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摩根大通中国投行主管黄国滨:全球央行对市场支持力度短期不会变,医疗健康领域投资应理性

周智宇周智宇,实习记者纪苏芸 2020-09-25 18:39

黄国滨指出,中国将会成为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体,这是投资界的共识。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整体上正处于起飞阶段。现在整个医疗板块是“水大鱼多”,未来会实现“水大鱼大”。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前三个季度,中国三大交易所首次公开招股(IPO)总额在全球交易所当中排名前列。其中,上海、香港和深圳的交易所将分别夺得全球新股排名的首位、第三位和第五位。美国的纳斯达克、纽交所分别排在第二、第四位。上海证券交易所以179只新股融资额2747亿元领跑全球。

从港交所的融资情况看,科技、传媒和电信(TMT)、医疗医药等新经济类新股位于前列。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摩根大通全球投资银行中国区主管黄国滨表示,纵观整个资本市场,医疗行业是为数不多的几个热门行业之一。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目前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黄国滨认为,目前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整体上正处于起飞阶段。未来还会有更多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并且有不错的表现。

黄国滨指出,未来随着市场和行业的发展,整个医疗板块会从目前的“水大鱼多”,变成“水大鱼大”,将会有估值规模相对比较大的公司出现。

谈及当下的资本市场,黄国滨认为,尽管风险和波动都客观存在,但是全球各个央行对市场的支持力度短期内不会变化,基本面没有太大变化、好的公司依然会受到资本市场欢迎。

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热潮将持续

《21世纪》:全球持续半年多的疫情之下,医疗健康产业是为数不多的投融资金额不降反升的行业。您如何看待这种趋势?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新的投资机会?

黄国滨:目前,纵观整个资本市场,医疗行业确实是为数不多的几个热门行业之一。原因在于:一方面,疫情使得各方对医疗行业更加关注;另一方面,此前的一系列的政策改革和企业的铺垫准备,从某种意义上已经到了收获期。此外,市场窗口非常好,主要市场估值水平差不多,作为资本密集型的医疗行业企业愿意把握这个市场窗口上市,达到好的募资效果,这也是很大的推动力。

从数量上看,今年截至目前,全球医疗健康行业IPO发行量近200亿美元,私募股权融资量达250亿美元。其中,中国公司占比20%,而在中国公司当中,80%是创新药公司。今年年初至8月,中国医药企业在全球上市达60家,今年有望创历史新高。

中国医疗健康业目前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我对中国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前景很有信心。

在监管政策方面,国家鼓励、支持创新和发展,评审跟世界接轨,使得很多创新药企业能够尽快把最好的产品推向市场。此外,以2018年港交所生物科技上市新规为代表的资本市场改革点燃了各方对创新药的热情。

在市场方面,中国有非常大的具有消费能力的市场,并且迅速增长;中国还有着蓬勃发展、潜力巨大的资本市场,这对于生物医药行业来说都至关重要。

在人才方面,中国出现了一批拥有丰富的全球背景和视野的科学家,迎来了科学家创业的黄金时代,原创公司持续涌现。

《21世纪》:医疗领域以及科技领域今年也有很多行业内的领先企业上市。对于行业巨头上市的现象您有哪些观察?部分行业领先企业在IPO后整个行业板块就开始出现大幅调整,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黄国滨: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整体上正处于起飞阶段。我的一个观察是,资本市场欢迎头部企业在不同的市场上市。对这些企业来说,创新、国际化都至关重要,从资金需求和业务扩展的角度出发,需要利用不同资本市场的优势。在不同地区、不同资本市场上市,并不是互相排斥的选择。所以,我们能看到,有些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医疗公司到香港二次上市,比如百济神州和再鼎医药;有些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回科创板,例如君实生物、康希诺、复宏汉霖;也有些在A股上市的公司到香港上市,比如泰格医药等。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从二级市场投资或者定价的角度,在不同市场可能会有不同价格的表现,也可能出现上市后回落的情况。我觉得原因之一在于,医疗健康领域高度专业化,全球真正能够理解这个行业的机构还是相对少数,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得懂。此外,我觉得价格调整是个案现象,由当时的市场环境、定价等各种原因造成,并不是一个大的趋势性的状态。我认为,未来还是会有更多的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并且有不错的表现。

