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飞科技联合创始人龚槚钦:未来谁来种地?农业无人化需建立标准

陶力2020-09-27 19:14

近75%的中小企业,机械化程度仍然很低。

9月27日,在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的2020中国智造业年会上, 广州极飞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飞”)联合创始人龚槚钦表示,农业新基建正在带来新的机会。目前,农田自动驾驶业务,已经为极飞带来近5亿元的营收。“我们正在享受人口逆向流动的红利,人口流失以后,农村里面的地未来谁来种?未来肯定是依靠机器人和人工智能。”

这也正是极飞正在见证的变化,即农业从3.0走向4.0的阶段。在行业人士看来,新基建也带来了趋势的改变,要以工业化生产的眼光来看待农业发展,将农产品像工业产品一样,组织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利用大数据、云计算、AI技术等解决农业低、小、散的难题,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

构建农业“无人化”生态系统

统计数据表明,在中国,每5个人中就有2人生活在农村。可以说,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多年以来,中国的小农经济受限于土地规模和复杂地形,主要依赖人工劳动来进行农田管理。虽然两者采用不同的农业生产模式,却同样面临由粮食需求增长带来的一系列挑战。

其中,农业劳动力大量流失、农村人口老龄化等社会发展问题,以及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下降、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和耕地退化等,都是当前面临的生态难题。

龚槚钦表示,极飞的目标是要构建一个能满足人类未来发展需求的农业生态系统。而解决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极飞的主营业务和社会责任所在。

“首先,我们与各地政府共同建设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包括农田高清地图、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的厘米级高精度定位网络;其次,极飞研发并制造了农业无人机、遥感无人机、农业无人车、农机自动驾驶仪等无人化农业设备,替代人工从事重复、劳累、危险的农事活动。”他进一步补充,未来的目标是构建“无人化”农业生态系统,结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农业生产者,无论是小农户还是大农场主,作出科学的农田管理决策,大幅降低生产运营的总体成本。

其背后的支撑,是国内新基建如火如荼的发展,包括5G、卫星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等。截至 2020年8月31日,极飞科技旗下的智慧农业产品与技术已累计服务约 872万农户,其无人化作业已经覆盖42个国家和地区。

新基建需多方协同发展

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经济循环蒙上阴影,另一方面也为一些产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恰逢农业农闲,极飞科技部分代理商主动承担了义务喷洒的消毒的任务,为公共场所进行消杀。同时,极飞科技也为团队推出了两千万元的补贴。目前,该团队已经服务了约9亿多平方米的常规消杀。

“疫情、自然灾害等都为农业带来了不确定性风险,粮食安全形势也非常严峻,无人机设备在空中飞过,可以直接播种、插秧、施肥等等。可以说,疫情也推动了农业无人化的发展,机器开始逐渐替代人力。”龚槚钦也坦言,农业新基建在数字化转型中也遇到问题,相关管理者已经看到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数字化,他们关注的是宏观数据。但是,真正使用基建设施的人,想要看到的是农田里的水位高低等细节。

另外,使用者的意愿问题,小田经济、农田集团、农田大农户这三类人对新基建的要求都不一样。一般来说,农业企业和大型农场意愿非常强,但是,还有近75%的小农户,机械化使用程度最低,能够使用新基建的意愿最低。

不过,据龚槚钦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今年上半年,该公司营收已经超过去了2019年全年,农业无人化正在稳步推进。“我们国家每年有1200万农民来到城市,参与到生产的分工,包括外卖、送快递等等。城市化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村人口。真正想让80后、90后回家种田,还是需要推动农业工业化、农田无人化,而农业的各种操作要制订统一标准,真正达到农业工业化的状态。”

在行业人士看来,新基建不是简单的基础设施建设,而是与产业化应用协调推进,从多维度为产业升级、经济升级铺路,助推创新和拓展新消费、新业态、新服务模式。

(作者:陶力 编辑:张伟贤)

陶力

资深记者

专注中概股、投融资、电商、O2O、共享经济等领域。微信号:taoli-21(添加微信请备注公司名、职位和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