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鸣:粤港澳大湾区为我国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起到战略支撑作用

钟小韵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钟小韵2020-09-26 12:52

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具有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产业体系完备,金融服务发达,国际化水平领先等特点,将为我国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起到战略支撑作用。

9月26日,第九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广州峰会上,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鸣发表了主题为“粤港澳大湾区要在形成双循环新格局中走在前列”的远程演讲。

王一鸣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具有经济实力雄厚、创新要素集聚、产业体系完备、金融服务发达以及国际化水平领先等特点,将为我国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起到战略支撑作用。

应对百年变局,开拓发展新局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新冠疫情的爆发则加快了新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进程,催生新科技、新业态、新模式异军突起,重新定义了国际分工和产业生态。经济全球化退潮引发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收缩,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生产网络内部循环强化。美国对中国战略遏制日趋强化,挑起经贸摩擦,试图进行科技脱钩和金融施压。

在此背景下,王一鸣认为,“我们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准备,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双循环是我国应对百年变局、开拓发展新局的主动调整,也是重塑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王一鸣指出,将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解读成“内卷化”,是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误解。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中国早已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体系,即使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也离不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配合,产业技术进步也离不开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在外部环境高度不确定的情况下,利用中国超大市场规模、战略回旋空间大的特点,通畅国内经济循环,形成内外打通、以内促外、内外互动的模式。王一鸣表示,“双循环的核心不是内外问题而是循环问题,是要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促进一切生产要素更加自由、公平的流动,提高国民经济循环效率,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打通国民经济循环堵点淤点,探索大湾区新发展格局路径

国民经济循环在微观层面包括企业产品、技术和供应链的循环,在中观层面包括产业、城乡、地区的循环,在宏观层面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循环。

王一鸣指出,在三个不同层次的国民经济循环中,我国经济循环都存在堵点和淤点。其中包括技术“卡脖子”、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性不足、流通体系现代化水平不高、金融业和实体经济冷热不均、城乡双向流通机制尚未形成以及国内国际循环没有完全打通等问题。

对此,王一鸣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探索形成新发展格局路径。在科技创新方面,聚焦集成电路、基础软件、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国产化替代,构建安全可控的供给体系。鼓励企业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探索,依托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在北京中关村已经开始试点探索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产权激励制度,大湾区也可考虑积极开展试点。”

在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方面,提高产业链供应链控制力,以自身努力来保障供应链安全。放宽外资准入限制,扩大金融、电信和医疗等服务业对外开放,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产业链根植性,并且培育国内供应商和可替代性产业链。

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方面,建设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形成内外联通、完全高效的物流网络,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强化支付结算等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更多直达各流通环节、经营主体的金融产品。在深化要素化市场、改革畅通城乡循环方面,要坚持劳动力市场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要坚持深化土地制度改革。

王一鸣特别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要深化金融业开放合作,发展跨境金融业务,建设科技创新金融平台,抓住金融科技发展契机,加强金融监管协调。建设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发挥港澳地区参与国际循环的支撑功能。(编辑:洪晓文)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钟小韵 )

钟小韵

记者/研究员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记者/研究员。关注全球金融市场、美股、大湾区市场一线。睁大眼睛看财经,欢迎与我交流,邮箱:kaiyun_zhong@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