现在整个医疗板块是“水大鱼多”,并不是“水大鱼大”。一些医疗健康领域的上市公司估值规模相对比较小,未来随着市场和行业的发展,一定会实现“水大鱼大”的状态。

《21世纪》:您觉得目前医疗领域比较有投资价值的是哪一个相对细分的领域?

黄国滨:之前大家对生物医药企业热情很高,尤其癌症免疫治疗等领域倍受关注,未来可能会更加关注一些新的领域,比如结合人工智能、机器人、物联网的先进设备,以及医疗科技、疫苗、医疗服务等领域。

我想提示的是,现在“水大鱼多”,需要更加理性的思考。摩根大通全球投行有着亚洲最大的专业医疗健康团队,我们以严谨的态度和高标准,确保向市场推出的都是精品项目,有望成为未来这一行业的领军者。

看好中国“大消费”机遇,市场仍有机会

《21世纪》:二级市场给与医疗健康产业相关公司的估值也非常高,您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黄国滨:泡沫确实存在,但并不是指整个行业,而是需要具体案例具体分析。对每一家上市公司,投资者都应该认真冷静地分析。不能由于这个市场好,就按照同样的估值或者同样的状态去做投资,这样就有可能出现泡沫。

生物医药是一个非常专业、非常考验耐力的马拉松式的行业。以美国为例,很多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就会被大的公司收购,这本身具有合理性,比如好的研发公司并不一定是好的销售公司,产品有了,如何能够做成规模、能够盈利,这是企业需要面对问题。整合并购就是解决途径之一。目前,中国医疗行业创业者的主要选择是上市,不过,随着市场发展、企业壮大,整合并购是必然发生的趋势,也是成熟市场应有的状态。   

《21世纪》:您如何看待目前当下全球市场的估值?未来是不是会有更多的风险存在?

黄国滨:风险和波动都客观存在,但是全球各个央行对市场的支持力度短期内不会变化,很多优秀的创新型企业做出的贡献、创造的价值,得到了社会和资本市场认可,所以基本面没有太大变化,好的公司依然会受到资本市场欢迎。

5月,摩根大通牵头了金山云成功赴美上市,打开了今年中概股赴美上市的新局面,之后出现了很多非常成功的例子,比如小鹏汽车、传奇生物、贝壳,都得到了市场非常好的反馈。在香港,医疗和消费领域的IPO也都受到了市场非常正面的反馈和关注。

《21世纪》:“内循环”是近期倍受关注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的机会在哪些板块会比较充分?

黄国滨:我觉得大消费将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也会是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大消费包括三个方面:衣食住行等生活所需、健康保健,以及围绕大消费的基础设施领域。中国将会成为以消费为主导的经济体,这是投资界的共识,大家都在寻找这样一些领域,从而能够享受这些领域的投资机会。

《21世纪》:在跨境并购领域,最近受到疫情的影响,全球很多国家对跨境并购的监管趋紧,这种情况下跨境并购的难度是否增加?怎么看待未来发展趋势?

黄国滨:今年是比较特殊的年份,跨境并购的数量和规模较往年有较大的下降。这背后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现在大家不能够见面,而并购需要有很多技术性的保障,比如见面谈判、做尽职调查,这些由于疫情原因都滞后了。我相信,随着疫情得到控制,大家能够自由出行之后,会有比较大的反弹,恢复到正常状态,国际化态势会继续保持。

(作者:周智宇,实习记者纪苏芸 编辑:李艳霞)

周智宇

海外版记者

重点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长期跟踪外资在华发展,以及国际政经、经贸及产能合作等。采访过数十位“球”级领导人及外国部长、驻华大使。邮箱:zhouzy1@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