70%。中国企业云化率却尚不足40%,从业务量上看也主要来自互联网公司。实体经济、传统行业和中小企业的上云率依然较低。陈黎明指出:“中国GDP已经达到美国的66%,而我们的云服务市场仅仅是美国的8%,从另一个方面也印证了我们的云服务规模和经济规模并不匹配。”

《蓝图》报告则具体指出了疫情时代企业在数字化重塑上面临的一些共同挑战。例如,有52%的受访者表示,重塑消费者体验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虽然打造了客户体验,但还没有顾及合作伙伴和员工的体验;50%的受访者表示,组织转型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希望向平台模式转型却不知如何着手;47%的受访者表示,改进业务和管理流程时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不知如何最有效地利用新技术改进业务和管理流程。

报告为此绘制出了一张“智慧企业转型升级蓝图”:在业务层面,企业应以打造全方位的体验为终极目标,并以平台为战略,与合作伙伴、客户甚至竞争对手共建生态系统。此外,在运营层面,企业应以数据为驱动、以呈指数级发展的技术为引领,用智能工作流实现卓越运营和推动业务创新;企业也需要构建完整的体系架构,运用全新的运营管理手段,形成数字能力,有效应对内外部各种动态变化。最后,通过采用IBM车库方法,将企业数字化战略执行落地,推动企业持续增长。

智慧企业转型升级蓝图

(来源:IBM商业价值研究院分析)

全方位体验与开创性平台

在采访中,徐永华也以IBM自身所在的IT服务领域为例,具体介绍了开创性平台策略下如何与合作伙伴、客户甚至竞争对手共建生态系统。例如,IBM与SAP在不同的细分市场是竞争关系,但同时双方也是全球战略性的合作伙伴。据了解,目前已有超过400家企业借助IBM与SAP数字化转型的合作,对系统和业务流程进行了现代化改造。

“竞合在未来这个平台化市场里一定是会普遍存在的。”徐永华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这引发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他指出,目前在中国,存在一些特别领先的企业独占网络市场。“这是很危险的,不是特别开放。未来一定会是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开放性的平台。“

此外,全方位体验的要求也正在驱动全新商业模式的打造。在2018年的IBM CEO调研中,65%的受访CEO表示,总体业务格局的重心正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体验为中心”转变。IBM近日指出,两年多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需要全方位打造客户、员工以及生态系统体验,以形成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独特的品牌竞争力。

《蓝图》报告指出,客户、员工、生态系统必须被统一到一起,彼此之间建立两两信任;在智慧型企业中,客户、员工和合作伙伴在其购买行为、日常工作、生态协作中融入一致的价值观,形成统一的企业体验。

“平台经济里的三个重要角色是服务提供者、服务使用者和第三方平台提供者,在平台经济之下,这三个角度是经常互换的。”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云应用服务总经理马勇在采访中表示,“例如,今天的一个共享专车司机,明天可能是共享专车的使用者。所以员工体验、客户体验和生态合作伙伴体验是共通的。”

IBM进一步指出,相较于过去普遍将平台与淘宝、Amazon、Facebook等大众消费平台进行联系,如今大家对平台的理解已更为深入。几乎每个企业都在考虑,需要构建哪种类型的平台以及如何积极参与平台模式。

IBM商业价值研究院的最新调研显示,中国企业参与平台模式和生态系统的热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2018年,只有55%的中国企业参与到了平台模式,而参与业务生态系统的企业更是仅为18%。而被问及2022年计划时,已有94%的中国高管表示希望积极参与平台模式,78%希望积极参与生态系统。业务平台、数据平台和技术平台位居企业想要构建的平台类型的前三。

对此,IBM也为中国企业开展转型升级的实践总结了三条关键经验。首先是制定合适的平台战略,即在规划时就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合适平台,构建差异化优势;二是采用敏捷的应战方式,在转型过程中,用敏捷迭代的方式积极应战,并于实战中调整;三是打造创新的技术平台,推动创新,实现业务突破。

强调“智能工作流”

在陈黎明看来,智能工作流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最基础、最关键、最核心的竞争力。IBM将智能工作流定义为“将海量数据、指数级技术、数字化专业技能融入端到端的业务流程中,以满足更好的客户期望,创造更大的业务价值”,以区别于ERP、CRM等记录和传递数据的信息化系统,并强调其不止于简单采用自动化技术替代人的重复工作,也不是事后分析数据的延后静态系统。

IBM认为,智能工作流应分为三个层次,且层层递进。首先是智能自动化,通过大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使用机器人去进行包括票据录入、校验、报销在内的部分重复性的工作;其后是智能流程再造,即机器从模式和趋势中学习,根据规则,将流程中审批决策环节需要的信息和判断依据送至决策者面前;三是驱动创新转型,通过即时、预测性的优化,实现真正的业务突破。

IBM大中华区全球企业咨询服务部行业认知流程创新总经理林岚在采访中指出,在如今危机和机遇并存的时代,所有企业都希望能够通过卓越的运营成为“剩下来的那个”,通过业务创新占领行业的新竞争制高点。她指出,智能工作流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所赋能,围绕用户体验进行业务创新,帮助构建平台型企业,打造全新生态系统的一套解决方案。其落地则有赖于先进的技术。

马勇进一步指出,前述模式的变化,要求向智慧企业转型,需要云架构作为支撑。他认为,传统的商业模式下,资源在相对可控的一些管道当中流动,再提供价值的增量,最终传递给消费者;而平台经济时代,会有更多的节点链接,造成规模化效应的集聚扩展,且往往不可预知。“这就要求支撑业务的架构要有非常强大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IBM认为,疫情了加速数字化转型速度,在CEO们往往既追求创新又注重速度的情况下,答案就只能是建设混合多云的基础架构。IBM调研发现,银行业作为科技投入最早、最密集的行业之一,对云计算的态度最积极,采用率最高;业绩出众的银行将混合多云采用纳入整体业务战略中的可能性要高出88%。

(作者:翟少辉 编辑:和佳)

翟少辉

海外部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海外部科技记者,关注全球科技产业,尤其是半导体产业的相关动态及发展趋势。长期跟踪费城半导体指数及成分股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