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多所知名高校陆续公布双一流建设专家评议结果。9月21日,清华新闻网发文表示,专家评议称“清华大学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其他多所高校也发布类似结果,如南京大学称“学校总体实力进入世界一流行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称“具备了世界一流大学的主要特征”。对此,9月24日,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回应称:“应该清醒认识到,我们国家高等教育整体实力与世界一流高校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
这些自我评定在我国乃至世界舆论场里引发热议,作为我国顶级高校的清华大学,吸引了最多的舆论火力,清华大学在2020年“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许本就板上钉钉,只是其以自我评定的方式将此作为一个行政立项的完成。
我们耳熟能详的世界一流大学,譬如哈佛、斯坦福、普林斯顿、芝加哥、伯克利和常青藤等等。它们的“一流”都是在历史发展中口口相传形成的一流,也就是口碑一流。美国没有一所大学的一流是由美国教育部决定的,更不是大学自我决定并宣布为一流。
全球有很多评价大学排名的研究机构,而这些排名研究机构几乎清一色都是民间机构。目前,世界上认可度最高的四大排名指标体系分别是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泰晤士报高等教育(THE)和 QS 世界大学排名体系。
虽然这几年中国高校在世界上的排名不断提高,但是排名提高最主要来自于发表论文,在培养一流人才和产出一流的科研成果方面,中国大学与一流大学还是有明显差距。
经过历年建设和多方努力,我国大学在排名这三大全球性大学排名中的表现日渐攀升,清华在2020年的QS大学排名榜上位于第16,北京大学排名22。虽然成绩提升显著,但是排名仅仅是排名,况且仅看这种所谓的客观硬性排名,仍然存在不足。
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世界大学排名中,牛津大学连续五年位居榜首,斯坦福大学排名第二,英美两国高校继续在前200强中占据主导地位。
2020年QS发布排名中麻省理工学院连续9年蝉联世界第一。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紧随其后,位居第二和第三名。在世界大学10强和30强中,美国大学占据半壁江山。
ARWU2020中,哈佛大学仍然稳坐头把交椅,连续第18年蝉联全球第一,斯坦福大学仅次于哈佛大学,继续保持全球第二位,剑桥大学保持全球第三。
2020 U.S.News世界大学排名中居于榜首的是哈佛大学,其次是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名列第三。除去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前10位其余全部为美国大学。
对大学的办学质量,客观指标有意义,但是更多的还是一种主观认识,社会观感对大学水平的主观判断才是真正体现。世界一流大学的一条最基本主观指标就在于能否吸引世界一流学生来求学。比如,在世界大学排行榜上,我国清华大学已超过耶鲁大学,但是,清华大学所招留学生质量,与耶鲁大学还有不小差距。
在2019年的就业报告里面,清华的15.3%的毕业生出国深造,出国深造的人数为1035人,在中国的高校里面是名列前茅。北大的本科出国生率达到30.01%,硕士出国生率是4.85%,博士出国深造率是11.54%。总体出国深造率排名全国前三。这两所高校出国留学的学生,基本都是学校的精英,也就是大家所称之的天才。这群学生都是中国智商最高的一批学生,也可以说包含了中国大学最好的一批学生,而一流学生继续在本校学习,这又是一个世界一流大学最基本的主观指标。
世界一流大学不仅是一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标志,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对整个国家的科技、文化、社会、教育等都起引导作用。是否拥有世界一流大学不仅是衡量一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更是国家科技、经济等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世界一流大学是精英人才高度聚集的地区,不仅拥有充足的优质教育资源,而且传承了优良的制度文明,需要通过长期历史积累形成,而且是以一流学科为基础而建成的。
网络曾流传美国加州教育局有一个官方统计的数据,大概从1978年到2015年,光是美国加州硅谷一个地方,吸纳了将近两万中国清华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中国本土最优秀的大学竞争力仍然不够,人力的培育和发展能力受限,严重限制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
究竟怎样才能实现我国提出的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战略?如何真正提升我国高校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以达到提升我国软实力和综合国力的最终目标?
虽然世界一流大学的评判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教育本身总归离不开教授、学科、学生、科研、经费等指标。
教学科研方面最简单的观察指标,我国国内大学获得诺贝尔奖、菲尔茨奖、图灵奖等等的教授屈指可数,也就意味着基础科学领域突破性研究还需要加把劲。世界一流大学都坐拥多个各领域的顶尖人才,他们都曾斩获世界各项领先科学大奖。所以,我们亟需强化顶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促进重大原创性科研成果的诞生。人才始终是发展的第一资源,没有顶尖人才,就谈不上世界一流大学,也不可能有引领学科发展的成果。
另外,国内的高校还存在追求全面发展导致学科布局失衡、文化传承有余而创新能力不足、人才选拔体制不合理等问题,我们都感同身受,这些都是阻碍国内大学提高教育水平和质量的问题。我们需要深化体制改革。我们可以在国内选择若干所名牌大学实施管理体制改革,给予这些大学更多自主权,帮助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为人才的自由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作者系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作者:张梦晨 编辑:李靖云)