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在不同的起点上朝着金融科技进发,尔后进一步超越金融,汇入广阔无垠的产业数字化赛道。巨头们最终殊途同归:金融持牌+科技无界。
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在不同的起点上朝着金融科技进发,尔后进一步超越金融,汇入广阔无垠的产业数字化赛道。巨头们最终殊途同归:金融持牌+科技无界。
以蚂蚁集团冲刺全球最大IPO为标志,新一轮金融科技上市潮再起。
与2017年那一波上市潮不同的是,此次即将登陆资本市场的机构,均为持有金融牌照的头部平台。
与此同时,这些巨头均有着极强的科技属性,它们将自身的核心能力对外输出,并且不限于金融领域。从资本市场给出的估值来看,很大程度上可以将它们视为“持有金融牌照的科技公司”。
不管一开始持牌与否,巨头们最终都走向了金融持牌+科技无界。诸如蚂蚁集团与马上消费金融(下称“马上消费”),在起点上截然不同,却迈向了类似的归途。
于巨头而言,从金融科技赛道汇入广阔无垠的产业数字化赛道,同样是历史的必然。
新冠疫情则以出人意表的方式,加速了这一历史进程。
新一轮上市潮
9月18日,上交所发布公告,同意蚂蚁集团上市申请。据外媒最新消息,蚂蚁集团已经将估值提高至2500亿美元,IPO融资目标则提高到350亿美元,将创下全球IPO募资记录。
此前在9月11日,银保监会网站信息显示,重庆银保监局已于近日批复马上消费金融公司首次发行A股股票并上市的申请,发行规模不超过13.33亿股。
这些重量级选手的IPO,昭示着新一轮金融科技上市潮掀起。
回过头看,在2017年-2018年的那一波上市潮中,主角基本是清一色的非持牌金融科技公司,它们在市场上更多是以闯入者、搅局者的角色出现。
而这一波,主角变成了持牌的巨头公司,不管是拥有多个金融牌照的蚂蚁集团,还是作为持牌消费金融龙头的马上消费。
对蚂蚁集团而言,最近金控监管落地,作为互联网金控的典型,其将按照监管要求申请金控牌照;同时由蚂蚁牵头发起成立的蚂蚁消费金融公司,也已获得银保监会批准筹建。在持续多年的进化之后,蚂蚁集团已然成为主流金融体系的重要成员。
在强监管作为新常态的背景下,牌照是标配,也是前提。金融也好,金融科技也好,必须持牌,否则生存空间会日益狭窄,直至被扫地出门。
金融科技正在全面进入牌照时代。
技术才是重点
尽管如此,牌照只是故事的一部分。
要不然,蚂蚁集团不可能拥有远远超过金融机构的估值倍数,马上消费也不可能在竞争白热化的消费金融行业脱颖而出。
蚂蚁集团始于科技,以支付业务为起点,不断开拓金融科技业务,但在最后又回归科技,它既是金融科技巨无霸,也是一家新型的科技公司。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蚂蚁集团技术研发人员占比已经超过64%。目前,蚂蚁在全球40个国家和地区拥有的26,279项专利或专利申请,其中区块链专利申请数全球第一、数据库产品OceanBase性能全球第一。
据招股文件介绍,蚂蚁在数字金融领域采取的是开放平台策略,通过为金融机构输出科技服务获得收入,因此属于技术收入。今年上半年,蚂蚁的数字金融科技服务收入占比达到63.39%。
除通过业务变现外,蚂蚁的技术自身也在走向商业化。招股文件显示,以科技为主体的创新业务收入虽然处于发展早期,但已在2019年产生超9亿收入,被蚂蚁寄予厚望的蚂蚁链业务自2019年度已开始商业化并产生收入。
另一边,以马上消费为代表的新兴持牌金融机构,从一开始就将科技作为战略核心,不断探索和锤炼科技能力,并持续拓宽应用场景,从金融到非金融领域,迅速发展成为“持有金融牌照的科技公司”。
自成立以来,马上消费在金融科技与零售科技两大领域重点布局,通过在智能客服、人脸识别、活体识别、金融云平台等一系列科技能力的对外输出,实现了为信托、保险、酒店、物流等不同行业提供包括IT、营销获客、风控、客服等多个领域的赋能。
截至目前,马上消费科技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科研人员超过1000人,占员工比重6成,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去年12月,马上消费凭借“基于情感光谱与多语境感知的智能文本与语音客服机器人平台”项目入围工信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重点任务揭榜单位名单。
巨头们殊途同归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谈及持牌金融机构,总是会与“传统”等字眼联系在一起,但从马上消费、微众银行等新兴持牌金融机构的崛起可以看到,持牌也可以是互联网的、科技的、前沿的。
再以微众银行为例,其科技人员占比近六成,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近10%;2019年该行公开的发明专利申请量632件,居全球银行业前列。
微众银行AI团队在国内首次提出“联邦学习”,通过加密的分布式机器学习,让跨组织跨机构数据不出本地的AI合作成为可能;截至目前,在金融、医疗、零售、智慧城市等多个领域,吸引了腾讯、华为、平安、京东等众多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到联邦学习的生态建设中来。
天风证券曾经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提到,“与传统银行不同的是,微众银行的科技投入不仅仅是降成增效,更能直接进行商业输出,为公司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甚至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引发行业变革,占得先机。与其说,微众银行是一家银行,不如说,其是一家有银行牌照的互联网科技公司。”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趋势。为满足合规要求,蚂蚁集团不断获取金融牌照,并形成了一家大型金控;而马上消费、微众银行,这些原本被视为“传统”的金融机构,却从里到外变得越来越像科技公司。
在新金融琅琊榜看来,它们分别代表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生态,在不同的起点上朝着金融科技进发,尔后进一步超越金融,汇入广阔无垠的产业数字化赛道。
不管一开始持牌与否,最终的归宿都是金融持牌+科技无界;看似不同的路径,却迈向了类似的归途。
而这两种生态之间的竞争与融合,亦将深刻影响未来的金融世界以及科技世界。
(作者:新金融琅琊榜 )
声明:本文由21财经客户端“南财号”平台入驻机构(自媒体)发布,不代表21财经客户端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